黃素云,周立軍,蔣 立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500)
2020年新春伊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突然暴發,隨著疫情的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成為全世界公共衛生問題[1]。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部分地區出現應急物資保障不足(特別是N95口罩、醫用防護服、護目鏡、醫用口罩、消毒酒精等)、醫用防護物資的短缺。新冠肺炎疫情突發,醫用防護物資用品的消耗量激增,各醫療機構醫用防護物資的儲存量普遍不足,無法滿足應急需求。防護物資僅能維持基本的醫療救治工作。適逢春節假期,物流和工廠已大面積停工停產,某三級醫院緊急采購一批醫用防護用品、消殺器械等,并加大應急物資儲存,但短期內醫用防護物資依舊緊缺,醫用防護物資的供需矛盾給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應急物資保障任務嚴峻且繁重。應急物資尤其是醫用防護用品的緊缺,在威脅臨床一線醫務工作者生命安全的同時,增大了院內傳播風險,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救治工作帶來嚴重影響[2-3]。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中,定點醫療救治機構快速、精準為臨床一線救治工作提供保障是醫院應急物資保障中的重點與難點[4]。本文通過分析泰州市某三級綜合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中運用精細化管理(Supply,Processing Distribution,SPD)模式,對應急物資實行精細化管理,減少浪費,精準保障,為臨床一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泰州市某三級綜合醫院是泰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定點收治醫療機構,2020年1月20日開始啟用發熱門診,感染性疾病科病房樓專門騰空用來作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隔離病區。1月23日,收治當地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至2月25日,一共診治發熱門診病人896人次,留觀患者87人;收治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例,其中無癥狀感染者2例,重型/危重型2人。截至2月25日,隔離病區所有確診病例均治愈出院,在江蘇省率先清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期間未發生一例醫務人員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事件,疫情防控救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疫情發生后,醫院領導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建立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組,下設藥品耗材管理小組、醫療設備管理小組、后勤物資管理小組、接受社會捐贈小組、物資分配發放小組,成員由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組成,包括分管應急工作的院領導、行政職能科室、臨床業務科室負責人、臨床(醫技)科室護士長等。行政職能科室人員中包括行政管理、醫療管理、護理管理、藥事管理、院感管理、設備管理、后勤保障、信息、宣傳管理等多個職能部門,項目組成員均有著3年以上醫院管理經歷及院內緊急突發事件處置經驗。應急保障團隊定期召開分析會,針對應急物資尤其是應急防護用品的領用、發放、使用、監管等環節上存在的不足查找原因,制定優化措施。
在各項應急物資比較緊缺的情況下,為科學精準、合理有效、最大限度地使用醫用防護物資,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醫院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全院所有干部職工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各項應急物資的使用調配管理,充分認識到應急物資尤其是醫用防護物資的調配使用關系到醫療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關系到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也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醫院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組結合崗位防控風險程度分類制定應急物資清單(見表1),及不同區域(崗位)人員防護用品使用標準[5-7](見表2)。各科室主任、各單元護士長是本科室應急物資管理的主要責任人,從緊管控,合理發放防護用品,杜絕資源浪費。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組按職責分工負責全院所有工作人員防護用品使用的監管,發現不合理或違規使用各類防護用品、存在隨意浪費現象的,醫院嚴肅追究當事人以及相關負責人的責任;對于影響到疫情防控、造成不良后果的,嚴肅追責問責。

表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應急物資清單
外科口罩和醫用口罩不得同時佩戴;隔離衣和醫用防護服不得同時穿戴;防護服如已穿戴靴套則不得另加穿。食堂配送、標本運送、醫廢處置等工作人員防護按所在區域的相應要求配用。當存在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加用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一般住院普通病房可選項取決于該病區住院患者是否摘除口罩或有血液體液暴露。
耗材辦及藥劑管理部門是醫用防護物資管理的責任部門,負責醫用防護物資、消毒器械的申請、遴選、采購、驗收、存儲等工作。應急物資尤其是醫用防護用品的管理應結合崗位及區域的需要,按照重點區域、重點操作、重點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癥患者優先的原則,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有關院感防控規定、臨床診療、技術指南及行業標準等,合理合規使用防護用品。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等職能部門負責做好全院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宣教工作,對不同種類防護用品的正確認識與合理使用加強培訓。
各級各類工作人員在嚴格按照標準預防防護的基礎上,加強對接觸傳播、飛沫傳播和空氣傳播的感染防控,合理、正確選擇和使用醫用防護服。預檢分診、發熱門診工作人員原則上使用普通隔離衣,隔離病房使用醫用防護服。工作人員禁止穿著防護服離開工作區域,原則上不在其他區域使用醫用防護服。
根據不同科室不同崗位配額供給不同防護等級需求的醫用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
在新冠肺炎隔離病房或進行呼吸道標本采集、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無創通氣、吸痰等有可能出現分泌物、血液、體液等噴濺操作時使用。任何工作人員嚴禁佩戴護目鏡離開上述區域。如護目鏡為可重復使用的,應當經正規消毒合格后再復用。在一次性護目鏡供給不足的緊急情況下,經嚴格消毒合格后可重復使用。其他區域原則上不使用護目鏡。

表2 醫務人員防護用品選用原則
SPD模式是醫院物資精細化的管理模式[8]。信息建設是保證應急物資響應機制全面、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在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SPD管理模式為院內應急備戰、持續抗疫所需的全面高效物資保障機制的建立提供了科學基礎[9]。SPD系統由采購平臺、院外供應鏈管理平臺(B2B)、物流系統、醫院HIS和醫院資源管理系統HRP等幾部分組成,保證供應采購、庫存管理、耗材配送流程及應急物資消耗的最優化和關鍵風險點的控制,是物品流通、人員流通、信息流通、資金流通的融合、改造及重塑;實現醫用耗材供應鏈管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實現采購、存儲、配送全程信息透明與可追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阻擊戰期間,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確診人數位于泰州市第一,防護物資需求也急劇增長,出現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原有的物資管理手段不能滿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的需要,科學、精準對應急物資進行管理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中重要的環節和組成部分[10-11]。醫院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持續優化流程,整合部分工作職能,加強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培訓、心理疏導等措施,按照國家、省、市相關文件要求,結合醫院實際工作情況成立了應急物資管理工作組,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標準流程,加強監管、督查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應急物資管理團隊的應急管理水平,保證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及患者得到有效防護,為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