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國家管網集團北方新聞中心,河北 廊坊 065000)
隨著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各級媒體機構紛紛構建融媒體生產運營平臺,以滿足在融合節目制作、融合新聞生產、媒體智慧運營、多屏互動播出等方面的需求。然而,全媒體融合生產與運營平臺的核心是內容資源。如何使各種類型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文檔等媒體資料實現管理、展現、交互、融合及共享發布,得到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是各級媒體機構當前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在傳播技術不斷革新、媒體格局不斷重塑的環境下,新型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全面整合發展,已經實現了“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體”宣傳格局。[1]融媒體背景下,筆者工作所在的國家管網集團的新聞宣傳工作一直積極探索建立聯動機制,結合“大宣傳”理念與“一盤棋”思路,著力搭建官微、官網、電視、雜志、微博“五位一體”內宣和外宣的融媒體平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欄目策劃與內容上不斷融合,打造出重大新聞在各媒體平臺內容兼融、宣傳互融的良好局面。
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媒體融合新格局的發展方向指導下,對新聞宣傳平臺的內容管理以及內容再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媒體資料信息存儲數字化的快速發展,媒體數據信息也迎來爆炸式增長。電視臺、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單位不再以傳統的磁帶或者光盤的方式保存音像、圖片、文檔資料,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存儲。為了順應這一發展趨勢,實施媒體資產系統管理勢在必行。它能夠實現各種資料的存儲、管理、利用及再利用,真正使多媒體資料從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實現從資產到資本的轉換。
當前,媒體資產管理技術已經在各省市電視臺和中小型電視臺得到了廣泛應用,而更多的非廣電行業用戶,比如企業新聞宣傳平臺,對視音頻資料數字化存儲、管理和再利用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如何增強制作群體和新媒體系統以及融合媒體系統之間的節目素材調用、管理的便捷性已成為當下面臨的最主流問題。大家都急需用先進的媒資技術、產品和理念來改變原有落后的視音頻素材資源的管理應用方式,能夠讓更多的資源給與各個群體進行高效資源共享。
媒資管理系統是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簡稱,是對各種類型的音像資料、文本文件、圖片等媒體資料的數字化存儲、編目、檢索、轉碼、發布進行全面管理的系統。[2]
從20世紀70年代的“八三”管道工程到2019年的改革重組,歷經半個世紀的蓬勃發展,國家管網集團擁有了大量記錄歷史、見證改革的珍貴資料,例如國務院簽署文件、老工程會戰錄像、國家領導人視察照片等等。這些都是集團公司重要的歷史數據,一旦缺失,損失無法估量。同時,在國家管網集團新聞媒體全面融合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媒介資源和生產要素。這些資料不能只是簡單的保留存檔,而是需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和科學的分類管理,才能保證其價值和實效。目前,國家管網集團北方新聞中心已經擁有2 000余盤磁帶的歷史資料和10多T的數字化新聞素材,這是全體職工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結晶,也是未來見證企業發展歷史的寶貴財富。
媒資管理的目的就是,搭建一個多渠道匯聚資源統一管理的綜合性平臺,為數字電視、門戶網站、新媒體運營等融媒體業務提供內容管理,對不同類型的媒體內容實行采、編、存的一體化工作流程,通過標準的數字存儲格式和載體、科學合理的編目和檢索,以及規范的操作流程管理和運營,保存和管理好這些寶貴的資料,實現用影像記錄歷史、反映現實的目的,同時使之完成資料向資產的轉化,得到最大利用,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
每個新聞宣傳平臺都有自己的業務特點和需求,因而在媒資管理系統的工作流程和個性化應用等方面也不盡相同,有適合自己的模式。立足企業內部內實際需求,結合融媒體發展需要,搭建媒資管理系統應該遵循以下幾方面設計原則。
無論是文件、視頻、音頻還是照片,都要滿足四個條件:一是重要性。比如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集團公司范圍內發生的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等,涉及油氣儲運行業的國家級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宏觀經濟政策類信息以及油氣儲運行業相關信息、重大敏感及突發事件的信息;集團公司主要領導在公司范圍內發生的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等。這些一類信息是保存的重點。二是偶然性。像在突如其來的地震、洪水、暴雪等一些自然災害面前,管網人挺身而出、扛起社會責任,這些畫面可遇不可求,非常珍貴。三是經典性。例如企業制作的大型專題片,有時尚感、大氣、恢宏、角度新穎、可視性強的鏡頭,像日出時的站場延時攝影,應急演練航拍,人物背景升格鏡頭等等,給人以細膩流暢的視覺感受。四是常用性。即在日常報道的圖片新聞、網頁設計、專題片制作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資料,比如站場全景、員工巡檢、冬防保溫等。
媒資管理系統支持多種視音頻文件的編解碼格式,支持多類型格式的媒體資源,以及圖片、文檔等非視音頻資源的導入。國家管網集團收集的資料按照內容類別分為時政要聞、策劃方案、社會活動、參觀接待、會議儀式、工程建設、人物采訪、輸出成片、剪輯工程、素材資料十大類。內容龐雜格式眾多,例如圖片格式有JPEG、BMP、GIF、PSD、RAW等;文字格式有DOC、WPS、XLS、TXT等;視頻格式有MP4、MOV、AVI、MPG等;聲音格式有MP3、WAV等。
引入媒資管理系統后,可以實現視音頻文件、圖片、電子文檔、工程圖紙等各類型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智能編目。系統不但提供標準的視音頻資料的編目標準和樣式,還能夠進一步定制編目規范。以國家管網集團媒資編目為例,要素包括:事件時間、事件地點、主要人物介紹、內容介紹、拍攝人員、編目人、上載人等。同時,結合時代的發展進步,媒體資源管理系統也引入了人工智能引擎,增加了智能編目功能,減少了人為干預,節省了人員,降低了成本,大大地提高了編目效率。
國家管網集團一直著力構建“1+2+N”的大宣傳格局,“1”即“1個主責部門”,集團組織與黨群部是總統籌,辦公地點在北京;“2”即“2家新聞中心”,是新聞加工廠,一個北方管道新聞中心,辦公地址在廊坊。一個南方管道新聞中心,辦公地址在徐州。“N”即“N家所屬企業”,是新聞素材源。這樣的聯動格局設置,對媒資管理系統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支持跨平臺內網、外網訪問,支持遠程異地存儲與調出。國家管網集團的新聞從業人員,不管身處北京、廊坊還是徐州,都可以通過局域網訪問媒資管理系統,登錄瀏覽器網頁端進行資料上傳、檢索、在線預覽資源,發起下載命令。不同地區或目錄分組下的資源可以跨組進行分享,支持資源分享給指定人員做相關的操作,分享時可以限定分享的時間等內容。同時,訪問人員有多層權限控制,只有對應權限人員才可以瀏覽對應級別的資源。
媒資網絡不是封閉的、自成體系的系統,而是隸屬于全集團網絡的一部分,需要與其它業務系統進行數據交換,因此防范病毒是保障媒資系統安全的重中之重。媒資系統在與外部站點數據傳輸時,或者素材傳輸和文件交互的過程中,都是木馬、病毒等入侵的物理通道。為避免不安全因素威脅到媒資系統的安全,媒資管理系統必需搭建防火墻設備來保證媒資系統網絡安全性。即使發生不可控事件,也能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恢復系統正常運行、降低損失。這就需要系統有防火墻設備來保證媒資系統網絡安全性,保證與其他網絡系統互聯的安全;用戶的所有操作均有日志記錄可查,同時操作用戶的機器IP值也會記錄下來,實現系統的網絡安全、主機安全及物理安全。
使用媒資管理手段,在國家管網集團新聞宣傳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追溯歷史,展現生產歷程,高效制作專題片等,不僅規范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媒體融合水平,而且有利于宣傳國有企業的品牌形象,提升企業知名度和美譽度。
國家管網集團擁有大量的音像、圖片、文檔資料。但是這些資料大多數都是以磁帶或者光盤的形式存儲。因為物理介質和時間原因造成了一些磁帶損傷、磁粉脫落等現象嚴重。因此,及時進行內容搶救,對寶貴資料進行數字轉化工作刻不容緩。
引入媒資管理系統,通過標準的數字存儲和管理,可以實現文檔、圖片、視音頻資料的數字化轉化,不僅保存了珍貴影像,更使其發揮了再利用價值。國家管網集團曾經給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鳳凰衛視、河北電視臺、湖南電視臺等各級媒體機構提供過圖片和影像資料,其中為中央電視臺2021年制作的《信物百年-改寫油氣運輸歷史的功勛管道》節目提供了大量歷史資料。此節目在央視二套經濟頻道播出。為了使節目內容充實豐滿,中央電視臺從國家管網的媒資庫里調取了大量的當年“八三”工程大會戰時期的圖片和錄像資源。由于國家管網集團對寶貴歷史檔案資料進行了數字轉化,直接在媒資系統里輸入關鍵字查詢后調用即可,實現了資料的最大化利用。
由于國有企業新聞宣傳人員數量少任務多,設備有限,每個人都需要承擔采、編、錄、播等多項工作,工作流程難免有所交叉重疊。而引入媒資管理系統,可以規范操作流程管理與運營,使音像資訊管理活動的各個環節通過信息流的快捷流通,實現音像資訊內容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整合。[4]無論是專題策劃、拍攝、素材上傳、資源編目、資源審核、最終發布以及資源調用等各個工作環節都實現了留痕處理,使得每個人職責明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系統適配了現實工作中的新聞資訊流程,滿足了無帶化和無紙化辦公要求,實現了上傳與調出、編輯與審核等全流程文件化。整個媒資系統還能夠緊密結合企業內部的新聞業務群體需求,實現文字采寫、視頻制作、網頁設計等內容資源的集中管理、合理流通、統一調配與一體化運作,以及內宣和外宣平臺的內容整合與資源共享,提高企業全媒體融合水平和資源利用能力。
數字化管理背景下的電視制作,媒體資產管理平臺真正實現了多功能、多格式、多接口,在高效媒體資源共享和異構網絡互聯互通方面都有著完善的設計。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家管網集團電視節目的前期拍攝與后期制作已經實現了數字化,但是剪輯制作仍然是單人單機的編輯模式。而引入媒資管理系統,改變了傳統制作模式,媒資系統連接四臺非線性編輯機,可以多人多臺編輯機在線實時編輯,具有功能強大、操作簡便、高度集成化、可聯網實現資源共享等特點。編輯人員實施分級授權管理,經授權后可通過局域網訪問任一記者的資源庫,也可以多臺機器同時從數據庫訪問同一條素材進行編輯制作,可任意剪輯、復制、粘貼、插入、調出所需要的鏡頭。雖然是多線程同時訪問,但是素材的讀取速率不受影響。幾個人同時工作,改變了以往一個人獨立長期作戰的局面。這為多人同時制作多部專題片提供了技術支撐,不僅為電視專題制作帶來革新,也使快速高效地開展電視工作成為可能。
內容資源是新聞媒體業務競爭力的核心與關鍵所在。注重對資源信息保存和利用,是提升國有企業新聞平臺精細化運作和社會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對于今后的媒資管理工作有如下建議:
當前,電視臺、國有企業還有博物館、檔案館等文化單位使用媒資管理系統存儲和管理資料已經成為主流,但是很多單位在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中還有很多問題。應當建立健全媒資檔案安全管理的相關規定,完善系統的安全保障能力。一是采取“集中管理、集中檢查、統一制度、定期培訓”措施,實現媒資管理規范化、標準化、現代化;二是全面、及時做好媒體資料的收集、鑒別、歸檔和整理工作;三是繪制適配媒資管理系統工作的流程圖,實現過程可視化;四是注重信息安全,嚴格遵守保密制度和閱檔規定,嚴格調出、利用手續。
媒資檔案管理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熟悉多媒體制作,能夠熟練進行文、圖、音、視頻等編輯處理。同時需要具備敬業精神,負責媒體資源收集整理、歸類存放、擷取運用,以及媒資庫建設、維護;服務新聞策劃和采編,梳理提供新聞線索、專題資源,協調新聞采訪;承擔業務溝通協調,承辦媒資統籌、媒體合作、媒介推廣等事宜。因此,除了生產科研人才、新聞宣傳人員之外,企業還亟需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媒資檔案管理人才,建立科學合理的引進人才制度,這也是企業融媒體建設的當務之急。
為適應當前媒體業務,同時支撐未來新業務開展,完善媒資管理系統技術架構是當務之急,媒資管理系統應該擁有先進的技術架構、靈活的業務流程、可靠的保障機制,做到與其他系統兼容工作,在整個新聞中心計算機應用的大環境下運行。完善的媒資系統應該采用模塊化設計,能分能合,并具備日后拓展擴容能力,例如,加載離線藍光庫、兼容投稿平臺等。因此,前瞻到未來發展趨勢,現有的媒資系統要完善技術架構,與中心將來的其他辦公系統能夠順利銜接,能夠充分保護現有投資,減少重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