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生
2021年4月下旬,兩篇關于“熟雞蛋返生并孵出小雞”的論文在互聯網上瘋傳,引發輿論聲討。其中一篇名為《熟雞蛋變成生雞蛋(雞蛋返生)-孵化雛雞的實驗報告》,發表在2020年6月第22期《寫真地理》雜志;另一篇名為《“熟雞蛋返生孵化雛雞”實驗報告(孵化階段)》發表在2021年3月第11期的《寫真地理》雜志上。
《寫真地理》是一種什么樣的刊物?2021年12月,筆者查閱了國家新聞出版署官網的“期刊/期刊社查詢”系統。結果顯示,《寫真地理》刊號為22-1394/G,主管單位是吉林省新聞出版局,主辦單位為吉林省輿林報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1]。筆者又通過搜索引擎查詢得知,該期刊內容涵蓋人文、地理、科技、教育等多個領域,號稱“國家新興地理綜合類專業學術理論期刊”。
其實,只要稍有常識的人都知曉,煮熟的雞蛋是不可能返生孵化出小雞的,但就是如此反科學的文章,卻能堂而皇之登上正規期刊,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
除了像上述,期刊刊登虛假內容外。在日常工作實踐中,筆者還觀察到一些編輯出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比較嚴重的是:有些期刊上的個別文章,整體呈現出的立場觀點、思想傾向與主流意識形態有些偏差,有些文章對有關政策的解讀分析與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有些偏差,還有一些錯誤原因一般可以作技術性分析,比如:有些科技論文對國家和地區名稱表述不規范;有的論文選用的地圖不是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核的地圖,含有損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或者是引起外事糾紛等內容;有些科技論文中展示的實驗照片背景有不適宜的文字或內容,有些照片中的設備、裝置或建筑可能涉嫌泄露秘密等。此外就是刊載不符合辦刊宗旨,超出報道范圍的文章,這類比較常見。此處提及的一些問題,很多可能是由于缺乏常識、認識模糊、表述不當、行文疏漏或排版出錯等無意為之的編校失誤而造成的。其實,2016年國務院最新修訂的《出版管理條例》在第三章第二十五條對所有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同時《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第二章第五條還對各類型科技期刊的報道范圍作了規定, 只要編輯細心一些、責任心強一些,完全是可以避免的。鑒于此,本文嘗試討論分析科技期刊編輯的職業責任,并相應地從實踐層面淺論一些提升編輯的職業責任的方法。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責任是服從理性的絕對命令的一個自由行動的必然性。”[2]我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人生于天地之間,各有責任。知責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責任者,大丈夫之終也。”[3]聚焦到編輯的職業責任,中央權威文件指出:“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4],這種地位和作用決定編輯必須具備極強的職業責任。業界專家認為,“科技期刊的責任, 即包括大眾認可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出版文化責任,也包括新興的科技創新責任”[5]。就科技期刊編輯而言,筆者認為其職業責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020年出版的《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一書指出,出版工作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出版物反映和傳播意識形態,影響人們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關系社會政治穩定和文化安全。[6]因此,堅持主流意識形態,把控好正確的導向是科技期刊編輯的首要職業責任。但是,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媒體業態的不斷創新演變,新媒體大潮席卷而來,顛覆了傳統的傳播方式、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著新的挑戰。加之科技期刊論文多由數學公式、物理公式、數理方程、化學方程式以及數據圖表等邏輯符號組成的推演分析過程,其意識形態問題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常常隱藏在某些數據化的描述中, 如果編輯只關注于學術問題把關,而忽視了對其意識形態問題的審查,很可能導致期刊出現政治問題。 這就要求編輯在工作中要有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仔細分析作者的敘事主題、遣詞用句、案例數據、寫作背景等因素, 綜合判斷甄別文章反映的價值觀和思想傾向,防止意識形態問題出現。其實,科技期刊論文的作者也是社會一員, 其文章都傳遞或反映著某些思想傾向,表達著對科學倫理、應用技術的褒貶好惡、取舍揚棄等價值判斷。如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以后,圍繞各國研發的疫苗保護效力的爭論, 有些借著個別案例,特殊情況或者個別人員實驗室的數據,貶低、抹黑國產疫苗,如果期刊編輯不仔細甄別,謹慎處理,照登不誤,很可能犯政治性和導向性錯誤。
科技期刊以促進科技發展為宗旨,是承載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媒介,承擔著傳播學術新知和弘揚優良學術風氣的職責使命。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各類論文發表數量逐年攀升,但是量與質并沒有同步起飛,有理論和學術價值的還是很稀缺。個中緣由,恐怕還是與論文生產的功利主義動機有關, 其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示范現象。2019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編印的《國內學術不端典型案例匯編》一書披露了44個近十多年國內學術不端典型案例,其中論文抄襲37例、論文剽竊2例、學術造假3例、一稿多投2例。此外,科研成果粗制濫造、低水平重復的現象則更為普遍,嚴重損害了期刊的信譽和質量,這種行為既是對科學的不尊重,也與科學精神相悖。
“科技出版既是出版事業的一部分,又是科技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充分認識科技出版工作者在科學研究、傳播科學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養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質、破除愚昧迷信、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7]。科技期刊編輯的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導引、調控著科學文化的發展方向,對科學研究起著一定的思想導向、價值導向和行為導向的作用[8]。鑒于此,堅守學術倫理與道德,維護科學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以及學術尊嚴,是科技期刊編輯義不容辭的責任。
因此, 科技期刊編輯在工作實踐中要夯實底線思維,提高學術不端風險意識,甄別各種形式的學術不端行為[9],以尊重科學為前提,依據客觀事實分析和評判,主動捍衛論文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擔起肩上的職業責任。
首先,科技期刊編輯要養成良好的科學精神,緊跟學科最新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在選材時有目的有計劃地編選和整理科技信息,對稿件認真審查和把關,嚴格執行相關錄用制度。其次,科技期刊編輯要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和敢于質疑的求真精神,編校錄用的稿源文章時,如果發現文章應用的數據及文獻存在可疑之處,要及時與作者進行交流溝通,確保論文的合理、真實、科學。第三,科技期刊編輯要與一批學科帶頭人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審稿專家庫,通過與審稿專家的合作,給稿件作出綜合評價,在采集錄用階段進行質量控制,讓高質量的學術文章得到刊發,而把劣質文章攔下,對廣大讀者的利益和期刊的聲譽負責。
科技類期刊與其他類型出版物相較而言,主要刊登的是科技應用與研究方面的論文。這需要經常性地考慮到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科技期刊編輯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政治敏感、專業素養等基本職業素質,還要具備從事出版行業應知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知識,勝任對論文研究成果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避免刊登侵權文章給期刊社帶來法律與經濟風險的責任。在建設創新國家的當下,各方面對于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出版領域法律法規也在不斷完善,對于稿件中涉及的侵權與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編輯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否則,由于編輯的失責會給相關作者、期刊社、甚至社會公共利益帶來損失,因此,科技期刊編輯必須增強法律風險意識,對《著作權法》等法律條文應爛熟于心。許多論文抄襲等學術侵權行為的產生,很大部分是由于當事人學術思想不端正,想投機取巧不勞而獲造成的, 但也與其法律意識淡薄有很大的關系。當年,國家在進行著作權法立時,主要考慮的是首先要保護創作者的權益,鼓勵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創新與創作,其次還要兼顧作品傳播者以及社會公眾等的利益,彰顯整個社會對首創精神和知識的推崇。了解了該法律的出臺意圖,那么在期刊出版的過程中,編輯必須以《知識產權保護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為依據,規范編輯出版工作,保護相關科研人員、創作者智慧產權,處理好各方的利益關系,確保期刊社等各方權益不受到侵害,應是編輯工作的應有之意。
科技期刊的功能決定了其對知識信息的呈現、更新和傳遞等方面,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的優勢。在過去100年中,80%以上的世界科技創新成果首先發表在科技期刊上。[10]筆者在日常實踐中也發現,要了解前沿研究和新發現,首要想到是找權威科技期刊,可見科技期刊是傳播學術新知的重要平臺,對科學研究探索發揮著引領作用。一篇篇科技論文在期刊上發表,既向世人揭示已經完成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同時也表明還有什么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地方。因此,期刊編輯要特別關注后半部分,在選題策劃和采編時有傾向地選擇和引導,打造有特色的欄目,回應熱點研究問題,引導對未知領域開展研究,這是科技期刊編輯深層次的職業責任。就工作內容和職責而言,科技期刊編輯也要從大量的投稿文章中優中選優,把有突破、有創新的好論文遴選出來,體現編輯價值和期刊的導向作用。筆者發現,很多期刊在年初都會發布投稿參考選題或者征稿啟事,表明期刊關注的領域,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期刊對學術新知的渴求與引導。
當下,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引發媒介技術推陳出新,催化新媒體的迅猛發展[11],導致各類媒體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身處此種大勢,出版行業面臨著技術革新與受眾流失等的沖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聞宣傳是否善于創新,是否能夠做到常做常新,是其發展壯大、保持強大生命力的關鍵。”[12]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沒有創新就談不上發展,最多只能是維持現狀。對于學術期刊出版工作而言,編輯要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主動跳出過去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式、路徑依賴,積極適應新形勢,在策劃、選題、組稿或者說在信息的采編和傳播等過程中積極跟進出版新趨勢,提高綜合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分析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新問題,提升期刊的整體質量和社會影響力,不斷創造發展的新局面。
編輯是一項政治性、專業性、時效性很強的工作,科技期刊編輯工作更是如此。從“熟雞蛋返生”論文明目張膽地出現在期刊上,我們必須對科技期刊編輯的責任予以重視。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編輯首先要持續加強政治學習、打牢理論根底、強化政治責任,持續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第二,要熱愛編輯事業,擔當文化使命,永葆科學情懷,堅守編輯職責,弘揚優良工作作風和工匠精神,增強服務大局服務讀者的意識,以打造出版精品為己任,始終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社會負責、對讀者負責。第三,要弘揚優良傳統,遵守公序良俗,弘揚新風正氣,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誠實守信,維護編輯出版工作良好聲譽和形象。科技期刊編輯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建設,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如何培養一支講政治、懂業務,務實肯干、開拓創新、本領高強的編輯隊伍,為科技期刊出版健康繁榮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任務,其中有關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