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蘭
采訪工作是高校圖書館資源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關系到讀者服務工作的質量以及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大局。“后人若對我們工作如有所褒貶, 絕不是因為完備的目錄,精密的分類方法,簡便的出納制度,或是完善的參考服務,而是針對藏書——究竟從我們的手中留下些什么?或是忽略掉了什么?”——美國前全國圖書館協會主席、伊利諾大學圖書館館長羅伯特·唐斯(Robert B Downs)在論及后人對圖書館采訪工作的評價時的感言精辟地道出了采訪館員在圖書館資源發展中的重要性。
圖書館的采訪工作,分為采、訪兩個環節。采,即選取,包括資源種類的選取、資源獲取途徑的選取、供應商的選取;訪,即廣泛地征求意見,一是廣泛地調查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二是廣泛征求師生對館藏資源的評價。訪是采的決策依據,采是訪的資源基礎,采、訪相互作用促使圖書館采訪工作這個有機整體的可持續發展。
訪,“泛謀也”,即廣泛地征求意見,《說文解字》對“訪”字的解釋準確地詮釋了其在圖書館資源采訪這一術語中的含義,即廣泛地調查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廣泛征求師生對館藏資源的評價。“訪”是采訪館員的工作著手點和重點。
1.基于讀者引用行為的需求分析
通過讀者發表文章、論著的引證文獻統計分析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文章、論著是讀者科學研究的成果形式之一,反映了讀者科研過程中的部分信息資源需求。采訪館員可以利用CNKI、SCI等數據庫,通過本校師生發表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專利等文獻中的引證文獻來統計分析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作為資源選取和保障策略的決策依據。
2.基于讀者請求文獻的需求分析
讀者的文獻請求,反映了讀者在學習和科研過程中使用信息資源的行為特征,直接反映應讀者實際信息需求和館藏資源對讀者實際信息需求的保障情況。
讀者請求文獻一般通過三種方式: 一是通過OPAC檢索,二是人工咨詢,三是通過原文傳遞和館際互借。要統計讀者在請求文獻中體現的信息資源需求,需要讀者服務部門、技術部門、業務部門的協調,讀者服務部門收集讀者人工咨詢和原文傳遞和館際互借中的信息資源需求,技術部門收集讀者通過OPAC檢索值體現的信息資源需求, 業務部門的采訪館員負責匯總分析讀者所請求文獻對本校讀者的潛在價值,決策相應的保障方式。
3.基于讀者推薦訂購的需求分析
讀者推薦訂購, 是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服務項目。讀者薦購信息體現兩種情況,一是讀者需求但在館藏中未能找到的資源,二是讀者自己擁有并認為對本校讀者有潛在利用價值的資源。 圖書館采訪人員要從多方面調查分析、評價薦購資源對本校師生的價值,從而判斷其對本校讀者的潛在價值,進而決定適當的保障方式。
采訪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是館藏資源的利用率,館藏圖書可通過借閱情況統計利用率,而不外借的連續出版物資源,可利用引文法調查讀者利用情況,以及利用調查訪問法廣泛地征求讀者的評價反饋信息。
1.引文法評價
引文法,是一種主要反映讀者引用信息資源情況的館藏評價分析方法。從讀者發表文章的引證文獻調查館藏信息資源的利用情況。采訪館員利用數據庫的參考文獻檢索功能,以本館現有館藏信息資源作為檢索條件,檢索本校師生發表文章中引用本館藏信息資源的具體論文數據,論文數越多,說明該刊與本校相關專業的信息需求匹配度越高,采訪質量越高,反之相反。
2.調查訪問法
將館藏信息資源評價結果通過E-mail、面談等訪問形式廣泛征求讀者意見。首先訪問對象的選擇,利用上述引文評價方法, 選擇發文多且影響力強的本校通信作者;然后確定訪問的內容,從以往關于學術期刊訂購的訪問調查經驗發現,被訪問對象對是否維持續訂持無所謂的默認態度,對采訪決策不能起到依據作用,而轉換思維,對被引用次數低甚至為零的資源征求停訂意見,反而會引起師生的關注,并提供反對停訂某種資源的依據,這樣的反饋信息對采訪具有決策依據作用。
資源采訪工作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采訪質量評價中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是下一年采訪工作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由此循環往復,不斷總結、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采訪質量,使信息資源能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的信息需求,最終達到經費與資源發揮最大效用的目的。
1.資源適用性
經費縮減、館舍有限的條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高校館藏發展方針難以達到信息資源全部學科覆蓋、重點學科精深的目標,發展適應大多數讀者的信息需求的資源,拓寬資源保障途徑,更符合高校圖書館經費和館舍的實際狀況,因此采訪館員要持續關注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變化及館藏資源利用情況,及時調整相應的保障策略,讓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主導資源采訪行為,圖書館學術資源保障從“just in case”轉向“just in time”。
2.資源效用最大化的原則
資源效用最大化,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所能達到的最大的滿足程度。一方面是從讀者需求的角度,科學研究是不斷發展的,讀者的信息需求是不斷變化的,采訪館員在購買決策時,應以大多數讀者對某一資源的需求作為購買決策依據;另一方面是從資源效用最大化原則考慮,跨學科性資源能夠滿足多個學科專業的讀者需求,所以資源的跨學科性也是采訪館員的購買決策依據。
在數字技術環境下,圖書館都已實現紙本與電子資源共有、實體館藏借閱與數據庫查閱、網絡開放獲取、原文傳遞與館際互借等資源獲取途徑廣泛并存;按需出版、單篇購買是在數字技術支撐下產生的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的資源獲取方式,以及交換、贈送等多途徑保障信息需求。采訪館員要結合經費預算、資源選取原則以及讀者需求與館藏資源評價結果來選取資源保障途徑。
從商務和技術兩部分考察供應商的供貨服務能力,并且細化各部分指標, 商務部分包括供應商的場地規模、人力資源、財務狀況、同類項目業績、用戶滿意度、供貨渠道等,技術部分包括資源訂到率、訂全率、價格合理程度、包裝及清單、到貨速度、送貨頻率、查漏補缺、書目數據提供、出版信息動態、咨詢服務反饋速度以及供貨商提高的個性化服務等方面。采訪館員在招標文件中權衡輕重,為以上各項設置合理分值,以減少評標中的主觀因素干擾。
資源發展政策包括資源發展目標、經費分配制度、資源采訪的原則、資源保障策略、資源評價等。采訪館員準確把握了政策綱領,才能有目標地建設信息資源,同時采訪館員在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會出現經費的調整、新技術新資源的引進和應用、新的信息獲取途徑等情況,要適時調整資源發展政策。因此,采訪館員也是制定資源發展政策的參與者。
采訪館員了解本校的辦學特色和水平、學科設置、學科的重點和特色,明確配合學科建設的本館資源發展的重點及全面學科的保障策略,保持采訪工作的一致性。
資源購置經費分配制度,一般采用層級分配制度,如三級分配制度,初級分配依照文獻載體形式,即傳統印刷版資源和電子資源;二級分配按照語種,即中文資源和外文資源;三級分配按照學科特色重點保障和學科全面兼顧的原則即館藏特色進行分配。
做好經費預算,要根據讀者需求建立采選分區表,根據各區的保障方式分配相應的經費。
1.館內各部門共同參與
館內各部門共同參與“訪”的工作,流通閱覽部門通過讀者對資源的利用行為收集不同類型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需求特征,為采訪館員提供決策依據。讀者培訓部門尤其是學科館員在開展信息資源宣傳和推廣工作的同時,要主動協助采訪部門,通過本專業學科的學術專著、專業學術期刊、學術會議文獻、學位論文等文獻資源進一步歸納整理本學科館藏資源利用情況的調研分析報告,根據本學科課題的研究動態情況, 了解教研人員的信息資源需求,向采訪人員提供采購建議及必要的信息源,促進本學科館藏信息資源建設的優化。
2.圖書館與院系資料室協調共建,避免重復訂購
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都是為教學科研提供信息資源保障的服務機構。院系資料室的信息資源內容精深、專指性強,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應分工協調共建,院系資料室訂購精深的專業資源,圖書館訂購專業基礎性資源,院系資料室資源信息整合到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提供公開查詢閱覽。
3.高校協作共建、聯合保障
高校協作共建,形成“縱向核心深入、橫向廣泛覆蓋”的資源保障體系。縱向深入保障是指在本校重點學科重點保障的基礎上,聯合國內同類高校根據學科專業特色分工建設各校核心資源,特色資源互補、共享,降低購買成本,提高核心資源的深入保障能力,達到滿足國際前沿科研的資源需求保障能力;橫向廣泛覆蓋是指各學科資源廣泛涉及,平衡本校其他學科的資源需求滿足程度。
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讀者信息需求的變化、經費減少、資源價格漸漲是圖書館采訪工作面臨的客觀條件和挑戰,如果采訪館員墨守成規,堅持“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則開展工作,館藏資源勢必呈現“基礎資源覆蓋面有限、特色資源保障深度不夠”的尷尬局面。
主要表現: 一是缺乏對專業信息資源需求的調查,二是主觀推測信息資源對讀者的適用性,三是忽視館藏信息資源評價,憑采訪館員的主觀判斷,盲目地采選。
資源采選決策的片面性主要體現:一、一薦即購;二、單憑影響因子作為學術資源采訪的最終決策依據,而忽視學術期刊與本校學科專業的需求的匹配程度評價;三、“連續性、完整性”的收藏原則指導下的連續性資源的采訪工作演變成了歷史訂購的延續,缺乏全面的讀者信息需求調查之下采選的資源,難以滿足讀者不斷變化發展的信息需求。
出版社為了增加銷售,向用戶提供捆綁和套訂的購買方式,出版社以較大的價格折讓提升尚無影響力的新刊的銷售,訂戶由于經費限制而又追求館藏種類的增加,盲目地接受這種捆綁式銷售,終將造成積少成多的浪費。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美國高校教師認為高校圖書館在所承擔的各種角色中,buyer的重要性居首位”, 讀者對圖書館的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認可體現所需要的信息資源。采訪館員是圖書館“buyer”角色的具體擔當者,其職責是“購買到讀者所需要的信息資源”。
采訪館員要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圍繞“服務讀者”“一切為了讀者”這一宗旨,以“最大程度滿足讀者信息資源需求”為中心,讀者需求驅動采訪館員的工作,提高采訪質量,做好圖書館的服務先導。
采訪館員應利用各種渠道調查師生的信息資源需求,分析師生利用信息資源的行為特征,采取相應的資源保障策略,使得采訪的信息資源發揮最大效用,讓師生對圖書館信息資源服務產生需求依賴性,實現圖書館及館員工作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