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迪
羽毛球女子單打近年來一直作為中國的優勢項目之一,長期保持著世界一流水平。然而,2016年里約奧運會之后,世界羽毛球女子單打的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國外優秀羽毛球女單選手的崛起以及中國新老隊員的交替,這給我國女單優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中國羽毛球女子單打整體呈現了下滑趨勢。因此,本文將對馬林和戴資穎在2018—2019年的四場比賽情況進行分析,對兩名女單運動員在比賽中發球區域、發接發技術、前場技術、中場技術、后場技術以及得失分等進行數據對比分析研究,對比兩名運動員的優勢和不同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的建議,為今后中國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提供理論參考。
本文選取戴資穎和馬林兩名女單選手作為研究對象。中華臺北選手戴資穎作為世界羽毛球強手,高居世界女單首榜,在近兩年賽季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而來自西班牙的馬林,在2016年的奧運會首次奪得羽毛球女單冠軍,成為史上第2位贏得奧運會單打冠軍的非亞洲球員,更是獲得多個大賽冠軍,成為了炙手可熱的超一流選手。
通過查詢,馬林與戴資穎在2018—2019年比賽中,共交手5次。其中2019年福州羽毛球公開賽馬林因傷退賽不作研究數據,因此選取剩余四場具有代表性的比賽進行分析,四場比賽兩人均取得2勝2負的戰績。具體如表1:

表1 選取馬林與戴資穎在2018—2019年的四場比賽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利用中國學術期刊網、中國知網、南京體育學院圖書館電子圖書館,查閱相關羽毛球技戰術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閱讀相關書籍,全面了解本文相關研究現狀,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依據,并為論文的撰寫提供支持。
1.2.2 錄像統計法
對比賽錄像進行觀看并收集本研究所需的技術統計資料,通過戴資穎、馬林發球區域、發接發技術、前場技術、中場技術、后場技術以及得失分運用情況進行對比,進行全面性的系統分析。
1.2.3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Excel等統計分析軟件,對所搜集到的數據加以整理、歸類和分析,處理成便于理解的形式,并以計算所得數據的各種統計量,如平均數、百分比等,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數據支持。
1.2.4 對比分析法
根據研究需要參考相關文獻,針對比賽統計數據和軟件處理的統計結果進行綜合比較分析,用數據統計結果對理論思想進行論證,全面總結羽毛球女子單打技戰術的發展趨勢和當今最先進的技戰術打法的制勝規律,力求為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提供理論支持。
2.1.1 戴資穎與馬林的發球技術運用特點
發球作為比賽的起始,發球區域的不同以及球發質量的好壞,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不同的技戰術策略,甚至能直接影響到比賽的勝負[1]。在發球時,運動員可以根據對手的站位、打法的特點、回擊球的路線以及當時的心理狀態等情況,通過不同的發球的手法,不同的落點,爭取第三拍的主動權為我方創造贏球機會。從圖一可以看出,在單打比賽中,羽毛球場地可以分為六塊區域。其中,1號、5號、2號區域為前場區域,3號、6號、4號區域為后場區域。通過觀看戴資穎和馬林2018—2019年四場比賽的視頻,分別統計出兩名運動員發球區域位置和發球技戰術的使用情況(表2)(表3)。

圖一 單打發球區域示意圖

表2 戴資穎與馬林發球落點區域統計表

表3 戴資穎和馬林發球技術統計表
通過對戴資穎和馬林發球落點區域的統計來看,具體如表2所示,戴資穎在2018—2019年對抗馬林時使用前場網前球較多,后場高遠球偏少。其中前場主要集中在1號區域,落點共58次,占整體比例的35%,是發球落點最多的區域;后場主要集中在3號和6號區域,落點分別為35次和32次,占整體比例的21.3%和19.6%。而馬林采用的基本都是網前球,主要集中在1號區域,落點共110次,占整體比例的59.4%。
根據表2可以得出,戴資穎在對戰時,會針對馬林的打法特點,發球方式比較豐富,不易被對手抓到規律[2],且落點比較靈活,發球技術前后場結合,但整體還是以1號區域為主。而馬林在比賽中的發球意圖比較明顯,均為前場網前小球,主要就是為了限制對手的進攻,迫使對方起高球從而發起進攻[3]。
通過對戴資穎和馬林發球技術的統計來看,戴資穎在發球技術中,以網前小球和正手高遠球為主,使用次數分別為85次和71次,使用率占整體的51.8%和43.4%,偶爾使用反手平高球和平快球,使用次數分別為7次和1次,使用率占整體的4.2%和0.6%。而馬林在發球技術中完全以網前小球為主,使用次數為168次,使用率占整體的91.3%,偶爾使用反手平高球和平快球,使用次數分別為14次和2次,使用率占整體的7.6%和1.1%,使用正手高遠球的次數為0,可見在統計的比賽中,馬林從未使用過正手高遠球技術。
從表3中,通過戴資穎和馬林發球技術的對比來看,相比較馬林來說,戴資穎的發球技術更靈活多變,因為多變的發球技術可以破壞對手在比賽中的節奏,并占據場上的有利位置[4]。戴資穎會根據比賽時的狀態調整發球技術,同時利用發球技術的多變,在發球區域上前后場的結合,為自己爭取更多的主動權;而馬林幾乎是前場網前小球,主要是利用自己體能好,速度快,打法兇狠的特點,通過網前小球的發球技術使戴資穎起高球,從而為自己的進攻創造更多的機會,發球意圖極其明顯。
2.1.2 戴資穎與馬林的接發球技術運用特點
通過表4戴資穎和馬林接發球技術統計表可以看出,戴資穎的接發球技術使用中,挑球、撲球、搓放、推球、高遠球、吊球、殺球、勾球的使用次數分別為89次、37次、18次、3次、4次、2次、23次,占整體比例的50%、1.1%、20.8%、10.2%、1.7%、2.2%、1.1%、12.9%;而馬林的接發球技術使用中,挑球、撲球、搓放、推球、高遠球吊球、殺球、勾球的使用次數分別為35次、0次、39次、3次、17次、12次、46次、6次,占整體比例的22.1%、0、24.7%、1.9%、10.8%、7.6%、29.1%、3.8%。

表4 戴資穎和馬林接發球技術統計表
根據表4可以得出在比賽過程中,戴資穎面對馬林的網前小球發球技術時,采用最多的是“保守”型挑球的接發球技術,多達一半。其次是一些出其不意的搓放、勾球和推球,而高遠球、吊球,以及攻擊性的撲球、殺球占最少的一部分。戴資穎雖然大多使用保守型的接發球技術,很難一拍得分,但是可以更好的限制對手的進攻,并且在發現對手發球不到位時,會果斷采取撲球和殺球的進攻手段[5]。而馬林在面對戴資穎正手高遠球發球技術時,大多會采取進攻性的殺球回擊,使對手陷入接殺球的被動中,并限制對手回擊的手段,讓自己的第三拍的進攻更加有利;在面對戴資穎網前小球發球技術時,馬林大多采用挑球和搓放技術,因為高質量的搓放可以使自己在第三拍處于有利進攻的形勢。綜合來說,在接發球階段,戴資穎會通過積極的控場來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6];而馬林會通過更加主動、積極的方式為后面的第三拍或多拍進攻創造良好的條件。
2.2.1 戴資穎和馬林前場各技術使用率的分析
從表5中可以看出,戴資穎在前場技術中,挑球、搓放和勾球技術使用頻率較高,占整體的83%,其次是進攻性的推球和撲球技術,占整體的17%。這些數據說明戴資穎靈活運用前場技術,前場技術的使用比較全面。尤其勾球技術是她的一大特色,僅次于搓放和挑球,占到整體的18.2%。可以看出戴資穎通過挑球、搓放和勾對角球使對手離開球場中心,來回調動對手,使其疲于奔跑或出現破綻,再加上進攻性的推球和撲球為自己制造得分機會[7]。

表5 戴資穎和馬林前場各技術統計表
而馬林在前場技術使用中,搓放和挑球技術就已經占整體的80.6%,其次勾球占到10.1%,進攻性的推球和撲球只占到9.3%。挑球技術的高使用頻率可以反向說明馬林個人防守能力很強,不懼怕對手后場的進攻,并且可以通過防守調動對手的前后跑動起到消耗體能的作用[8],從而利用多拍的情況降低對手的回球質量,突擊加速來贏取得分機會。
2.2.2 戴資穎和馬林前場得失分對比分析

表6 戴資穎和馬林前場各技術得失分統計表
由表可以得出,戴資穎得分率最高的是撲球和搓放,分別為39.5%和25.6%,其次是勾球為14%,再加上挑球和推球。通過比賽視頻可以得出,戴資穎網前技術手法細膩,往往通過一些“假動作”和停頓動作讓對手措手不及。而戴資穎失誤主要是以挑球、搓放和勾球為主,推球和撲球為輔。網前小球失誤多主要是由于戴資穎前場技術使用較多,變化快,手上動作也多,就會造成一定的失誤。
馬林得分率最高的是撲球,占整體的44.5%,其次是搓放和勾球均占22.2%,最后是挑球和推球分別為7.4%和3.7%。通過觀察錄像可以得出,馬林的殺球質量很高,往往會使對方的接殺球質量下降,然后把握機會快速上網進行撲球得分。而馬林失誤率最高的是搓放和挑球技術,分別為46.5%和34.9%,勾球,推球和撲球較低。但馬林網前小球手法穩定性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整體前場技術的穩定性還需要加強[9]。
2.3.1 戴資穎和馬林中場各技術使用率的分析
從表7中可以看出戴資穎和馬林使用擋放網技術的頻數都是最高的,分別為49.6%和44.7%,幾乎占達整體的一半;其次都是平抽球技術,分別占整體的39.8%和40.2%;挑高球和攔截球技術馬林使用頻數相比戴資穎要多一些。

表7 戴資穎和馬林中場各技術統計表
由此可以得出,雖然兩名運動員在中場各技術使用中,都是以擋放網技術為主,平抽球技術為輔。但是不同的是,從比賽視頻整體上看,馬林更喜歡借助平抽球和擋放網技術的結合發起進攻,使對手回擊不到位,從而進行突擊來爭取主動權。戴資穎則借助更多的擋放網技術,利用接殺擋直線、接殺擋網前或接殺擋斜線等技術進行快速的防守[10]。
2.3.2 戴資穎和馬林中場得失分對比分析
由表8可以得出,戴資穎得分率和失分率最高的都是挑高球和擋放網技術,分別為38.9%、33.3%和36.4%、36.4%,其次是平抽球技術的得失分率分別占整體的27.8%和27.2%,而攔截球技術的得失分均為0。這一數據表示戴資穎在比賽中,擋放網和挑高球技術在落點的準確性和使用方面的處理都有待提高。

表8 戴資穎和馬林中場各技術得失分統計表
而馬林在中場各技術使用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平抽球技術,占整體的56.3%,其次是擋放網和攔截球技術分別為25%和18.7%,而挑高球為0。可以看出,馬林利用自身特點,使用前場技術積極主動的進行壓迫,加快比賽節奏,迫使對手回球不到位,從而通過抽球得分。馬林在中場各技術失分率上,擋放網、挑高球和平抽球技術相對都比較平均,分別為30.7%、23.1%和38.5%,最低的是攔截球為7.7%。可以得出,馬林在中場各技術中,主動失分的情況比較嚴重,對于一些手法的細節控制不佳,容易出現回球未過網等情況[11]。
2.4.1 戴資穎和馬林后場各技術使用率的分析
由表9可以看出,戴資穎在后場各技術使用中,高遠球技術占比最高,為32.2%,其次是吊球和殺球技術,分別為29%和26.8%,最后是抽球技術占12%。根據以上數據可以得出,戴資穎高遠球和吊球技術使用率相對較高,通過吊球與高遠球的結合,可以有效調動對手前后跑動,逼迫對手回球不到位。而殺球相對高遠球和吊球使用率上略低,殺球是進攻得分的主要手段,通過高遠球和吊球的結合使用,調動對手創造殺球機會,從而進攻得分[12]。

表9 戴資穎和馬林后場各技術統計表
而馬林在后場各技術使用中,殺球技術占比最高,為34.5%,其次是高遠球和吊球技術,分別為32.5%和24.3%,抽球技術占比最低為8.7%。從比賽視頻以及以上數據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馬林的殺球使用率最高。殺球是一項非常具有進攻性的得分手段,且速度快、力量大,雖然殺球并不能每次得分,但是通過殺球的沖擊力可以使對手回擊球不到位,從而創造更多的主動機會。這也說明了馬林的體能十分充沛。馬林的高遠球使用率也很高,是因為可以通過高遠球來過渡,把被動轉化為主動,為下面的進攻做好準備。
2.4.2 戴資穎和馬林后場得失分對比分析
由表10可以看出,戴資穎后場各技術中得分率最高的是吊球技術,占整體的44.5%,其次是殺球技術占比33.3%,最后是高遠球和抽球技術,均占比11.1%。而戴資穎失分率最高的是吊球,占比38.2%,其次是高遠球和殺球,分別占比34.5%和21.8%,最少的是抽球,占比5.5%。綜合比賽視頻和整體數據來看,戴資穎有偏向男性化的打法特征,打法進攻明顯且球路變化多,常常利用殺吊突擊等組合,讓對手措手不及,直接得分[13]。但因此失誤也會較多,因為吊球下落速度快且貼網,在跟上殺球進攻,就很容易出現出界或下網的情況。

表10 戴資穎和馬林后場各技術得失分統計表
而馬林后場得失分最高的都是殺球技術,分別占比64%和41.9%,其次同樣也都是吊球和殺球技術,占比分別為10%、29%和18%、25.8%,最后是抽球技術,分別占整體的8%和3.3%。結合以上數據和比賽視頻,可以看出,馬林的打法是“男子化”打法中的典型代表,她的后場殺球次數最多,進攻和突擊能力非常強,常常在與對手拉吊的同時,加速重殺,從而爭取贏球機會[14]。但是殺球次數增多,失誤率也會隨之增加,擊球力度、位置或者拍面角度的改變都會使球路線改變,從而導致下網或出界。
1.從發球技術和發球區域上看,戴資穎在對戰馬林時,會針對馬林的打法特點,繼而調整發球的方式,發球技術前后場結合且落點比較靈活,但整體還是以1號和3號區域為主。而馬林在比賽中的發球意圖比較明顯,均為前場網前小球,幾乎都集中在1號區域,主要就是為了抑制對手的進攻。
2.從接發球和前場技術上看,戴資穎接發前場球時主要以防守型的挑球為主,接發后場球時主要以吊球為主;而馬林接發前場球時主要以網前搓放為主,接發后場球主要以進攻型的殺球為主。前場戴資穎主要是以搓放和勾對角技術來控制網前,但同時通過一些停頓和假動作調動對手全場跑動,因此也表現出很強的進攻性;而馬林更多的是采用高質量的搓放使對手回球失分,或通過挑高球為自己爭取下一輪的進攻。
3.從中場技術上看,戴資穎與馬林均以擋放網技術為主,但是馬林主要是利用平抽球和擋放網技術的結合,迫使對方挑高球,爭取得分機會;而戴資穎主要是利用擋放網的不同線路、不同技術進行快速防守得分。
4.從后場技術上看,戴資穎整體并沒有馬林穩定,因此她更多的是利用自己步伐和殺吊結合等球路組合的優勢,充分調動對手,找準機會下壓進攻或使對手主動失誤;而馬林以殺球為主要得分手段,通過刁鉆的落點和多變的球路,為自己下一拍創造得分的機會。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羽毛球女單打法正在向著技術多變,進攻兇狠,球路落點刁鉆,偏男性化的打法發展。馬林更是“男性化”打法中的典型代表,戴資穎也在這條趨勢走向上發展。這也意味著國內運動員在技術方面也應做出相應的對策或改變。
1.女單運動員在發球技術和發球區域上應主動多變,注重變化,長短結合,左右結合,快慢適中,增加發球動作的隱蔽性,以及盡可能地豐富發球的落點。
2.在接發球技術上,應首先考慮對方特點以及對方發球質量,從而選擇接發球技術,以破壞對方節奏,保證自身的主動權為目的,提高回球質量。
3.在比賽中,前場應靈活運用網前技術,多加利用搓球放網等需要手法細膩的技術,提高動作的精確性和準確性,并配合勾球、推球,抓對手的反手位以及回球不到位的轉身球,進行撲殺。減少挑球技術的使用,防止對方連續下壓,形成被動,失去主動權。中場在接殺球時,應注意改變擋網的路線,有效破壞對手連貫的節奏,并利用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合理運用推、擋、抽技術的結合,在多拍相持階段,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后場應重點運用點殺和重殺的相互結合,前場技術與后場技術的連續連貫,利用靈活的落點,調動對手來回跑動,或通過突然加速的方式,加快比賽節奏,使對手被動加速,迫使對手產生失誤。
4.隨著向“男性化”趨勢打法的改變,女單運動員應更加注重“技術”和“體能”的雙提高。不僅要提高體能方面的訓練,還要提高各種技術的穩定性,減少主動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