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林
2021年7月18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的通知要求: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加強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婦女等重點人群健身活動的開展[1]。隨著藏漢民族文化深入交流,藏區人民生產生活不斷融合,鍋莊健身操作為藏族鍋莊舞與健身健美操融合的產物,受到廣大藏區女性的喜愛,中年女性身體機能處于退行性變化伊始的關鍵階段,預防保養顯得尤為關鍵,研究表明:長期規律的體育鍛煉,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心血管功能[2]。近年來已有不少筆者對鍋莊健身操對藏區女性在身體形態、身體成分、體適能等方面進行探討[3][4],但鮮有報道鍋莊健身操與心血管功能的相關性的研究。因此,探討鍋莊健身操對藏區中年女性心血管功能的影響,不僅為藏區中年女性科學進行的身體鍛煉提供理論指導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為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及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發揮了時代性與民族性共舉的價值。
鍋莊舞又稱“鍋圈舞蹈”,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藏民族代表性的藏文化之一,也是藏民族典型的傳統體育項目,在傳播文化和促進健身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由于鍋莊舞流傳時間久遠,出現了惰性和慣性,鍋莊舞的開展往往自發組織的即興起舞,缺乏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的管理,長期以來,鍋莊舞內容題材缺乏更新,單一陳舊,動作古板單調,出現審美倦怠,致使傳統鍋莊舞發展緩慢,一時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其健身價值的發揮面臨巨大挑戰[5]。鍋莊健身操將我國藏族鍋莊舞蹈的形式與健身觀念合二為一,在不改變鍋莊舞的運動形式,方向,步伐,基本體態的情況下,以鍋莊舞蹈動作的風格與特色和藏族音樂的節奏和韻律為素材,融入現代健身操科學時尚的健身元素,依據不同人群特點,在時間、強度、頻率等方面做不同調整,形成既含有獨特藏族文化又富有科學性和健身性的民族健身操項目[6]。鍋莊健身操的出現既解決了鍋莊舞發展的惰性問題,也解決了鍋莊舞健身價值難以發揮的問題。因此,鍋莊健身操在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基礎上,對民族體育項目適應社會發展,推動全民健身開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選取30名(45~59歲)無心血管疾病,一年鍋莊舞鍛煉史,且生活作息較規律常居藏區的中年女性為研究對象。受試者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格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
將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鍋莊健身操組、鍋莊舞組和對照組共3組,實驗前鍋莊健身操組進行兩周的技術動作的學習,基本熟練后,進行12周,一周三次的運動鍛煉。鍋莊健身操組的時間強度安排參考“西藏健身鍋莊舞”創編動作的實驗方案(時長:60分鐘;心率:70~150次/分鐘)[5]。鍋莊舞組按原鍋莊舞鍛煉節奏進行(時長:60分鐘;心率:70~120次/分鐘)。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實驗干預,按日常作息工作生活。
實驗前后使用實驗儀器HK-X-A自動心血管功能檢測儀便攜式一體化機,測試受試者心血管相關的指標。數據處理:應用軟件SPSS 20.0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前后數據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分析,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所得數據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非常顯著性差異。
鍋莊健身操對藏區中年女性心肌功能的影響,見表2,運動后,鍋莊健身操組和鍋莊舞組在HR(心率)、SV(每搏輸出量)、HOV(心肌耗氧量)等方面有顯著性差異;與鍋莊舞組相比,運動后鍋莊健身操組在CO(心輸出量)、HOV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鍋莊健身操對心肌功能的影響
鍋莊健身操對藏區中年女性血管功能的影響,見表3,試驗前后鍋莊健身操組和鍋莊舞組在SP、DP、PP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都維持在正常范圍以內,FEK出現顯著性變化,P<0.05。

表3 鍋莊健身操對血管功能的影響
鍋莊健身操對藏區中年女性血管功能的影響,見表4,血液黏度、總血容量運動干預實施前后發生明顯變化(P<0.05)。還原血液黏度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都呈下降趨勢。

表4 鍋莊氧健身操對血液狀況的影響
心肌功能的優劣是衡量心血管系統水平的重要標志,長期有氧運動使安靜時心率減慢、每搏輸出量增大從而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已研究證實[7]。每搏輸出量為心臟泵血提供最適宜的前負荷,搏出量受心肌收縮力量,靜脈回心血量和動脈血壓等影響。從實驗結果看,運動后每搏輸出量增大,提示藏區中年女性鍋莊健身操運動后心臟心肌收縮力增強,可能與運動通過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使心交感神經活性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強有關。心肌力量的改善,使心室充盈度增大和心肌初長度增長,從而靜脈回流量增多,與搏出量之間始終保持動態平衡。搏出量與回心血量的良性循環,使心肌耗氧量減少,心肌耗氧量的變化與心臟的工作負荷高度相關,心肌耗氧量=心率×收縮,簡稱:心率血壓乘積。研究表明:心率血壓乘積增大與心肌梗死、中風、心肌灌注損傷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相關,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預測作用,故心肌耗氧量對心血管相關疾病診斷具有臨床意義[8]。通過實驗結果發現,鍋莊健身操組與鍋莊舞組各指標都有顯著性差異,但鍋莊健身操組卻略勝一籌,這得益于鍋莊健身操編排的科學性和健身性的考量。
血管有一個最重要的物理特性——彈性,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病變都是血管彈性改變引起的,如:高血壓、心絞痛、心肌梗死、動脈硬化等。研究表明,脂類物質的侵蝕是引起血管彈性變差的主要原因,表現為血管平滑肌細胞和彈性纖維的減少以及血管壁中膜變薄[9]。彈性纖維減少,血管壁與血流之間的耦合運動對血管內產生的壓力變小,血管就越容易硬化,越硬化,彈性就會越差,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另研究證實:體力活動過少是血管脂質沉淀的重要誘因,血管脂質沉積導致血管口徑變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減少,外周阻力增大等不良表現,反之,長期進行身體鍛煉則對血管狀況具有維持或改善作用,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均有益處[7]。脈壓也是反映血管彈性的重要參數,脈壓差增大,存在兩種狀態:一種收縮壓升高舒張壓降低,舒張期血管彈性不足以回縮來維持舒張壓,使舒張壓下降,引起單純性收縮期血壓升高,另一種狀態是收縮壓升高大于舒張壓升高幅度,往往引起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10]。脈壓也不是越小越好,脈壓減小,則說明收縮壓和舒張壓出現與脈壓差增大反之的狀態,出現低血壓,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因此,脈壓作為評價血管病變的重要指標,對相關疾病預防和診治有重要作用。本實驗結果顯示:鍋莊健身操鍛煉后,藏區中年女性血管彈性發生了積極改變,提示鍋莊健身操鍛煉使血管彈性產生良性適應,另外,收縮壓、舒張壓雖無顯著性差異,但血壓仍維持在正常范圍以內,推測可能與初始血壓以及12周鍋莊健身操運動鍛煉有關。
血液黏度是反映血液流速的重要指標,血液黏度增加時血液阻力增大,血流切率減小,血細胞在堵塞處發生疊連和聚集,輕者出現頭暈、頭痛、健忘、失眠等問題,重者則導致動脈硬化、心肌埂塞;血液黏度下降時,外周阻力降低,左室噴血阻抗減小,有利于心臟泵血,促進機體全身血液循環。運動可以降低血液黏度[11]。運動使血漿滲透壓升高,對血液產生稀釋作用,緩解靜息時的血液濃縮,使得血液黏度下降。正常人的血液黏度為3.5~4.5厘泊。還原血液黏度、總血容量是微循環狀況良好與否的反應指標,微循環系統是血液和組織之間的物質交換重要場所,血液總血容量增加,有利于增加心輸出量,微血管中的血流量將會增加,對保持微循環狀況良好有很好促進作用。本實驗結果發現:12周的鍋莊健身操鍛煉以后,藏區中年女性的血液黏度,微循環狀況都有積極良好的改善,提示鍋莊健身操可以給藏區女性心血管功能帶來積極的影響。
鍋莊健身操鍛煉可以顯著增強藏區中年女性心臟泵血功能,改善血管彈性,維持血壓水平,促進血液狀況良性發展,是一種有效促進藏區中年女性心血管功能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健身方法。鍋莊健身操作為一種新興的具有民族特色操化運動,其當收到大力的推廣和普及,以促進民族文化交流,推動全民健身運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