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傳統目錄學的社會認識研究*

2022-02-19 01:46:01溫慶新王婧之
圖書館 2022年8期
關鍵詞:文化

溫慶新 王婧之

(1.揚州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2;2.湖南師范大學 長沙 410081)

1 引言

傳統目錄學作為歷代知識群體進行知識生產與消費的重要指導思想,已在歷代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經典文化品格的分類體系,成為歷代文教統治的重要知識保障。目前,我國學界已對目錄學的內容旨趣、形式結構、文獻組織及知識本質等方面進行了諸多探討,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彭斐章等認為目錄的知識效用只有在文獻信息交流的過程中才能形成[1]。重新發現傳統目錄學的現代意義,并從學科本質與知識歸類的層面分析傳統目錄學的歷史意義,是學界近三十年以來的關注重點[2]。“古代書目在揭示了圖書價值的同時,也反映了特定時期歷史政治、學術文化的發展”[3]之類的觀點,日漸成為學者們的共識。故而,馬楠強調應加強對傳統目錄學本質的挖掘[4],陳志新呼吁應發揚“學術門徑、文獻線索與最佳文獻原文的一體化”[5]的目錄學傳統,這些都促使學界開始嘗試探討目錄學的學理性追求及其知識存在的“主體性”[6]。早在1995 年,傅榮賢就指出傳統目錄學具有“整序文獻進而整序人類文化”的職能[7]。王記錄則認為傳統目錄學的文化品格及其價值取向主要包括:“一是文獻分類具有弘道設教、崇經重儒等超文本的道德勸戒和倫理教化的功能,在目錄分類的表象背后蘊含著適應專制統治的政教人倫觀念。二是具有‘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學術認知思想。考辨學術派別及源流是古代目錄學家最看重的目錄功用之一,圖書的分類與流變反映的是學術的分野和衍化,目錄學擔當著學術史的重任。三是具有損益舊制、另開新篇的批判創新意識。”[8]尤其是傅榮賢在《中國古代目錄學研究》一書中從傳統目錄學的精神揭示出發,系統全面地探討了傳統目錄學“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的內容,揭示其“部次條別”的檢索功能、“申明大道”的學術旨趣,挖掘傳統目錄學通過文獻編排進行秩序規范之后的人倫建構訴求,對傳統目錄學的內容旨趣、文獻組織的文化價值及其現代意義進行了深入研究[9]1-90。這種強調民族文化本位視域下的古典目錄學理論建構[10],不僅需要宏觀探索,亦需微觀研究。馬光華等的《從古今圖書分類目錄(法)列類沿革探“儒家文化”之地位》[11]、李英珍的《明清私家藏書目錄的文化風貌研究》[12]等文,即是對不同時期不同書目類型及其分類做法的文化價值進行個案探討的典型研究成果。正如王麗所言,“傳統目錄的文化積累功能、文化傳播功能和文化控制功能”,對于“了解文獻自身情況、對古籍脈絡掌握和文獻整理和文化的研究都有幫助作用”[13],探討傳統目錄在晚明、晚清等不同時期社會變革中的文化功能[14],以便“超越目錄學學科視域”去揭示具體書目的學術價值[15],亦是相關研究的題中之意。凡此種種,都對傳統目錄學的文化價值特征及其具體內容進行了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學界深入思考傳統目錄學的文化價值對當代圖書館提供文化服務的現實意義[16]。

然而,學界對傳統目錄學社會認識形成文化影響的具體環節的研究還較為薄弱。作為一種由表征文獻秩序形成價值秩序的文化體系,傳統目錄學浸入歷代知識生產與消費的重要前提,在于傳統目錄學社會認識的發生與普遍性運用。這就需要對傳統目錄學社會認識的文化生態、對歷代知識群體展開社會認識的具體實踐進行細致的探討。文章基于學界研究成果,主要從傳統目錄學作為一種文化體系如何浸入歷代知識群體的日常文化活動等方面,探討傳統目錄學指導歷代知識群體開展社會認識活動的媒介價值,分析歷代知識群體的知識實踐是如何促成傳統目錄學知識的權威化與經典化,并嘗試探索民族化、本土化目錄學研究體系的構建。

2 傳統目錄學社會認識的文化生態

社會認識包括以社會為主體或對象的認識、具有社會性的認識兩方面。后者強調認識的社會性,凸顯作為主體的人在不同方式方法的主導下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文章基于后一種觀念,嘗試探討傳統目錄學作為歷代中國一種重要的文化體系,如何通過一定的中介來對世人的自覺性知識(或文獻信息)生產與消費活動形成能動影響,意圖分析傳統目錄學如何成為世人知識生產與消費的主體,從而對世人的知識生產評價、知識社會性理解、知識消費輿論等認識環節進行思維揭示與歷史評判,以此來研究傳統目錄學的社會認識機制。

現代信息學認為“人”是一種信息化的存在,信息的生產、交流及其生態的研究重點,即是對人與現實世界、自然世界的研究,亦體現為對人文知識的構建。從社會認知的角度看,知識或文化的生產、傳遞及利用等環節,隱含著歷代社會對知識或文化進行分類、組織的序列化構建。社會思想的認同需要通過社會文化的規訓展開,而社會文化規訓的知識路徑,則是以文獻的歸類與排序作為具體抓手之一。作為中國古代知識組織的重要模式,傳統目錄學在進行文獻著錄的同時,也會通過分類來建構文獻秩序背后的文教含義,不僅強調文獻的知識結構,而且注重凸顯文獻的現實意義,由此對各類文獻的知識價值進行一種符合宏觀政教規定的限定表述。不論是借以考明圖書的內容、形制、來歷及作者,還是進行文獻輯佚、價值評判,皆是從價值論與知識論的雙重角度對文獻知識進行社會化評價。故而,作為歷代文獻體系重要規訓結果的傳統目錄學,其要展開“約文緒義”[17]908的知識活動必然要符合“南面以君天下”[17]904,以此適應社會文化的發展需求,并建立起易于被識別的社會認識機制。

以被視為傳統目錄學肇始之作的《漢書·藝文志》為典型,其在《諸子略》大序中詳細指明了各家學術及其知識分類的產生緣起與認識導向,言:“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馳說,取合諸侯。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今異家者各推所長,窮知究慮,以明其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亦《六經》之支與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圣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瘉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18]所言“取合諸侯”與“時君世主”,表明構建目錄學知識體系的最終目的是順應社會發展與時代統治所需,突顯文獻的現實意義。“其言雖殊,辟猶水火,相滅亦相生也”與“雖有蔽短,合其要歸”云云,肯定了目錄知識生產的異同存在。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則肯定了目錄知識在流傳過程中的社會規訓導向,以便建立起能夠加以識別與利用的知識體系,促使世人深度理解目錄學知識的“道術”隱義。《漢書·藝文志》的《諸子略》還指出:“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褔古今之道。”等等。此類“某某學術出于某官”的意見,即是強調應將目錄學的知識生產與意義的評價置入特定的文教環境中進行社會性理解。如《七略》的編纂,也被世人認為是“增善消惡,割截橫拓,驅役游慢,期便道善,歸政道焉”[19]。“歸政道”云云,表明了目錄學進行知識整合的社會規訓意圖。

社會認識被識別的主要途徑有資源控制與價值選擇兩種。在歷代社會篩選過程中,這兩種路徑成為傳統目錄學所隱含的知識特征及其文體體系被廣泛識別及尊崇的重要方式。例如,劉國鈞在《四庫分類法之研究》中指出:“分類序次之原理”,即是“由六朝時遺傳來之衛道觀念,申言之則曰尊儒重道”。這一原理體現在分類體系中,“一方面以得道之偏全,定部類之先后”;“一方面便不能不摒棄非圣無法之著作,且不能不于類目之中,寓褒貶之意”,最終出現“四部類目則一變而為主觀之褒貶的分類”等結果[20]。“衛道觀念”使得傳統書目的文獻組織具有明確的現實考量,致使其在“主觀褒貶的分類”等技術操作中進行“衛道”的知識規訓,限制知識群體對有關文獻的價值選擇,管控目錄知識的社會化利用,最終導致傳統目錄學視域下知識群體展開社會認識方式的固定化及其話語表達的同質化。對此,清人章學誠的《校讎通義·序》中有詳細說明:“校讎之義,蓋自劉向父子部次條別,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非深明于道術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與此。”[21]945《校讎通義·互著》又指出“古人著錄,不徒為甲乙部次計”,而是“部次流別,申明大道”[21]946。這就強調了作為文獻生產與消費主體的“人”對于文獻價值設定及相應知識規范的重要性,進而強調了“道術精微、群言得失”的社會篩選及在歷代“道術”作用下的知識傳遞與利用效果。

在歷代社會演變的過程中,知識的主要類型及其所代表的文化體系,往往是通過目錄學進行知識與社會、人群與社會的影響勾連與流布傳導。“通過書目,一種文化模型的要目才能清晰地顯現出來,書目結構因而也成為人們認識和接受文獻與文化的必由之徑乃至文化的認同機制,影響到人們對學術文化的接受和理解。”[9]59目錄學通過對文獻的整序與闡釋,進行文獻知識特征與意義體系的總結與揭橥,最終成為歷代極為重要的社會角色,也確定了知識產生社會作用、規范世人行為的可能性及必然性。汪辟疆在《目錄學研究》中曾總結目錄學的利用價值,言:“目錄之學,有本有末:窮六藝之流別,較四部之得失,外以通夫古今學術之郵,內以神其繹寸心之用,此目錄學之本旨也;辟治學之門徑,啟著錄之成規,大之可為通方致遠之資,小之足為提要鉤玄之助,此目錄學之末節也。”[22]所謂“內以神其繹寸心之用”,就是強調目錄學知識對推進人之精神活動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目錄學知識在“大之可為通方致遠之資,小之足為提要勾玄之助”等方面扮演的角色。

傳統目錄學不僅向世人傳達了知識的特征與意義場域的使用范圍,而且讓世人知曉了以知識意義介入社會所代表的文化導向,如何通過知識的分類來推進文化產生社會影響;還進一步讓世人看到基于自身意愿或不同時期的不同社會需求進行目錄學承繼的實現渠道。梁啟超曾總結目錄學的學術價值,言:“目錄之書,裨學有四。載籍浩博,決非一人之力所能盡藏所能盡讀,流覽諸錄,可以周知古今著作之大凡。有解題者讀其解題,雖未睹原書,亦可知梗概,為裨一也。書籍孳乳日出,亦散亡代謝,賴有遺錄,存彼蛻痕,雖器實已淪,尚可識其名數。……綜而校之,學風見焉,為裨二也。稀見秘籍,識者知珍,孤微僅存,流傳有緒,博稽諸家著錄,可以稱其展轉儲藏之所在,按圖索驥,或整理流通,或取裁述作,為裨三也。學術分化發展,……業成專門。門類區分,或累代遞遷,或因人而異,博觀互較,得失斯見。循此以稱學海之派分淵匯,察藝林之莩坼條敷,知類通方,此其跬步,為裨四也。”[23]所言“梗概”“代謝”,強調目錄學指導知識源流探討的利用價值;“整理流通”“取裁述作”云云,強調目錄學對于世人問學行事的方法指導;“門類區分”“知類通方”云云,強調目錄學從文獻社會流通的角度進行知識總結的現實意義。可見,傳統目錄學在歷代社會系統中,不僅是知識生產標準的制定者,亦是知識被利用的中間環節,更是知識被普及進而形成社會接受效應的主導力量。傳統目錄學已成為歷代學者介入社會文教環境的規范力量與協調保障,是歷代知識群體密集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來源,亦是時人行動準則的信仰源頭[24]。

總之,“中國古代目錄學并不故步自封地局限在‘術’的形而下層面,而是密切聯系社會政治和人倫生活,具有‘道’的形而上追求,成為入世的傳統文化的一部分”[25]。基于目錄學知識體系而展開的知識總結或創新活動,不僅是一種社會批判或反思活動,更是一種社會構建活動。它促使不同時期的目錄學知識總結在明顯或強烈的批判傾向中,推進目錄學知識體系變得更為嚴謹,而且促成目錄學知識體系的權威性在世人的批判選擇中逐漸被認可。目錄學知識作為一種典型的文化傳統,是社會思想或觀念的符號形式及其依附載體,是社會認識傳播的重要文本憑借,也是社會文化形成群體影響的知識基礎,更是作為主體的知識群體進行社會價值擴張的推進形式。凡此種種,共同構成了傳統目錄學實現社會性識別的文化生態。

3 傳統目錄學與知識群體進行社會認識的實踐活動

傳統目錄學是世人認識社會發展時進行知識意義或知識本質構建的存在。目錄學知識的內容深刻性、體系嚴謹性和價值權威性,皆是其實現社會化傳播與接受的根基,延展了作為認知主體的知識群體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傳統目錄學作為歷代知識群體認識活動的經驗來源,已對知識主體觀察有關文獻信息的方式產生深刻影響。

3.1 基于特定社會文化對目錄學知識的動態考察

傳統目錄學的歷代動態衍變,形成了不同文教背景下以目錄學家為代表的知識群體的社會認識,促使其產生基于目錄學知識體系的社會性認識行為。此舉不僅強調對過去文獻類型及其知識意義的總結,而且注重從當下的文教背景去總結文獻信息的類型特征及其存在導向,以便為未來的文獻生產或類型新增進行宏觀的方法論指導與價值論設置。目錄學知識體系的設置指導及其知識類型的存在特征,足以令不同類型的知識群體在持續動態的使用過程中,不斷進行知識意義的解構與重構,完善的文獻類型特征及其變革,最終將被用于構建具有宏大歷史意義的知識體系,以及指導自身的社會實踐活動。

《漢書·藝文志》對“小說家”的評價到《隋書·經籍志》對“小說類”的轉變即為典型之例。《漢書·藝文志》稱“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18]1746,將“小說家”與“小道”并舉,以“君子弗為”作為其學術價值的定位,強調的是對當時所流傳的“小說家”類作品文獻特征與意義的整合,從而進行體系化構建。而《隋書·經籍志》言:“小說者,街說巷語之說也。《傳》載輿人之誦,《詩》美詢于芻蕘。古者圣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謗。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涂說,靡不畢紀。《周官》,誦訓‘掌道方志以詔觀事,道方慝以詔辟忌,以知地俗’;而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而觀衣物’,是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17]1012《隋書·經籍志》試圖從編纂時的社會背景,對“小說”的“街說巷語”“道聽涂說”等整體性知識特征及宏大意義導向進行一種形而上的思索。這種動態思索,讓后世目錄學家看到了深度完善“小說(家)類”知識特征及其意義導向的動態變更情形。

由此可說,《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所確立的知識結構與意義體系,可為后人進行知識承繼活動所借鑒。這種先行事態被后人當作一類重要的事實存在,借以完成知識表象與實在意義的有機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轉化成一種先驗的存在,最終推動后人開展知識創新活動。也就是說,在整體性意義獲得一致認可的情況下,有關“小說(家)類”文獻的具體形式與表達邏輯,可以隨時進行合理調整。

例如,清代統治階層嘗試通過書目文獻的編纂來實現“正人心而厚風俗”或“稽古右文、聿資治理”[26]1等政教意圖,以至其在設置目錄類別的內涵時往往強調以先“道”后“器”的原則來區分文獻價值。《四庫全書總目》子部的“總序”云:“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區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軋,自董仲舒別而白之,醇駁乃分。其中或佚不傳,或傳而后莫為繼,或古無其目而今增,古各為類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家、有天文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儒家尚矣。有文事者有武備,故次之以兵家。兵,刑類也。唐虞無皋陶,則寇賊奸宄無所禁,必不能風動時雍,故次以法家。民,國之本也;谷,民之天也,故次以農家。本草經方,技術之事也,而生死系焉。神農黃帝以圣人為天子,尚親治之,故次以醫家。重民事者先授時,授時本測候,測候本積數,故次以天文算法。以上六家,皆治世者所有事也。百家方技,或有益,或無益,而其說久行,理難竟廢,故次以術數。游藝亦學問之馀事,一技入神,器或寓道,故次以藝術。以上二家,皆小道之可觀者也。詩取多識,易稱制器,博聞有取,利用攸資,故次以譜錄。群言岐出,不名一類,總為薈稡,皆可采摭菁英,故次以雜家。隸事分類,亦雜言也,舊附于子部,今從其例,故次以類書。稗官所述,其事末矣,用廣見聞,愈于博弈,故次以小說家。以上四家,皆旁資參考者也。二氏,外學也,故次以釋家、道家終焉。”[26]769可見,《四庫全書總目》對具體部類的價值區分,先是基于“治世者所有事”的不同作用區分了儒、兵、法等六家;而后又從“游藝亦學問之馀事”的角度,區分了術數、藝術等四家,這就是通過文獻價值的區分來實現梳理學術派別與脈絡衍變的典型。在這種情況下,《四庫全書總目》依據清代政統所需及當時文獻的流播情況,對“小說家類”的類別特征及其價值意義做出了新的規定。《四庫全書總目》“小說家類”小序在此前目錄學家所言“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官”等的基礎上,提出“跡其流別,凡有三派: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輯瑣語也。唐宋而后,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班固稱:‘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官。’如淳注謂:‘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然則博采旁蒐,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雜廢矣。今甄錄其近雅馴者,以廣見聞。惟猥鄙荒誕、徒亂耳目者則黜不載焉。”[26]1182此舉一方面承繼《漢書·藝文志》的“古制”,另一方面提出“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等新的知識特征及價值限定。諸如此類的做法,皆是對歷代“小說家類”文獻的動態衍變情況,及其在歷史時序的脈絡中經歷社會文化某種限定之后知識特征重構的體現。

可見,目錄學知識是世人進行社會認識的手法、方式,亦是其社會認識的結果。它讓世人清楚地看到各類文獻的知識特征,如何通過具體的信息形式作用于人的感官,進而成為一種可知的社會存在物。

3.2 傳統目錄學成為知識群體介入特定社會文化的中間物

傳統目錄學是歷代知識群體介入文獻生產、體驗文獻意義的中間物。通過了解目錄學的知識結構,歷代知識群體在社會發展規律、文獻生產的意義構建、文獻流傳的價值導向等方面,均能夠做出一種接觸刺激后的反應。目錄學知識結構及其所隱含的思維方式,已成為知識群體之間及其與不同文教環境進行互動或對話的經驗方式。通過學習目錄學知識意義,知識群體能夠深度介入社會文化中,從而在了解知識分類的前后緣由與意義存在之后,深度觀察各類文獻載體及其信息導向的外在感性形式,進而開展文獻意義或社會價值等方面的意圖構建、價值設定,并最終左右其他人汲取相關文獻知識之后的價值選擇。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部分知識群體會運用目錄學知識探討當時各類文獻的可認知特性及其歷史制約性。例如,歷代知識群體在借鑒目錄系統有關“小說家類”文獻的規定之后,一直嘗試對小說的知識特征與存在意義進行限定或探討。認為“圖籍廢興,大概關系國家氣運”[27]的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小說,子書流也,然談說理道或近于經,又有類注疏者;紀述事跡或通于史,又有類志傳者。他如孟棨《本事》、盧瓌《抒情》,例以詩話、文評,附見集類,究其體制,實小說者流也。至于子類雜家,尤相出入。鄭氏謂古今書家所不能分有九,而不知最易混淆者小說也。”[28]283其從“小說,子書流也”的目錄分類常態,看到“小說家類”文獻的流動“體制”,試圖消除“最易混淆”的歸類難題。這就促使分析小說“談說理道或近于經”與“事跡或通于史”等探索,將不得不從歷代的歷史積淀與當時的實際存在兩方面加以展開。而“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競傳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猶之淫聲麗色,惡之而弗能弗好也。夫好者彌多,傳者彌眾,傳者日眾則作者日繁”[28]282等明代的社會現實,進一步要求胡應麟基于社會現狀來對小說的知識特征進行歸類。他也看到了明人閱讀小說的習慣與需求的變更,對小說創作與小說歸類的影響。從圖書消費社會學的角度看,此舉就是利用明代特定的社會文化去分析明人知識趣味轉變背后的現實意義,強調書籍消費之于社會文化流通的影響,最終凸顯書籍傳播對于世人思想狀態、審美趣味等新式需求的顯性推動。胡應麟對小說知識特點的總結,不僅是對一種具體特征的描述,還強調了存在意義的道德化。在看到“大雅君子心知其妄而口競傳之,旦斥其非而暮引用之”后,胡應麟顯然有了從小說消費的角度進行小說接受限定,進而觸及彼時“大雅君子”知識趣味變革的緊迫感,這可以看作胡應麟深度觀察小說這一種文獻類型的不良信息導向后,嘗試對其進行新的知識價值設定,最終達成介入彼時社會文化構建的現實意圖。

更進一步講,作為目錄學分類樞紐的類名,其建構了“人民意識中的文獻世界”,且“類名結構就是文獻結構和文化結構的呈現,也是文獻得以展開的一套話語體系”[29]。傳統目錄學所使用的類名,往往帶有強烈的趨向彼時朝廷的向心效果,是歷代官方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一環。諸如“稗官”“史官”“政教”“街談巷語”等相關學術術語的廣泛使用,使得目錄學中的知識歸類成為彼時官方政統的直接體現。上文已詳細指明目錄編目的分類指導與存在意圖,其嘗試將現存文獻秩序化,繼而指導未來“天下”文獻的生產。因此,有關類名在不同時期使用情況的變化,也是歷代知識群體介入社會文化的不同嘗試。例如,歷代書目中出現的既重視“小說家類”又嘗試對其加以排斥的矛盾現象,就是由“小說家類”文獻的評判者介入社會的不同路徑選擇與話語權構建所導致的。這是因為包含“街談巷語”等特征的“小說家類”,雖不符合軍國大政的宏觀意圖,卻隱含著政教統治對貫通各類知識形態的需求,以至于被稱為“小家珍說”的“小說家類”文獻如何對知識使用及其“異端”意義進行有效限定,成為不同時期各類書目對“小說家類”文獻做出異趣判斷的根本緣由。因而,在一種約定俗成的慣用常態中,孔子所言“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30],進一步左右了歷代書目在合理、全面理解“小說家類”時的深刻性。在“崇德”的教化意圖與具體作品的實際效用之間,各類書目往往難以形成絕對統一的意見,這就導致不同時期的書目對“小說家類”文獻進行總體性知識特征以外的探討時,容易演化成一種借助“小說家類”潛在的知識特征,對目錄知識如何介入當時主流文化的可能性進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知識群體對“小說家類”文獻知識特征與意義的探尋,皆可定位為該主體嘗試介入特定社會文化的一種矯正行為[31]。在矯正其他主體探尋方式與意見的過程中,知識群體可表達自身之于“小說家類”或其他知識分類的看法,從而對其進行全新的闡釋。諸如此類,皆可看作傳統目錄學成為知識群體介入特定社會文化的重要中間物。

要之,目錄知識是傳統禮教文化的重要知識保障,其在歷代社會文教環境中被加以改進的頻率越高,目錄學知識的社會認可程度及其權威性就會越高。在延續積累與進化變遷的價值認可中,目錄學知識的經驗與規范將不斷適應社會發展所需,成為世人形成知識共識與進行共同行為選擇的社會調適依據,日益成為彼時社會認識機制的重要一環。

4 結語

從認識活動的一般規律看,認識總關聯著主體與客體的某種類型的連接,體現為話語形式或意義選擇的經驗表達,通過評價行為來推進活動認識及其思維導向的深入或細化。傳統目錄學使得歷代知識分類在規范化的文本軌道中,具備價值的趨同性管理與思想的同一性取向,以至于目錄學知識傳統已發展成為一種經過歷代政教思想處理后的宏觀體系。當世人開始接受、認可傳統目錄學的知識內容時,便賦予其某種實在的先行理念,世人可據此開展各類知識實踐。通過對傳統目錄學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的學習、消化及改良,世人將傳統目錄學當作一種熟悉的經驗源頭,從而將其與自身的認識活動相結合,以此當作自身理解社會發展的主客兩極。它使得世人的日常知識學習具有可資表達的具體方式,并在表達過程中形成一種固定化的思維分類體系及言語表述。在世人的表述中,言語化、知識化的目錄分類形式及其“申明大道”的意義指向,決定了世人認識具體文獻及其信息導向的方式方法,這就促使目錄學知識成為根植于歷代世人、尤其是知識群體腦海中的認識論源頭。此舉推動了世人在使用目錄體系進行知識消費的過程中,易于形成強烈的主觀認同感或批評滿足感。

總而言之,在歷代知識群體社會實踐的持續推動下,目錄學知識逐漸形成具有權威服從性的意義導向,日益浸入世人日常的知識生產與消費中,繼而演化成一種具有經典品格的社會文化。也就是說,傳統目錄學是歷代知識群體都能理解其共同意義并用于指導自身創新知識等消費活動的重要符號體系,是知識群體之間用于日常溝通的互動媒介。當傳統目錄學成為一種文化體系后,歷代知識群體對傳統目錄學的信服將在制度的主導下,進行亦步亦趨的知識權威化與經典化推介,這將促使目錄學知識能有效發揮出維護政教統治、安撫社會等多重實用價值,甚至能有效提升歷代知識群體的精神境界。由此可見,我們在研究傳統目錄學時,首先,應從歷代文治教化及其社會環境去探究相關知識分類背后的現實意義;其次,應注重歷代文化傳統對目錄學知識社會化接受的價值介入,以此探討歷代知識價值化之后的社會推介方式;最后,需探究目錄學知識如何成為不同時期社會思想變革或道德規訓的知識憑借,分析歷代知識群體開展文獻活動的慣用套路。傳統目錄學只有在展開社會認識之后,才能有效踐行歷代政教的文化內涵與精神旨趣。故而,涵蓋知識“語義化”與“語用化”特性的傳統目錄學研究,不能僅強調對傳統目錄學的分類技術與形式分析,還要強調知識生產、消費時感性認識與理性接受相結合的文化維度,亦應細致探究傳統目錄學在進行社會認識時的精神價值及其所構建的社會境界,最終構建起本土化的目錄學研究體系。

(來稿時間:2022 年3 月)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婷婷成人综合| 无码不卡的中文字幕视频|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91欧美在线|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精品福利国产| 操国产美女| 美女啪啪无遮挡|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特级毛片|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婷婷丁香色|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欧美激情综合|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日韩美毛片|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另类|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app|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蜜臀| 一级毛片基地|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www.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一级片免费网站|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