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杰 唐邦勤
(1.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北京 100872; 2.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101)
信息素養是高校學子必備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是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的重要內容[1],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已成為教育信息化的一項建設目標[2]。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信息化和教育政策,以及與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相關的指導文件、標準、規范等,為高校明確信息素養教育的定位、培育目標、范圍和要求提供了政策指南和參考框架。文章結合信息素養范疇的演化軌跡和相關政策,分析了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的系統性變革和屬性特征,構建了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的結構模型,并以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為例,對其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和創新實踐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素養教育實踐進行了初步探討。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美國學校圖書館協會(AASL)、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都先后發布過信息素養相關標準、指南,有效推動了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和實踐的發展[3]116-121。文章參照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發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簡稱《標準》)[4]和《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簡稱《框架》)[5],以及我國教育部新出臺的《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簡稱《規范》)[1],對高等教育信息素養的特性、內涵、要素、目標、成果等多維屬性進行了解析,詳見表1。

表1 《標準》《框架》《規范》中對信息素養的描述
《標準》是對學生應具備的信息素養能力、技能的確定性描述[4];《框架》由元素養和閾值概念靈活組成,是信息素養與其關聯素養的有機融合和批判性反思,是基于泛在信息生態環境探索信息素養與學科多元化思維有機融合的動態文件集合[5]。《框架》的發布掀起了一輪研究信息素養的新熱潮,也開啟了信息素養教育領域的多元化認知和發展;《規范》將信息素養納入數字校園建設和運行層面,認為其是高校教育治理的一項有機組成部分,并指出其與高等教育多元融合和創新發展的新方向[1]。
由此可見,信息素養是多元化素養的核心內涵,其關聯信息技術新情境、學科教育教學情境、公眾文化情境等演繹出多元化素養。同時,多元化素養是信息素養的外延拓展,是不同用戶社群的個性化信息需求產生的必然結果。
《2006—2020 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形成了支持終身教育和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共識[6-7]。《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將立德樹人確立為教育現代化戰略任務之一[2,8]。《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將信息素養全面提升確立為教育信息化的目標之一[9]。“十四五”規劃和準備出臺的《“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對數字化和數字中國建設作出了部署[10-11]。《普通高校圖書館章程》指出,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和信息服務,要充分發揮其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12]。2021 年3 月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試行)》,明確規定信息素養是高校數字校園建設的主要內容,要與高等教育實現多元融合和創新發展[1]。國內出臺的信息化、教育相關政策文件描述出其發展的本土環境和特征,也框定了信息素養教育的社會導向和價值合理性。因此,筆者選取上述8 項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文本分析,從中提取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等可用于描述理念、形式、機制、目標的表征詞語,分析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國內相關政策的關鍵詞描述表征提取
就社會發展而言,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多元化素養教育要契合高等教育治理和高校圖書館整體發展要求,遵循立德樹人、終身學習、教育均衡、人本、開放、平等、可持續等價值理念,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提高師生多元化綜合素養能力,實現信息素養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多元融合與創新發展。
我國高等教育大多處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階段,上述政策和指導文件解析出的多元化素養教育理念、要求、內容和目標,為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的本土化改革研究、方案設計和實施路徑提供了現實可行性。從技術賦能和時代賦能雙向視角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的系統性變革,可使其由單一、靜態、離散的傳統信息素養教育邁向多元、情境、系統的新型信息素養教育。
2.1.1 內涵范疇多元
信息素養的內涵范疇不斷擴充、演進,從傳統信息素養拓展到元素養、媒介素養、數據素養、科學素養等多元化素養,甚至有高校圖書館開設了健康素養、金融素養、環保素養的相關培訓和課程。高校師生既要具備識別新型信息素養的元素養能力,也要具備結合不同學科、科研、閱讀場景的多元化信息素養能力[4]。
2.1.2 動態情境描述
高等教育環境下開展多元化素養教育需具備更多新型、離散型技能,對圖書館員所承擔的角色描述更寬泛,需要有較高水平的高情境化認知和深入的參與式探究。不同情境、任務要求下的信息素養知識、實踐會呈現出動態變化性,高校要根據情境將信息素養知識、技能實踐和行為方式添加到教育計劃中,動態擴充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內容[5]。
2.1.3 社會認知重塑
《框架》重新思考了信息素養,承認信息素養是一種社會現象,可通過閾值概念的學習來實現信息素養的認知性轉變,重新思考和實踐圖書館事業的活力、生產力和運行方式[13],進而推動本體論和認識論層面的變革。高校圖書館也要遵循知識的社會建構理念和范式,培育多元化的批判素養和創新素養,建構圖書館事業的系統批判和社會認知。
2.2.1 核心價值觀和社會公正導向
美國圖書館協會(ALA)發布的多個政策文件描述了現代圖書館事業的核心價值觀,并通過與《框架》的映射關系將之付諸實踐[14]42-54,[15]。前述我國的信息化及教育政策和圖書館文件描述的終身學習、教育均衡、參與合作、開放、人本、平等、可持續、立德樹人等理念,賦予了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本土化價值特征。信息素養教育制定以社會公正為導向的教學目標,旨在實現學生賦權和提升建設學習社區的積極性[14]42-54,[16]。
2.2.2 開放性和協同性特征
信息生態系統主體結構從“分層”轉向“結網”,整個信息權力結構呈現去中心化、水平化和社會化特征,機構之間、線上線下開放共享和合作程度越高,越能促進信息流動。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需要館員與學科專家、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等利益相關者充分研討,內容包括服務教學和項目小組的課程、研究課題、學生學術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或實習項目、留學項目輔導研究等[4],形成涵蓋多元化素養教育的情景化教學內容、課程和項目學習,分享推廣成果的教育實踐,通過信息生態系統要素權利的再分配,協同變革現有的知識獲取、傳播和創新機制,推進并實現新時代高等教育目標。
2.2.3 知識建構和能力建構過程
《框架》中元素養和閾值的概念可以被看作個人的思維習慣,學習者成長至擁有學科專家的知識能力和實踐方法,屬于知識和能力建構層面。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與專業知識、任務項目、閱讀文化等特定情境融合,可在某種程度上對現有知識結構進行批判反思甚至提出質疑,進而推動學習者不斷思考、調整和優化學習規則和實踐方式,形成新的知識應用和遷移[17],實現信息用戶甄別、獲取、利用、分析、評估、創新知識各階段能力的提升。
基于對上述政策、指導文件的分析,筆者構建了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的結構模型(見圖1),該模型是對當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宏觀發展定位和實踐的概括,包括“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情境層—能力層”五級結構,理念層描述目標、價值觀和使命,制度層描述政策、制度、規范和流程,行為層描述業務、活動、項目,情境層描述具體應用場景、任務、需求,能力層描述知識、思維、實踐等能力建設。

圖1 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的結構模型
圖書館是高校多元化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基于多元化素養的核心要義、具體教育內容與屬性特征,高校圖書館應依托自身作為學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和文化教育基地的優勢開展多元化素養教育,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特色不斷融合學生發展需求,拓展傳統信息素養范疇,形成多元化素養教育理念和模式。
近年來,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與學校學生處、團委、教務處等職能部門,以及學院、社團廣泛合作,圍繞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和創新實踐三方面,打造了信息素養培訓體系、信息素養課程、“兩節兩季”讀書文化活動、研究生研習營、圖情專碩研究生實踐基地等多元化素養培育品牌項目,形成了服務育人實踐下的“知識+”素養教育、文化育人實踐下的“閱讀+”素養教育和創新實踐引領下的專業“實踐+”素養教育三位一體的多元化素養教育實踐模式。
3.1.1 服務育人實踐下的“知識+”素養教育
服務育人實踐下的“知識+”素養教育就是高校圖書館立足服務育人,通過模塊化、情景化、專業化的培訓項目和授課內容,培育師生的信息素養、數據素養、科研素養、工具素養、知識產權素養、就業創業知識、創新思維等多元“知識+”素養。
經過多年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北京聯合大學已形成受眾規模廣,層次化、模塊化相對完備的信息素養培訓體系,其將新生入館教育納入學校新生入學教育活動環節,采取視頻、游戲闖關、新媒體等多樣化技術手段開展情景式體驗學習和參觀。通過細化不同年級學生的信息需求特點和能力要求,該校圖書館形成了資源服務導引、信息檢索利用、學術研究指南、軟件工具使用、學業就業指導、專利信息服務、教授和你聊、一小時講座等分層次、模塊化的信息素養培訓體系。2019 年校團委在《北京聯合大學“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 第二課堂學生成長積分認定標準》中規定,信息素養培訓是第二課堂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智育平臺課程的一項有機組成。
信息素養定制培訓和課程是聯大圖書館提供個性化、精準化信息素養教育的有效形式,如學科館員為管理學院、旅游學院舉辦學科資源查找與獲取類講座;為應用文理學院和特殊教育學院舉辦學科前沿研判中的工具利用、文獻綜述撰寫方法講座;嵌入法律專業檢索和旅游學院創業課堂;為教師發展中心的新教師研習營項目提供圖書館資源和服務獲取方法講座等。學校通識選修課和學院信息素養課程的開展提升了教學團隊的專業能力,為申報校級信息素養基地奠定了前期基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圖書館推出多種在線專題/系列信息素養講座,包括論文寫作與學術規范、信息素養檢索大賽、學業就業指導講座、藝術素養提升講座等,還策劃了信息素養5 分鐘微課堂、信息素養網絡學堂“1+2”微視頻助學系列等在線課程欄目。
3.1.2 文化育人實踐下的“閱讀+”素養教育
文化育人實踐下的“閱讀+”素養教育就是高校圖書館堅持文化育人,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陣地作用,有效落實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從多方位指導和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文化觀,培育大學生的德育、思政、哲學、人文、藝術、就業創業、健康環保等多元“閱讀+”素養。
文化育人實踐活動是學校第二課堂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德育、思想成長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與校黨委宣傳部、校學生處、校團委等部門聯合組織了包括“書香聯大”讀書文化節(4—5 月)、“人文聯大”經典閱讀文化節(10—11 月)、“綻放聯大”畢業季(6—7月)、“魅力聯大”迎新季(9 月)在內的“兩節兩季”品牌文化育人活動,以經典導讀、立體閱讀、文化體驗、主題競賽、沙龍研討等形式開展政治文明、文化傳承、藝術鑒賞、健康環保、哲學人生類文化活動,具體內容如圖2 所示。

圖2 “兩節兩季”品牌文化育人活動
其中由中華百部經典校園行 “讀書”系列,師生走讀中軸線“讀城”系列,真人圖書館和作家進校園“讀人”系列,體驗人工智能和3D 打印等“讀時代”系列,走讀老字號、國學工作坊“讀文化”系列共同組成的 “Read+”多元主題文化活動已成為“品味經典”北京聯合大學文化平臺的主要建設內容。
3.1.3 創新實踐引領下的專業“實踐+”素養教育
創新實踐引領下的專業“實踐+”素養教育就是高校圖書館密切配合學科建設和專業實踐,為學校師生提供專業化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的培養教育和創新實踐服務,多途徑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數據素養、知識工具素養、專業閱讀素養、科研創新思維等多元化專業“實踐+”素養。
近三年來,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與研究生處聯合推出研究生研習營項目,組織開展研究生素養類課程、講座、沙龍、比賽和參觀考察等學習、學術交流活動,優化了該校研究生科研素養培育、學習交流第二課堂和思政教育平臺的建設。項目結合研究生的專業特色和培養內容,開展資源獲取技巧、文獻分析和管理、科研工具使用、學術研究指導、專業閱讀導讀、學術交流沙龍等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培育研究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并結合“愛館·愛校·愛國”競賽活動和參觀考察活動,形成了“信息素養”和“課程思政”結合的“雙嵌入”學科素養培育模式。此外,該校還開設了科研素養研修班,授課注重分組互動交流和協作實操,學生要實踐所學知識技能并完成結業報告。
目前,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作為學校圖情專業的校內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基地,為該專業的研究生提供了專業知識和服務技能的學習、實踐場所,不僅有效支持了該校的專業教育教學,而且穩步推進了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發展。
在鞏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和創新實踐三方面成果的基礎上,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又啟動了信息素養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項目,注重從資源、技術和環境中挖掘育人元素,制定和改進育人措施,從而形成育人合力。
資源上,注重挖掘可支持教學、科研的資源,形成了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教材教參資源庫,以及信息素養課程、作業和研學資源庫;技術上,引進數據挖掘技術進行智慧圖書館和智能服務項目建設,改造提升師生信息素養教育的軟硬件環境;空間上,著力打造引領校園文化、經典閱讀,能有效服務師生的閱讀和研學空間,突出研修室、書院、文庫的藝術氛圍和人文環境,形成北京聯合大學圖書館育人文化特色理念下的多元化素養(Literacy+)教育體系,其實踐驅動模型如圖3 所示。

圖3 多元化素養教育體系實踐驅動模型
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是高等教育治理創新和用戶多元化需求背景下信息素養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拓展的產物,彰顯了傳統信息素養教育的豐富技術內涵、學科內涵和時代內涵。理念上,高校圖書館多元化素養教育要遵循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標,遵循高等教育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育過程,遵循倡導的終身學習、開放、平等、合作、人本、可持續等價值理念;實踐上,應注重利益相關者的合作效能和情景化教育教學,注重對多元化素養、批判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育,最終實現認識論和本體論層面,即思維方式、實踐方式和存在方式的轉變,推動信息素養教育的系統建構。
順應新時代發展新契機,高校圖書館要充分依托和發揮自身的資源、技術和環境優勢,與校團委、學生處、教科研管理部門和學院展開持續、廣泛合作。以項目、平臺、實踐活動為抓手,打造圖書館特色育人文化品牌,建設服務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等多元化素養教育體系,提升師生傳統信息素養、數據素養、科研素養、工具素養、創新思維、哲學素養、人文素養、思政素養、品德修養等多元化綜合素養,全方位支持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服務等目標,推動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系統性變革和適應性發展,進而實現高校圖書館內涵式建設發展。
(來稿時間:2022 年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