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珍 王 瑩 王盼盼 鄭 國 陳開宇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工程系,四川 成都 611231)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 推動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規劃, 提高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質量,近年來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一直在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電力工程系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以下簡稱電自專業) 已是四川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水電站機電設備與自動化專業 (以下簡稱水電專業)作為電自專業群中的一個專業,也開始探索基于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2020 年 12 月,四川省發布“十四五”規劃及 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 提出建設中國特高壓交直流電網、水風光互補一體化清潔能源基地,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清潔能源示范省。 “十三五”期間,我省水利水電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雖然取得顯著成效,而對于水電人才的質量和職業能力需求在提高,但是當前水利水電人才隊伍發展不均衡,人才隊伍的數量和質量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一定差距,一些瓶頸性、結構性的矛盾亟待解決。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作為西南地區的“黃埔軍校”,為四川省水利水電行業培養專業人才,2018 年12 月開始我系水電專業在臺灣高雄師范大學孫仲山教授的專業建設工作指導下,在學院優質院校建設背景下,認真總結了我系水電專業辦學的經驗以及學生培養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整理出一套適應水電行業需求的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模式,但是新的水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于學生實踐環節的學習模式與實踐項目的開發及研究還不是很清晰明了,而通過調研出來的水電專業的兩個目標崗位恰恰是迫切需要實踐動手能力的,實踐科目的優化可以作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應用, 本文探討了在實踐科目的制定中, 應用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研究對于制訂水電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里程碑的意義。
2020 年10 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在謀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規劃2035 年遠景目標時, 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遠景規劃,最重要的就是增強職業教育和社會、企業、學校以及家庭的適應性。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恰恰就是將企業、學校和學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的傳承和發展,更多的是變革,是讓學生在接受學歷及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去接受企業營造的學徒制的學習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以行業及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學生要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培訓結合起來,通過學校與本專業企業的密切合作,形成“教師+師傅”的新資源,教師可以是師傅,師傅也可以是教師,雙重身份,學生是學生,也可以是徒弟,為學生半工半讀、工學結合搭建平臺。現代學徒制實行交替式學習,學生在規定的學制學年內,一般需要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企業學習技能,學習企業文化,學習崗位所需要的技能,在這樣的崗位技能需求下, 如果沒有理論知識的裝備,單純的實踐鍛煉會造成學生學習效率變差及根本沒有辦法動手等現象,所以還需有約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將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在企業中的實踐鍛煉有效融合,主要突出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這樣,學生在上學期間就可以得到崗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提前掌握職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為后面順利適應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將現代學徒制應用到職業教育中有很重要的意義,這樣可以做到全方位統一。 第一,專業設置與行業需求統一,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統一,課程設置與職業要求統一,畢業證書與職業證書統一,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統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現代學徒制的建立是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需求結合應用的一個結果,是目前職業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增加校企合作,推進工學結合、培養大國工匠的最有效途徑;應用現代學徒制學校辦專業,建課程,研究實踐環節等,最終可以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融合,最終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我校已經有五個專業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績。
目前,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為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的關系,都在積極尋求與探索適應自己國家特點和國情的現代學徒制模式,雖然在探索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否定肯定和再否定及在肯定的過程,但是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德國的“雙元制”教學模式、英國的“現代學徒制”、澳大利亞的“新學徒制”、美國的“合作教育”等。 中國正面臨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魯昕部長曾說過“學徒制肯定是產業升級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現代產業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很多職業院校的很多專業都很成功地開展了學徒制辦學,不管是學生的全部學期課程規劃,還是某些實踐項目的開展,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我院的電自專業群建設,對接了現代電力行業發展需求,強力支撐“一帶一路”倡議和“鄉村振興”戰略,對接“走出去”電建企業本土化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及高素質、高技能農村勞動力專業化作業隊伍建設需求;大力服務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趨勢,對接高端技術應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需求; 緊密配合電建領域 “行業強監管”要求,對接規范化、標準化作業隊伍建設和大規模技能培訓、繼續教育需求。
現代學徒制的兩個主體是企業和學校。雙方在共同育人的過程中,需要思想統一、充分溝通、共享資源、密切合作,為我國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的發展添油加瓦。
雙主體育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第一,主體職能的轉變。 過去,職業院校主要是完成教育職能,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企業雖然在教育中起了一點作用,但是更多的是接收畢業生。 而在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體系中,職業院校的教育職能除了承擔傳統的教育職能以外,還要挖掘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一些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是經得起考驗并可以落地實施的。 企業也需要換位思考,需要從學校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真正的合作辦學。 第二,在人才培育中,企業和學校需要將問題擺在桌面上講,有些利益訴求也要顧及。 職業院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上面要統一思想,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滿足各自的利益。 不能做到統一思想,那這樣的辦學模式就不能有效實施。 在合情合理的條件下,可以探討培養方案。
在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發展的過程中,行業、企業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 而作為辦學主體,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應與產業需求相對接,按照行業、企業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現代學徒制模式下實踐項目優化,對促進教學改革、改善教學質量的意義非常重大,第一,探索出適合水電站機電設備與自動化專業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體質機制。 校企深度融合,建立了適合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模式,搭建了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框架, 在此基礎上完成制度建設,實現了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受益;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通過這種模式,課程實踐科目優化,通過雙方互派人員學習交流,共同參與教學與教學文件及教學資料的制定,雙方取長補短,形成高水平的教學團隊;第三,高質量的教學資源,雙方共同完成實踐科目的課程標準制定, 后續也可以完成電子教案、教學大綱、教學進程表、試題庫、多媒體課件、數字化或活頁式教材、典型案例庫等教學資源。 最終雙方完成合作,同時可激發企業的積極性,最終帶領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使成果有效并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