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朝 李 浩 孟俊俊
(湖北省地質局第一地質大隊,湖北 黃石 435100)
智慧社區目前已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要保證城市順利完善地發展與運行,信息技術是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智慧社區作為信息技術與社區管理相結合的新型產物,已成為社會治理的改革創新舉措,且取得了階段性成就。智慧社區主要是指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推動社會精細化管理,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可以對突發事件快速形成管理預案,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組成元素,具備良好的應急管理辦法,其在城市發展中可提升社會的穩定性和風險抵抗能力。但目前智慧社區應急管理方法的建設仍然有所不足,還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進一步依托信息化、數字化手段,對城市應急能力和應急業務水平加以提高,真正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智慧社區在當前社會發展中,是一種新型的社區管理觀念,也是新技術在社區管理中的應用創新。相對于傳統社區來說,主要是通過智能化技術如物聯網、云計算等整合社區各類服務資源,提升社區居民生活便利性,優化社區居民的實際生活體驗,以此來提升社會的服務質量,提高社區群眾的服務滿意度,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社區管理辦法(如圖1)。從政府社會管理來看,智慧社區有利于提高政府辦事效率,能夠以最直接的方式參與到民生管理和改革中,以此來落實現代化改革,提高人民生活質量[1]。從社會經濟發展來看,智慧社區可以借助互聯網、物聯網為社區居民打造網絡監控、智能醫院、食品藥品監管、票據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數字生活等全新的生活領域。以居民服務為核心,拓展服務業務,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智能化服務,從而滿足居民的高質量生存發展需求。例如在智慧社區的影響下,如果居民在生活中發現某一路燈發生故障,可通過手機拍照等方式,將問題反饋至網絡中心,網絡中心再將該問題傳達至專屬部門,隨后由專屬部門合理解決問題,提升問題處理速度。如果依靠傳統社區管理,則需要社區工作人員對基礎設施進行逐一排查,這樣就會拉長解決問題的時間,并且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一般是在白天,很難直接發現社區路燈問題,而智慧社區進一步提高了服務的針對性和準確性。再例如在智慧社區的影響下,如果社區街道由于維修需要停水,那么在智慧社區管理辦法下,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社區內居民發送短信通知或發布網絡通告,不僅提升了信息傳播的快捷性,還保證了信息傳播的準確性。

圖1 智慧社區
在社會管理中經常會出現各類社會安全問題,如若對該問題處理不當或者處理不及時,將很有可能給社區居民帶來重大的安全風險隱患。為了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我國于2006年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該預案要求社區發揮其基本職能,對社區內公共資源和公眾力量進行統一的規劃和整理,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響應,以此來提升問題的處理效率,并且還能夠將城市應急管理重心下移,各地區可以隨時根據突發事件的具體情況來加以處置,不必要再次等待管理者發布號令[2]。智慧社區在社區應急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核心目標是為社會公眾打造一個智慧型生活,所以涉及智能通訊、網絡監控、智能家居、個人醫療等多方面內容,能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對社區內部安全事件和社區發展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
智慧社區由于其信息處理的高效性,還能夠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通過社區整體情況的整合對社區內隱藏的風險加以預測,提前判斷可能會在未來發展中出現的風險和事故,這樣工作人員就可以在事故發生之前對事件做出提前預案,從而做好社區問題防護,實現社區安全管理的智慧性和高效性。綜合來說,智慧社區在社區應急管理辦法中的應用是采用信息技術對信息進行收集、協調與整合,將管理方案進行協調和優化,使得管理工作者可以隨時了解社區具體情況,合理分配資源,做出社區服務與管理的最優化決策。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受教育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其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提升。社會發展中的矛盾沖突正在不斷多元化,直接影響到了社會公眾安全。社區作為人民群眾生活的主要區域,社區管理服務面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傳統社區應急管理辦法已無法應對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也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管理需求,存在諸多風險與問題。
我國城市規模正在快速膨脹,城市居民數量正在快速增加。我國常規應急管理工作分級是按照城市、區域和街道三個等級來進行管理的。一般來說,社區應急管理主要歸屬于街道應急管理部門,而社區并不設置專業化的應急管理機構或者組織協會,在實際工作中,由社區居委會代替完成應急組織工作。但目前,社區規模正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擴大,僅僅依靠社區居委會來對社區加以管理是很難落實高質量管理的,并且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并未接受過專業化培訓,在應急管理工作中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政策的落實。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較少,如果想要完成大規模的應急管理工作,很難將所有社區人員帶動起來[3]。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由于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專業化素養,很難快速落實應急預案,從而導致突發事件的影響和破壞進一步擴大。此外,由于相關管理工作者大多專業化水平不高,很多社區仍未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和專項應急預案,未形成動態化管理戰略,很難在日常工作中有效預防或者控制突發事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也缺乏主動處理問題的積極性,一旦突發事件發生,工作人員工作過程混亂,難以有條不紊地推動制度和標準的落實[4]。
在當前社區服務中,智慧社區的應用是重要的技術手段。雖然各地區已經開始建設智慧社區,但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規范也不科學,管理辦法并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且未能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系統。這樣將導致社區管理信息流通渠道缺失,流通職能部門對于突發事件的信息掌握情況有所不足,重點數據來源缺乏實時監控,很容易出現“信息孤島”的情況,再加上突發事件發生時,各種社會信息資源快速集中于信息平臺,很可能造成信息平臺崩潰。并且,智慧社區信息平臺建設有所不足,無法科學地對信息資料進行整合與利用,仍然需要工作人員進行人工篩選,這樣就背離了智慧社區管理工作的初衷,嚴重制約了社區安全管理的發展[5]。
當前全國范圍內生活較為安全,社會治安狀況較好,所以社區內大部分居民對于風險和安全的意識較為淡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風險的存在和危機隨時可能發生,對于可能發生的事故或者存在的安全隱患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會遇到,所以即便知道部分生活習慣或者行為存在安全隱患,也并未改善。同時,目前智慧社區的安全宣傳渠道和方式仍然相對傳統,僅僅是將原有線下張貼通知的方式搬到線上來完成,并不符合當代社會青年的生活習慣,所以部分居民在看到此類通知或者宣傳內容時,會對其有選擇性地忽略,這樣宣傳工作就無法達到預期目標[6]。
例如電動車充電是引發高樓火災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大多數社區強調禁止電動車上樓等具有危險性的操作,但是部分居民缺乏安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仍將電動車推至樓道中進行充電,或者采用樓間“飛線”的方式充電。即便社區管理工作人員發現了此類問題,但只是要求社區居民進行整改,并未對其加強安全教育,從而導致該類行為屢禁不止[7]。
智慧社區是當前社區發展的主要方向,采用全面互聯智能化的方式,能夠使得社區管理工作內容更加全面,在智慧社區的影響下,對社區內部的安全風險問題能夠具備一定的自我感知和預防能力,一旦安全事故發生,還能夠結合以往經驗科學處理,合理調配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以此來保證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應急管理中,智慧社區的應用原則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相對于傳統管理工作中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智慧社區應急處理方案可以將當前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可以從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出發,對當前事件進行合理探究。這樣可以打破傳統組織構架中管理工作人員各自為政的情況,推動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整合多方資源,從而能夠快速地對社區突發事件進行響應與處理。在管理工作中,也能夠通過智慧社區事先預設好的責任劃分來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從而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社會責任感。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智能化技術平臺還能夠結合當前發展現狀統一調動社會力量對突發事件進行靈活處置,構建動態化的處理機制,各職能部門之間可以無縫銜接,提升管理效率[8]。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除了互聯網以外,還可以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技術融入智慧社區管理工作中。例如,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分析社區居民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生活需求,進而制定更加人性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案。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夠對社區內產生的各類碎片化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此來建立數據庫,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以直接調取數據庫中的相關資源,結合以往處置經驗來制定有效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對事件處理的效率。
物聯網目前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產物,可以將社會人力、物資、設施資源進行匯集、分類和處理,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解決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工作人員及時了解目前所能夠調用的物資和相關社會資源,從而充分滿足突發事件的臨時性需求。還能夠為管理工作者提供社會資源的購買、捐贈、租賃渠道,并且采用智能化技術結合當前事件對該資源進行合理的管控與協調,有助于完成應急資源的處理,實現資源的動態化管理。
智慧社區作為一種綜合管理體系,需要工作人員加強人力、物資等資源的配置,實現公共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所以在智慧社區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應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平臺,利用管理平臺對社會資源和信息加以整合,并且采用智能化技術實現動態化管理。
目前智慧社區已基本形成社區網格化管理,主要是基于原有街道和社區治理的基礎之上,將社區劃分為不同區域,每一個區域由相應人員進行管理,隨后通過統一化的網絡信息系統,對信息進行整合,從而實現社區管理的信息聯動。但目前該管理辦法以常態管理為主,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各區域之間無法得到有效配合與聯動,因此必須要構建常態與非常態管理的融合機制,依托于網格化管理,實現社區管理高質量發展。
首先,利用智慧社區建立突發事件的預警預報系統。所有社區采用網格化構成一個整體,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進行編碼,管理員則需要根據編碼順序對數據進行定期的整理與優化,以此來提升管理質量。同時,管理工作者還需要對智慧社區中的信息進行跟蹤檢查,特別需要對部分敏感信息進行跟蹤,以此來做到快速發現、迅速跟進,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信息和事件的處理。其次,通過網格化管理建立協作互通管理模式。在以往的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門與服務對象往往無法建立有效聯系,導致在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此,可以建立多維接入點,使得服務對象可以快速與管理部門直接取得聯系,管理部門則根據信息做出科學決策。例如目前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建設“管理人員+社工”的社區管理模式,管理人員可以隨時通過智慧社區完成信息收集,隨后聯系社工快速進入實地去查看情況,再利用智慧社區網絡向管理工作人員反饋具體信息,隨后再由管理工作者向社工發布處理指示,所有工作環節高效、有序,以直接參與的方式提升了突發事件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
智慧社區是依靠信息技術來開展管理的技術方案,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可以為社區提供全新的管理平臺和管理模式,為管理工作者提供全新的管理模式。隨著技術的優化,智慧社區將會更加成熟不斷創新,保障城市順利運行,促進智慧城市的發展。
首先為了提升社區公共安全,應當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運用于管理工作中。物聯網可以將社區內部不同單位緊密相連,將各節點各要素聯結成無縫隙、無漏洞的管理體系,從而對社區進行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大數據技術則可以利用數據信息對社區內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搜索,例如將社區內的人員流動、物資流轉情況轉化為數據信息,幫助管理工作者全方位了解社區實際情況。而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對社區內的公共資源如救護車、消防車進行GPS定位跟蹤,以此來確保公共資源的合理調配,高效完成工作任務。云計算技術則可以對當前社區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分析,在處理復雜數據信息的同時發現事件發生規律,這樣在未來的社區管理中就可以結合規律對風險問題進行逐一排查和控制,盡早解決風險問題。
在現代化城市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保障城市運行發展的關鍵所在。一個又一個社區成了城市的“細胞組織”,雖然小但不可或缺。為了順應智慧社區的發展趨勢,在強化智慧社區應急管理能力時,根據每個社區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應急管理實施方案,進一步降低應急管理維護成本,不斷提升應急管理能效[9]。首先,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互聯網+應急管理”模式的建立,通過構建互聯網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破解“信息孤島”問題,從而提升對數據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其次,在“GIS+BIM”技術的支撐下,給每個社區的樓宇、街道進行編號和定位,繪制消防救援路線圖、緊急避險路線疏散圖、小區內部應急疏散線路圖等;再通過GIS二三維一體化平臺,將整個社區的數據資源進行整理、分析和利用,實現對樓宇、街道的實時監控,以及對社區內重要設施、通路的實時感知和監測預警,從而實現對社區安全的可視化管理。還可以利用GIS平臺,實現對社區的應急路線、應急設施設備位置的規劃建設,進而為智慧社區應急管理提供強大的數據信息支撐和決策服務[10]。
要提升智慧社區應急管理效果就需要社區內所有成員都參與到公共管理工作中,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公共安全氛圍。要對社區內成員加強宣傳,提高社區居民公共安全意識。可以在社區內部建立網絡公共信息平臺,所有社區居民都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獲取社區相關信息。加大對社區成員安全教育宣傳力度,特別是需要宣傳風險防范措施和自我應急救助經驗辦法,提升其自我救助能力和救治他人能力,真正讓每一名成員都參與到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中來,發揮群眾的力量。
從目前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智慧社區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區發展的主要方向,而社會應急管理辦法也應當基于智慧社區來加以完善和優化,合理利用智慧社區完成制度宣傳和信息的整理與流通,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意識,真正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