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勇 葉捷
面對重大主題報道,地方黨報媒體如何去從容應對?新媒體如何主動出擊策劃?這是當前媒體融合過程中,媒體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唯有主動出擊,善作善為,媒體才能不斷應對當前智媒融合傳播的新趨勢。10月6日,2022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浙江省麗水市松陽松古灌區入選。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第一時間策劃推出系列報道,紙媒與新媒聯動,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不同平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同步開展宣傳報道,智媒賦能,拓展新渠道,聚焦“松陽松古灌區工程申遺成功”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意義,取得良好傳播效果。
作為當地主流媒體,對松陽松古灌區了如指掌,相關新聞已經反復多次報道。但如何出新,如何引起受眾的再次關注,是值得黨媒去主動作為的事。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凝結著古人智慧,閃爍著文明之光。灌溉工程遺產作為人類重要的物質文明工程,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以及旅游價值。一邊是世界級的深遠意義,一邊是浙西南小縣松陽,看似聯系甚遠的兩個圓點,如今聯系在一起,如何讓其走進受眾視線,抓住受眾眼球?本地權威媒體的助推尤其重要。
10月6日,當消息傳回麗水,麗報集團第一時間統籌謀劃,聚焦重點,跟松陽相關部門積極對接,采訪松古灌區守護者等,于當天上午在“指尖麗水”客戶端推出消息稿,這也是麗水本地最早發布這一喜訊的原創稿,稿件發布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點贊。
隨后,10月7日,《麗水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消息稿,權威紙質媒體以當天版面中最重要的位置刊發了這一喜訊,表達了本地主流媒體對此事的重視,進一步體現了該主題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在對重要事件或熱點信息渠道的可靠性評估中,主流媒體具有無可比擬的權威性。麗報集團作為本地的權威主流媒體,第一時間通過市委機關報及新聞客戶端發布消息,抓住時效性、權威性,提升了引導力、公信力。
如今,重大主題報道的策劃已越來越深度融合——同一媒體的各個媒介端口不再單打獨斗,傳統紙媒在重大主題報道策劃中,兼顧推出通俗易懂的新媒體產品。注重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策劃制作,主題厚重而不失趣味,表達權威又鮮活生動,不僅要做主流新聞宣傳,還要做社會面宣傳融合,做到重大主題宣傳接地氣、入民心。
本次麗報集團對“松陽松古灌區工程申遺成功”的報道中,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并進行了破圈策劃。紙媒新媒積極聯動,運用新媒體優勢,第一時間制作“號外”海報,在移動客戶端、網站等平臺發布,引發網民在微信群、朋友圈等的大力轉發。制作短視頻產品,在視頻號等平臺發布,搶占短視頻平臺話語權。新媒體產品集合了有料、有趣等多種要素,增添了可讀性、互動性。
灌溉工程遺產不僅澆灌出豐收年景,還澆灌出燦爛文化,于大多數網民來講,這是個“高大上”的主題,通過統籌策劃、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的融合報道,讓重大主題報道更加貼近用戶,也讓其中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入人心。
當前傳播形勢的變化,不僅需要多種傳播形態的組合,同時需要立體宣推矩陣的建立。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具有里程碑意義、領先于時代、有利于糧食安全、具有創新性、具有文化傳統或文明烙印、可持續等。這些特殊的意義,更需要以一種全媒體作品集納式呈現去詮釋,特別是央媒、省媒的宣傳報道。
麗報集團加強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提高統攬新聞全局的控制力,除了對同一個主題進行多樣化宣傳的“分化傳播”,同樣注重將多個平臺發布內容集納到一個大本營的“聚合呈現”。
人民日報、新華社、浙江日報等主流權威媒體發布我國新添4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新聞,麗報集團充分發揮中央、省主流媒體和本地主要新聞客戶端、主要新聞網站主渠道作用,運用新媒體不受時間、篇幅、篇數的限制,及時集納,在指尖麗水客戶端第一時間發布,重點稿件彈窗推送,直達用戶手機,提升新聞到達率,統籌網上網下同頻共振,發揮了更大的傳播效力,營造了更濃的輿論宣傳氛圍。

松陰溪 (蘭雷偉/攝,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
這組報道,從內容和形式上,麗報集團都主動出擊,避開傳統的媒體報道線路,讓融媒報道更為突出,讓新聞更為破圈。
開展此類重大主題宣傳策劃,應持有全局視角、全平臺理念。在內容題材上做深做優,在形態表達上創新升級,在傳播效果上躍層破圈。
地處浙西南的麗水市,境內山水相間,九山半水半分田。古諺有云:“松陽熟,處州足”,松陽能成為“處州糧倉”,主要是得益于完善的灌溉用水體系。松陽松古灌區歷經千年發展變遷,青山綠水間數百座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在灌溉、飲用、洗滌、觀光等方面發揮巨大效益。
從歷史上看,松陽是傳統農業縣,自漢代開始,先民因地治水,在松陰溪流域依勢筑堰建渠,通過分片“開圳引水”,逐步形成以松陰溪主支流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錯的灌溉網絡。灌區工程體系在明清時期臻于完善,至明末清初,境內有古堰120處,灌溉的古塘、古井百余處,至今仍在滋潤著松陰溪兩岸16.6萬畝良田。千年來不同時期修建的引水、蓄水、提水等水利工程,構筑了“堰塘井渠合理布置、引蓄灌排有序組織”的長藤結瓜式灌溉網絡,雨季蓄水灌溉排澇,旱季山塘井泉補水,大旱不竭、晴雨兼顧,配合輪灌制管理,形成了符合現代水利工程理論的多級灌溉系統。
了解了松古灌區這些歷史背景,作為當地主流媒體就可以順勢出擊,根據歷史脈絡去尋找報道的深度和廣度,多元創新抓受眾,讓這組報道有新的亮點。
松古灌區屬于農業范疇類主題,開展此類重大主題報道要充分考慮當地農、文、旅三產的融合,記者了解到,松古灌區的生態游、體驗游等業態都已列入規劃,必將盡最大可能地發揮出農旅融合帶動村集體增收、引領群眾共富的功能。
本次選題報道的焦點,就是要讓古堰壩煥發新活力,讓松陰溪河道生態長廊建設的推進成為現實。在報道策劃中,積極宣傳當地堅持古堰、古渠保護的同時,充分整合灌區的人文歷史和自然資源,注入生態旅游、運動休閑、文化科普等新型業態。在生態灘、水文化公園、休閑驛站、精品民宿等節點項目植入后,其生態價值、生態優勢、生態競爭力進一步得到釋放,重現松陽水利工程各種構成元素的空間體驗。
我們在報道中了解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由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評選,自2014年開始,每年評選一次,迄今已評選九屆,九年來共評選出了140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分布于18個國家。每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都“來頭”不小,它們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并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體現了千年不衰的治水智慧。所以,在這組重大主題選題前,我們就充分考慮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選后對當地美譽度的提升效果。
本次公布的名單中,包括浙江省松陽松古灌區在內,我國四川省通濟堰、江蘇省興化垛田灌排工程體系、江西省崇義縣上堡梯田全部申報成功。松古灌區被稱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灌溉工程遺產“活態博物館”,是世界上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典范。此前,2014年,麗水通濟堰被授牌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至此,麗水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地級市。這對麗水、松陽都意義非凡,松陽這個千年古縣,也因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大大提升了知名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報道就創新獨到抓住了這一新聞點,充分開展宣傳,助力當地提升美譽度。
此次“松陽松古灌區工程申遺成功”重大主題宣傳,麗報集團以重要節點為突破,深化宣傳主題,深挖事件內涵意義,創新表達凸顯特色,唱響主流媒體強勁主旋律,提升媒體融合深度聚合力,將重大主題做到有聲有色,破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