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宇航




【摘要】教育的趨勢在于要將傳統的講授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生生互學互長的課堂,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主。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言語交流是學生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生學習質量高低的重要反映。教師要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把學到的知識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這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說”能力;思維能力
現階段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很多時候,教師往往未引導學生去想、說和做,也沒有進行小組合作等數學活動。這樣的數學課堂,學生成了只聽不說的“機器”。教師經常會通過讓學生做題目來檢測學習效果,學生都不用“說”,“做”就好了。慢慢發展下去,就會發現學生只會做題,卻說不出“為什么”,這是因為教師講授的內容沒有轉化為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需要通過“說”進行理解和內化。學進去的是知識,學會說出來的才是能力。教師理念改變、正確引導、創設環境、有效訓練等,是培養學生“說”能力的有效方法,是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一、教師理念改變,是“說”能力培養的前提
“滿堂灌”和“題海戰術”的出現,源于大環境下大家對分數的過分追求,這樣的課堂,學生想“說”也沒有機會。要學生想“說”、會“說”、能“說”,首先是要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及時更新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教育教學的根本點,認真研讀“三書”(新課標、教材、教參),用好“三書”,改變現有的教學現狀,給學生“說”的機會。
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的例1教學,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具體的課堂情景,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形成倍的概念,理解倍數關系。這需要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設計“圈一圈”“擺一擺”“說一說”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盡量讓學生說出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系,可先個人說,再到組內說,最后全班說,從而做到以點帶面,全班學生都會“說”。這樣的課堂教學,必定能培養學生“說”能力。
二、教師正確引導,是“說”能力培養的基礎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通過與教師之間或與同學之間的語言交流來完成的。教師是通過“說”來給學生講授知識的,所以教師要正確地“說”,給學生正確的引導,語言要力求簡明簡潔、清晰,有邏輯性。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用生活語言去表達,不然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的。
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的例1教學,學生第一次接觸“倍”這個概念,很陌生,更不用說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說出兩個數之間的數量關系,這時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
師:紅蘿卜和胡蘿卜的數量之間,除了存在著比多少的數量關系,其實還存在著另一種關系,就是倍數關系。
師:胡蘿卜有幾根?
生:2根。(師板書:2根)
師:紅蘿卜有幾個2根呢?
生:6根。
師:還可以怎樣說?(師用手勢在板書上比劃貼著的蘿卜圖片)
生:3個2根。(師板書:3個2根)
師:按照同學們剛才的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
生1: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生2: ……
三、教師創設環境,是“說”能力培養的保障
1.激活課堂的氛圍,使學生想“說”話
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首先得激發學生“說”的興趣,讓學生把自己“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想“說”,敢“說”。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激活課堂氛圍。課堂活躍了,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啟發,學生自然就有說的欲望,就愿意發表想法。
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的例1教學,教師以小兔子分蘿卜的情境引入新課,形象的蘿卜圖片貼在黑板上,吸引著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小朋友們,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1份,那么紅蘿卜有這樣的幾份呢?你能分一分,說一說嗎?
教師提的問題和布置的任務很清晰,給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在黑板上貼蘿卜時,教師有意把蘿卜以2個為一組地擺放,輔助學生思考。教師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更愿意去思考,并且會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和同學們交流。教師真正把課堂的話語權歸還給學生。
2.數學活動的設計,使學生有話“說”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動手操作活動和小組合作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兩個教學環節,這兩個教學環節相互結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話“說”。沒有動手操作,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即使想“說”也會無話可“說”。精心組織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條理地進行敘述,把動手、動腦、動口結合起來,既獲得了知識的內涵,又增強用語言表達思維過程的能力。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交流,既培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加強學生的“說”能力。
三年級上冊《倍的認識》的例1教學,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環節“合作擺水果”,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動手創造“倍”。一個游戲,既能讓學生動手操作,也能讓學生合作交流,表達想法。教師給學生準備了適當數量的水果卡片,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擺出成倍數關系的兩種水果的數量,并且說出一種水果是另一種水果的幾倍。在這“擺一擺”“說一說”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會起帶頭作用,語言表達能力弱一點的學生會模仿,這樣互相學習,共同進步。40分鐘的課堂,想要人人都發言,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在小組里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一來,每位學生都有發言和表現的機會,“說”的機會增加,“說”的能力也會提高。
四、教師有效訓練,是“說”能力培養的捷徑
在給學生創設“想說”的環境后,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通過“說算理”“說步驟”“說思路”等有效訓練模式來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真正的發展。
1.說算理
在計算教學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狀況,教師認為比較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學生算出來的答案總是錯的,教師評講后讓學生再算,答案還是錯的。其根本原因,是學生沒有弄懂算理。所以,在計算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理解算理,并能清楚地“說”出算理,這樣慢慢地訓練下去,學生計算正確率才會提高。
四年級下冊《乘法運算定律》的教學,25×(4+2)這道四則混合運算是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的。但在做題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會出現圖中的錯誤,原因是他們沒有理解分別相乘再相加這一算理。
師:誰能說一說這位同學出錯的原因在哪里?
生:這位同學只用小括號里面的其中一個加數與小括號外面的數相乘,再算加法,25跟4相乘,25沒有跟2相乘,只是加2。
師:你能說一說正確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嗎?
生:25要與小括號里面的4和2分別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加。
師:除了這樣表述,還可以結合乘法的意義來說說定律表達式中的兩個部分的意義。
師:25×(4+2)可以理解為(4+2)個25,4 ×25+2 ×25可以理解為4個25加2個25,所以兩個結果是相等的。
這樣長時間的說算理訓練,既能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也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說步驟
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簡單圖形公式是固定的,學生對公式還是比較熟悉的。但解決較復雜的圖形問題時,光知道公式還不夠,還需要學生清楚解題的步驟,要按部就班進行解題,才能得出正確結果。所以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在動筆解題前,先口述解題的步驟,只有說出來,才能讓自己清楚明白,不會出現錯漏。這樣一來既培養學生“說”能力,也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例如,五年級上冊《組合圖形的面積》的教學,教材P105的第7題。
學生讀題:請計算火箭模型平面圖的面積。
師:你會怎樣求這火箭的面積?
學:這圖形是多邊形,先把它分割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
師:可以分割成什么圖形?
學:三角形、長方形和梯形。
師:誰能完成地說一說這道題的解題步驟?
生:求火箭的面積,先把圖形分割成三角形、長方形和梯形,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最后把它們的面積相加就是火箭的面積。
學生經過口述,展示了解題的各個步驟,清晰明了。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說”能力提高,解題能力也會提高。
3.說思路
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很多學生是能把正確答案寫出來,但如果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卻不會把解題思路說出來,長此以往,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信息,并且有序地“說”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六年級上冊“比例練習課”教學,教材P66的第4題。
師:求褲子的現價需要用到什么知識?
生:折扣和比例的知識。
師:誰能說一說解題的思路?
生:因為折扣相同,所以現價與原價成正比例。
師:求能買多少件衣服需要用到什么知識?
生:比例的知識。
師:那解題思路是怎樣的?
生:因為購買衣服的總錢數不變,數量與單價成反比例。
師:解決這道題,抓住哪些關鍵的知識點?
生:關鍵點是所有服裝的折扣相同,折扣是現價除以原價。
師:所以,y和x的關系式為y/x=折扣(一定)。
筆者在課堂上,有意識地運用以上教學措施培養學生“說”的能力,雖然時間并非很長,但也初見成效。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不敢說到敢說,從不想說到想說,從說得不完整到完整地說出來。而且,在“說”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縝密性、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豐富性在逐漸地發展。學生是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而且在數學課上也越來越敢于表現自我。
五、反思
培養學生“說”能力,最主要的陣地是課堂。這就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如何利用課堂40分鐘,有效培養學生的“說”能力。教師要不斷學習,在備課方面要下功夫。但實際上,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愿意花時間在備課上,尤其是有經驗的老教師,依然用舊的一套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這就需要年青教師幫助和帶動老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說”能力,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是切身感受到的。但由于學生沒有接受系統性的訓練,在“說”的過程顯得比較吃力,怕說不好或者說錯了會受到教師的批評和同學們的取笑(高年級尤為明顯)。故此,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學生感受到“說”的過程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王永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論[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 高彩紅.培養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更好的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J] .小學數學一點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