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章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第4、5、6自然段,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感受威尼斯獨特的風情。
2.能比較課文和“閱讀鏈接”,了解它們在表達上的異同之處。
3.嘗試用“以動襯靜”的方法寫出校園某時喧鬧或寧靜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學習第4、5、6自然段,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三、教學難點
嘗試用“以動襯靜”的方法寫出校園某時喧鬧或寧靜的特點。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溫習威尼斯獨特的風情
1.播放威尼斯的風景圖片,教師深情地介紹:在意大利北部的亞德里亞海,蔚藍色的海水中散布著一百多個小島,勤勞勇敢的威尼斯人民……因此,威尼斯有“百島之城”“千橋之城”“水上城市”的美稱。而在作家馬克·吐溫眼中,它別有一番風情,齊讀: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2.小艇有什么特點?請看,威尼斯的小艇靜時——如新月,多么美麗的小艇,這是抓住什么來進行描寫?(板書:靜態)動時——如水蛇,多么靈活的小艇,這是什么描寫?(板書:動態)在動和靜結合的描寫中,我們能體會到小艇既美麗又靈活的特點。坐在這樣的小艇上,會是多么舒服、多么自在。
3.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作家馬克·吐溫,在動靜之美中領略威尼斯的風情。
設計意圖:承接第一課時的內容,開篇定調,讓學生迅速找準本課的學習重點——感受威尼斯的動靜之美與威尼斯風情間的關系。
(二)品讀詞句,體會動、靜之美
1.宣布任務,自主批注
請學生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哪些地方讓你有動的感覺或靜的感覺?找出相關的句子,好好讀讀,并寫上批注。
2.以學定教,隨機導學。
預設:
(1)體會一:船夫駕駛技術高超
①學生匯報:哪些句子給你“動”的感覺?
根據匯報,課件出示: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行船的速度極快,來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不管怎么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遇到極窄的地方,他總能平穩地穿過,而且速度非常快,還能作急轉彎。兩邊的建筑飛一般地往后倒退,我們的眼睛忙極了,不知看哪一處好。
②剛才,你們找到在這個場景中,船夫駕著船在水道上來回穿梭。如果你是游客,看到這樣的情境,你會用手機拍攝下哪一幕?為什么?
預設:
A.驚險的一幕
導學:你會拍下哪一幕?為什么?船夫穿過最窄地方的時候,這是驚險的一幕。教師查了資料,威尼斯最窄的河道只有1.4米,還不夠我們的兩張桌子寬呢,6、7米長的小艇卻能快速、平穩地穿過這狹窄的水道,船夫的技術得多高呀。請你帶著這樣的感覺讀第4句。
B.擁擠的一幕
導學:你會拍下哪一幕?為什么?船夫左拐右拐地擠過擁擠的地方,這是擁擠的一幕。地方小、小艇多,他依然能靈巧地避開其它小艇,通過窄小的地方,這是靈活的一幕。你可以帶著動作來讀一讀。
C.操縱自如的一幕
導學:你會拍下哪一幕?為什么?船夫操縱自如這一幕。來往小艇再怎么多,它依然能駕馭得得心應手,想開就開,想停就停。請帶著這樣的感受讀。
設計意圖:如何感受此處的動態描寫之美?筆者采用學生喜歡的活動——捕捉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幕,通過學生用語言來“拍攝”,更能體會語言之妙。
③贊美船夫
同學們真會拍照,你們拍下的一幕幕,都聚焦于船夫的駕船技術,都體現了它的什么美?誰通過朗讀來夸贊一下船夫?
④回扣主題追問
這一系列的動作描寫,讓我們真切體會到船夫的駕駛技術真好。(板書)跟“小艇”有什么關系?(正因為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船夫日日駕駛小艇,才練就了高超的駕駛技術)所以,小艇真是威尼斯獨具的風情。
設計意圖:設計回扣主題追問,讓學生打通小艇和威尼斯風情之間的聯系。
(2)體會二:人動艇動城喧鬧
①誰來說說哪里是動的?
②這段中,作者寫了哪些人?他們去干什么?
③追問:你看看,這些句子中,哪個詞出現了多次?為什么每句話都寫到了小艇呢?
④回扣主題追問:白天,商人、婦女、老人、小孩,這些形形色色的人,每天都依靠著小艇去工作、休閑、娛樂。可以說,威尼斯人真的離不開這小艇。難怪作者說小艇是威尼斯的獨特風情。你知道作者是抓住什么來寫的嗎?
設計意圖:第5自然段對威尼斯各式人物乘坐小艇去休閑、娛樂,從而體現出威尼斯獨特的風情。此處簡單、明了,教學中就做了簡單的處理。
(3)體會三:人歇艇歇城靜寂
①白天,人們工作學習、休閑娛樂都離不開小艇。晚上,人們用小艇去做什么?馬上到第六自然段找找。
②讀一讀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簇擁、嘩笑、告別)(板書:喧鬧)
③半夜,小艇散去,只見——(師配樂,安靜地朗誦)
學生們,這時,你又有什么感受?(課件出示月亮倒影、古老建筑、橋梁、船只圖)城入睡了,一切都是這么——靜寂。
④追問:這一段中前面寫的這么喧鬧,后面卻這樣靜寂。為什么?
⑤激情朗讀:艇動了,帶來了威尼斯的熱鬧、繁華、活力;艇停了,整座城市就靜寂了,如此靜謐、如此安詳、如此愜意。威尼斯的一切都離不開小艇。這一動一靜的對比,體現了小艇的重要性?,F在,請男同學讀動態的句子,女同學讀靜態的句子,注意要讀出動時的輕快熱鬧,靜時的舒緩沉靜。
⑥小結:像這樣一動一靜對比著來寫的方法,是動靜結合手法中的“以動襯靜,讓人覺得此時更加安靜了。
⑦深入認識“以動襯靜”的寫法。
A.借助微課,更深入地認識這樣的寫法。(視頻)
B.以動襯靜的方法,在很多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一起來讀一讀。(滾動屏幕,配樂朗讀)
C.靜下來,賞析片斷中的“以動襯靜”。
“月光如銀子”充分表現了月色的明亮;“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一句運用___比喻_____的修辭,用________的寫法,將湘西的夜晚渲染得_____。
D.筆下流淌的“以動襯靜”。
小練筆:運用以動襯靜的方法,寫寫放學后校園的靜謐。
設計意圖:此處,作者運用了“以動襯靜”的方法來體現威尼斯的“靜”,這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新知識。教學中,對這一新知識從“認識—深入認識—初步運用”,讓學生在充裕的時間中學習新知識。
(三)主題閱讀,感受不同作家筆下的動、靜態之美
1.情感的表達是可以借助景或物的動靜之美來烘托的。就如法國作家喬治桑的《威尼斯之夜》,找一找動靜結合的句子及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2.匯報,說發現。
3.小結:同是寫威尼斯,同是使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卻呈現了不一樣的威尼斯,這就是作家的魅力所在,這就是文章的魅力所在。
設計意圖:新課標很注重“1+X”的拓展閱讀,此時對三個文本的深入解讀,更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閱讀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作者馬克·吐溫通過寫小艇的動和靜體現了威尼斯獨具風情的動態美和靜態美,我們從中也認識了用一系列動詞來進行動態描寫和“以動襯靜”的方法來體現環境靜寂的特點。
2.從以下兩個作業中選擇其中一項進行練習。
(1)小練筆:模仿第6自然段,用“以動襯靜”的方法寫出校園某時喧鬧或寧靜的特點。
(2)活學活用: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閱讀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王維的《山居秋暝》、泰戈爾的《花的學?!泛桶徒鸬摹而B的天堂》,再次體會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表達效果。
3.板書設計。
(1)第18課 威尼斯的小艇
(2)動態? ? 動詞? ? ? 艇動城動
(3)靜態? ? 以動襯靜? ?艇歇城靜
設計意圖:此板書中“動詞、以動襯靜”體現了本課動態和靜態描寫的方法,“艇動城動、艇歇城靜”這兩個詞很好地體現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凸顯了作者眼中的威尼斯的獨特風情。
責任編輯? 趙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