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摘 要】目的:探討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手足口病患兒進行研究,共計200例,分為參照組100例、研究組100例,參照組應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綜合護理模式,護理效果對比分析。結果:對于治療有效率,研究組更高(P<0.05)。對于皮疹消退時間、治愈時間,研究組更少(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手足口病患兒實施綜合護理模式,有效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治療,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得到滿意評價,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綜合護理模式;治療效果;滿意度;手足口病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f care during the care of pediatric HFMD
PAN Yi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Taocheng District, Hengshui C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during the care of pediatric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Methods: From June 2018 to February 2021,a total of 200 children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reference group of 100 cases and a study group of 100 cases.The reference group appli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an integrated nursing model. Results:The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P<0.05). Time to resolution of rash and time to cu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The quality-of-life scores after ca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nurs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ith a difference of(P<0.05).Conclusion:Children with HFMD implemented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odel, which effectively shortened the treatment time, promoted the treatment,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children, got evaluated satisfactorily, and the nursing effect was significant.
【Key?Words】Integrated care model; Treatment effect; Satisfaction;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屬于傳染性感染疾病,極易引起腦膜炎、心肌炎,對患兒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手足口病為傳染性疾病,以嬰幼兒為高發群體,經消化道傳播、呼吸道傳播、接觸傳播,表現為肢體抖動、嘔吐、流涕等[1]。手足口病患兒應當及時給予有效治療,然而,其特效抗毒藥物缺乏,多采用對癥治療。有學者提出,手足口病采用西藥治療取得一定效果,但伴隨多種并發癥,如心肌炎、肺水腫等,通過實施科學護理干預,促進恢復。綜合護理模式為新型護理模式,廣泛應用于臨床,取得患者及醫護人員青睞。本文將以200例患兒為對象進行研究,探究綜合護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21年2月手足口病患兒進行研究,共計200例,參照組,男性45例,女性55例,年齡3歲~11歲,平均年齡(6.92±1.23)歲。研究組,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齡3歲~12歲,平均年齡(6.67±1.54)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分析(P>0.05) 。
1.2 方法
1.2.1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規范消毒,指導患兒遵醫囑用藥,并要求患兒家屬監督。與患兒家屬面對面交流,講述疾病知識。
1.2.2 研究組應用綜合護理模式:(1)癥狀護理:監測患兒心率、血壓等指標,觀察呼吸道分泌物情況,及時清除;由于患兒自主排痰和咳嗽存在難度,因此,護理人員應當輔助患兒拍背,促進咳痰,并向患兒家屬講述叩背方法,由患兒家屬叩背。了解患兒地憋喘情況,在發現時及時吸氧治療。發熱患兒需多飲水,指導患兒臥床休息,實施保溫處理,若患兒體溫超過38.5℃,物理降溫,使用溫水擦洗;對于高熱不退者,持續物理降溫。患兒口腔黏膜損害者,及時清潔口腔,預防繼發性感染,使用碳酸氫鈉溶液(3%)清洗口腔,2次/天~3次/天,餐前與餐后使用溫開水或者淡鹽水漱口,實施霧化吸入治療。皮膚需保持干燥與干凈,重點清潔臀部、足部、手部,預防抓傷皮膚。(2)皮膚護理:患兒建立皮膚觀察量表,反應皮膚狀態,規范化、系統化評估皮膚狀況,對皮疹周圍的皮膚變化進行客觀判斷。觀察患兒的足底、手掌等部位,觀察清潔度、抓痕、水泡、口腔潰瘍等,護理人員應當詳細記錄,結合反應嚴重程度綜合評估,量化評定,每天3次。若患者皮膚觀察量表評分低于5分,需提高警惕,護理頻次增加。在每天早晨交接班時評估患兒皮膚狀況,在達成一致以后,針對皮疹部位實施清理與換藥。(3)心理護理:使用手勢鼓勵、眼神交流方式,在與患兒交流時,語言溫和,引導患兒講出不適感、自身想法,護理人員耐心、仔細傾聽,與患兒配合,微笑或者蹲下,眼睛平視患兒,對患兒的內心變化進行分析,確保患兒充分信任護理人員,拉近彼此的距離。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患者的治療情況,包括退熱時間、皰疹消退時間;評估治療效果,由三個等級組成,分別是顯效、有效與無效,其中,三天內體溫正常,口腔潰瘍、手足皮疹痊愈,即為顯效;在治療后體溫恢復口腔潰瘍、手足皮疹好轉,即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即為無效。對生活質量綜合評估,應用SF-36量表,共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之后,對護理滿意度綜合評估,由不滿意、比較滿意、十分滿意組成。
2.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是97.00%,參照組82.00%(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見表1。

2.2 兩組患兒治療情況對比
研究組患兒的皮疹消退時間是(3.23±1.08)天,治愈時間是(6.89±1.23)天,各指標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4。

小兒手足口病的傳播方式較多,包括日常接觸傳播、呼吸道傳播等,人群聚集地接觸性傳播為常見傳播方式,傳播速度較快,通過與患兒手部、日常用具、衣物等接觸,誘發感染[2-4]。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需加強護理干預,傳統護理模式中,重視用藥管理,缺乏細致護理,并未向患兒與家屬普及健康知識,影響預后效果。針對小兒手足口病實施綜合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加強患兒家屬知識教育,講述疾病知識,包括臨床癥狀、傳染特點、防控措施、治療等,確保患兒家屬充分信任醫師,輔助治療;加強生活習慣管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促進治療。手足口病患兒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實施綜合護理模式,通過優化護理流程,精細化劃分各項護理,實施消毒處理、隔離處理,提供給患兒優質、全面護理服務,促使預后效果有效提高。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對于治療有效率,研究組更高(P<0.05)。對于皮疹消退時間、治愈時間,研究組更少(P<0.05)。研究組護理后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P<0.05)。國內一項研究中提出,手足口病患兒應用綜合護理模式,皮疹消退時間是(2.79±1.12)天,治愈時間是(5.45±1.09)天,治療有效率是92.43%,各項指標與常規護理組患兒比較,明顯更優,與本次研究結果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患兒實施綜合護理模式,有效縮短治療時間,促進治療,改善患兒的生活質量,得到滿意評價,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何文革.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25):171.
[2] 曹莉.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8):222-223.
[3] 吳紅英.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期間的應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9,19(7):230.
[4] 殷琴.不同護理方法在小兒手足口病護理期間的應用價值探討[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9,6(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