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梅


【摘 要】社區是幼兒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場所。近年來,利用社區為幼兒成長提供良好成長環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以對社區環境的分類以及對幼兒主動學習指標體系的分析為基礎,提出以下建議:社區要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寬裕的場所;開發利用文化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加強人文環境建設,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綜合運用多方力量,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關鍵詞】社區環境 兒童 主動活動
在幼兒還沒有踏入幼兒園時,他們就已經和社區環境有了接觸。環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幼兒的發展,社區是幼兒居住生活的地方,擁有豐富的資源。利用社區的資源,創建一個適合幼兒主動活動的環境將有利于幼兒的終身發展。
一、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良好社區環境的重要性
1. 現實狀況:當前創建的社區環境與幼兒主動活動存在“不協同”現象
協同共育就是來自幼兒園、家庭、社區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幼兒成長。當前,社區環境創建和幼兒主動學習之間存在不協同的現象。不協同現象表現在:缺乏清晰的目標作為指導;場地運用不合理,沒有給幼兒提供充分活動及游戲的場所;缺乏童趣,四處充斥著商業化的氣息,等等。建立良好的社區環境,有序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是需要進行探索和研究的突破口。
2. 政策支持:國家強調創建良好的社區環境,促進幼兒的主動活動和學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學校要加強和社區的溝通與合作,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活動,營造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社區環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支持引導幼兒園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些文件都強調要利用社區資源創設良好的環境,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和學習。
二、社區環境類別與社區環境支持幼兒主動活動的模式
1. 社區環境的類別
一是自然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動植物、水土資源以及各類自然資源等。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條件,學會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終生的課題。通過與自然環境的接觸,幼兒可以獲得方方面面的知識和經驗。
二是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文化環境分為有形和無形兩類。在社區中,當地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服飾特點、節日活動等都構成了文化環境。
三是人文環境。社區中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就構成了人文環境。例如,幼兒最熟悉的家人在社會上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各自擁有其職業。
2. 幼兒主動活動的指標
幼兒主動活動的過程就是幼兒學習的過程。為了使社區環境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主動活動,筆者借鑒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教授霍力巖等提出的學前兒童主動學習指標體系[1],來分析怎樣的社區環境有利于兒童的主動活動(見表1)。
根據以上對社區環境的分析以及對幼兒主動學習指標的分析,筆者制作出了社區環境支持兒童主動活動的模式圖(見圖1)。
三、利用社區環境支持幼兒主動活動的建議
1. 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寬裕的場所
對幼兒來說,自然環境是求之不得的寶藏。將社區中有教育價值的資源融入幼兒園,形成良好的教育大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主動活動和學習。同時在社區建設中,可以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豐富多樣的場所。比如,引領幼兒感受四季的變化。社區可以在人群密集或者人流量大的社區的中心地段貼上“春天來了”等類似的標語。引進不同季節的植物,在春季到來之際,社區內開滿了具有春天氣息的花朵,讓幼兒以最直觀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幼兒在整個社區中活動、行走,了解春天的相關知識和有趣的事物。社區在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周圍居民的居住體驗,而且應該考慮兒童的活動場地。社區綠化面積要盡可能加大,創設良好的環境,還可以組織春游等活動。除此之外,社區還可以利用諸如氣候的變化、了解動植物等多方面的資源,激發幼兒主動發現、積極參與、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還可以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幼兒獨有的游戲場所。
2. 開發利用文化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
社區可以根據當地的文化及傳統形成獨有的社區文化。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從做中學,通過實際的接觸習得知識。文化環境的開發需要建立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之上,文化環境的建立之初應廣泛地吸取專家及有關人員的意見,文化的傳播可以通過無形的方式,也可以通過有形的方式進行傳播。無形的方式是指通過一些文化墻、廣告欄的設置;有形的方式是指將文化落地實施,將文化轉化為行為。
例如,我國在端午節的時候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有的地區臨近河流,社區之間就可以組織賽龍舟的活動,讓幼兒親身體會賽龍舟的樂趣。除此之外,社區還可以結合所在地的文化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社區在建設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特色建立一些地標性的標志物,形成特有的社區文化。在這種精心巧妙的布置之下,社區文化不知不覺地融入了幼兒的世界里,這些豐富的資源可以激發幼兒好奇心及探索興趣。
3. 加強人文環境建設,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人文環境可以照顧幼兒的內在需求。要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不僅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而且也要給予幼兒內心的支持。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但幼兒的好奇心有時被成人所不理解。這就要求家長們主動了解一些幼兒心理學知識,保護幼兒內心嘗試主動活動的“小火苗”。
社區可以開展一些教育主題活動,邀請一些懂得幼兒教育的人員進行宣講,加強家長對幼兒的了解。幼兒園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優勢,設立了自己的宣傳室,利用空余的時間,教師設置相應的課程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給家長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社區和幼兒園共同努力。社區利用社區的力量增加教育的資源,如此一來,在社區環境中,家長擁有良好的環境,自身的育兒理念也會相應提升。社區還可以建設兒童教育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公眾號上可以推送幼教專家和學者寫的一些育兒知識,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家長對于幼兒的認識,通過微信公眾號,還可以收集身邊好的例子,將值得學習的育兒例子和經驗寫成文章,讓更多的人看到并宣傳分享。
4. 綜合運用多方力量,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社區要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僅靠社區單方面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尋求家長、幼兒園、社會的幫助,綜合多種力量,創建良好的社區環境。在教育歷史的發展長河之中,國際上早就提出了要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在我國社區環境支持幼兒教育的發展中可以運用“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在開設幼兒活動中心之前,社區應咨詢設計師,了解設置兒童活動中心需要注意的地方。社區資源豐富,幼兒園有時需要借用社區的環境,社區應大力支持。社區也可以邀請幼兒園教師來社區進行兒童教育知識的宣講,提升家長的育兒理念。總之,在多方力量的有機結合下,幼兒的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幼兒的主動活動更是繽紛絢爛。
幼兒園要利用社區豐富的資源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不僅要善于利用社區的各類環境資源,而且要提升其利用的質量,要善于抓住幼兒的好奇心,支持幼兒進行主動活動,并在幼兒主動活動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 霍力巖,孫薔薔,陳雅川.學前兒童主動學習指標體系研究[J].基礎教育,2017,14(1):68-78.
(作者系深圳市光明區鳳凰東升幼兒園園長)
責任編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