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琦?孔蓉萍?徐琴?任潔


【摘 要】“問題日記”是將問題和日記相結合的一種活動,不同于幼兒的普通游戲日記。幼兒通過記錄在創構游戲中的所思、所想、所聞、所感,結合對作品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解讀,加上教師的引導支持,以“問題日記”為載體,通過多種材料、多種策略、多種支持,對創構游戲中蘊含的核心經驗產生直觀的學習和感悟,在不斷地嘗試中獲得新經驗,激發起成就感和滿足感。
【關鍵詞】問題日記 創構游戲 核心經驗
大班項目活動“為什么橋會倒”通過“識橋—探橋—玩橋”三個階段進行推進,從感知到探索再到表達表征,提升幼兒對橋的認識經驗。在對橋面、橋墩有了前期認識經驗后,孩子們開始嘗試用各種方法來玩橋。創構游戲中,孩子們正在欣賞自己搭建的橋時,橋突然倒了,大家不禁發出疑惑:橋怎么倒了?是材料不夠堅硬?是橋墩不夠牢固?于是,“不倒的大橋”創構活動開始了。在一步步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用不同材料創構的橋,其牢固度和承重量是不同的。教師引導孩子們在“問題日記”中運用各種表征符號和前書寫的方式,記錄在創構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困惑。
一、“問題日記”與創構核心經驗
1. “問題日記”
“問題日記”是幼兒以在項目活動或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為線索,運用各種符號、繪畫、圖文、前書寫等多元表征方式,體現在游戲中所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呈現個性化創作、觀察、反思等的記錄冊。
2. 創構核心經驗
創構游戲是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在游戲中創構,在創構中探索的自主活動。創構核心經驗是幼兒在創構游戲中使用的平鋪平放、拼合拼搭、圍合疊高等建構經驗。
二、有效梳理“創構核心經驗”,多元解讀“問題日記”
教師通過了解幼兒當前的創構興趣、創構經驗、創構能力等,從幼兒的數理邏輯、空間智能、藝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等不同維度梳理大班“為什么橋會倒”項目活動涉及的創構核心經驗。
“問題日記”不是幼兒的繪畫活動,也不是單純地記錄問題,而是作為有目的的討論、分析,提取創構核心經驗,從而計劃下一次創構游戲中蘊含的前期經驗基礎,更好地架構下一次創構游戲活動的憑據。“問題日記”可以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梳理創構游戲中的核心經驗。
創作型。幼兒通過實地勘察、測量、拍照等,對橋的結構有初步的了解,利用生成的問題鏈接生活經驗,結合想象力,在游戲日記中設計自己喜歡的橋,為下一步的創構游戲奠定基礎,提升從二維表征轉變為三維的經驗。
觀察型。在創構游戲過程中,幼兒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觀察同伴在選擇材料、數量、作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創構過程中仔細地觀察和交流,可以豐富認知經驗。
反思型。當幼兒在創構游戲中遭遇失敗、產生疑惑,或由于材料、時間的限制無法滿足游戲時,通過與同伴討論解決方案,在日記中記錄問題和策略,總結有效的核心經驗。
照片型。幼兒通過拍照將在創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形成圖片,貼在日記中,并記錄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
三、適宜的策略優化,讓游戲生成無限精彩
通過“問題調研—計劃制訂—實踐調試—二次計劃”的循環,用各種表征方式在“問題日記”中層層助推,逐步提升創構核心經驗。
1. 策略一:緩一緩,為游戲無限精彩留空間
當幼兒由于前期經驗的欠缺、問題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難度等原因無法較好地進行創構時,等待讓幼兒的思考有了一個緩沖和鋪墊的機會。
(1)緩在思維碰撞點,豁然開朗
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給幼兒提供思維碰撞與摩擦的空間,讓幼兒通過積極的討論與探究激活思維。
第一次搭建橋失敗了,孩子們積極討論著各種導致橋倒塌的因素,并利用繪畫、符號等表征記錄下來,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第二次挑戰搭建的興趣。基于孩子們的關注點,梳理孩子們的興趣,教師提煉了經驗點:激發幼兒探究欲望,認識及了解橋的構造;積累幼兒創構經驗;提升小組合作能力。
(2)緩在資源生發點,水到渠成
適當的緩可以及時抓住游戲中生成的資源,并把資源轉化為幼兒游戲中的創構核心經驗。因此,教師引導幼兒一步步地探索問題的深度,避免幼兒只關注表面現象。
什么樣的橋比較牢固?幼兒以照片為媒介,基于生活經驗,討論發現拱橋比較牢固。又通過繪畫的方式設計出自己的拱橋,再反思應該如何選擇材料,記錄使用哪些材料會比較牢固(見圖1)。
孩子們把自己的問題和新的設計方案記錄到“問題日記”中。但是當前幼兒的創構水平處于壘高和平鋪的階段,能夠借助二維表征的設計圖有意識地創構搭建,但在壘高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架空、對稱等技術問題能讓橋更加牢固,因此存在傾斜、錯位的現象,導致橋再次坍塌。
2. 策略二:追一追,為游戲無限精彩創條件
教師在游戲中思維的轉折處進行恰到好處的追問,能激發幼兒強烈的求知欲望。通過觀察幼兒在“問題日記”中的記錄,教師支持幼兒的探索、支持幼兒的猜測,從而提升幼兒在游戲中的關鍵經驗。
(1)追在一知半解時,茅塞頓開
教師首先了解幼兒的游戲水平,并且在觀察幼兒游戲的過程當中及時追問,讓幼兒在實踐中深化感悟,在體驗和創造中參與創構游戲。比如,“為什么選擇了堅固的材料,我們的橋還是塌了?”教師引導性的追問幫助大部分幼兒把問題聚焦到橋墩的建構上,發現了核心經驗點:橋墩不能歪、橋墩應該像椅子一樣、橋墩的縫隙不能太大等。這說明孩子們的空間智能經驗有了提升。教師要做的就是支持孩子們的探索、猜想與大膽實踐。
(2)追在思維發散時,創設契機
創構游戲就是即興創作,是師幼智慧火花的閃現與碰撞。教師要及時給予幼兒積極的引導,鼓勵幼兒多思。
通過前期經驗的積累,孩子們在“問題日記”中記錄讓橋墩牢固的辦法,結論得出,用交錯的方式來壘高,橋墩會比較穩固(見圖2)。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對建構橋墩的經驗有了新的突破。教師借助“問題日記”提供探究材料并觀察,幫助幼兒學會基本創構技能:架空、組合、對稱、交錯、規律排序等。
3. 策略三:轉一轉,為游戲無限精彩放光彩
當孩子們將問題記錄下來后,教師轉一轉,將問題拋向另一些孩子,或者幼兒自己向同伴提出困惑,利用同伴間相互學習來解決困惑。目的是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有時也為了讓更多孩子參與討論,引發共鳴。
(1)轉在出現意外時,柳暗花明
孩子們的游戲能力總會存在一些個體差異,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幼兒合作,可以保護能力弱的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再一次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2)轉在缺乏深度時,發人深省
當幼兒的思維遇到障礙和矛盾,不能進一步進行深層次的創構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幫助幼兒開拓思路,突破游戲難點,進一步激發幼兒創新的火花。
四、“問題日記”與創構核心經驗的運用價值
可視化的“問題日記”讓幼兒的思維“看得見”,同時逐步遞進地發展創構游戲中的架空、組合、交錯、規律等核心經驗,助推了幼兒的創構游戲的素養。
1. 基于問題,感知經驗
創構游戲無固定玩法、無具體形態特征,幼兒在不斷試探、充分互動的過程中,想象空間與創造力表現更加自由。當幼兒缺乏目的時,教師要用問題引發創構計劃;當活動難以繼續時,教師要用問題引發輔助材料;當游戲成功時,教師要用問題引發同伴相互學習;當幼兒聚焦探索時,教師要用問題引發深入挑戰。
2. 基于記錄,生成經驗
“問題日記”幫助幼兒梳理學習脈絡,記錄自我認知,了解自我與他人的特點和想法,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思想、觀點,能夠體現創構活動中幼兒核心經驗的發展。
3. 基于創構,提升經驗
創構經驗辨識:造橋初期,幼兒的創構經驗處于簡單立體架構的階段,在探討了“橋墩牢固”問題后,學會了交錯壘高的技能。
合作能力的解析:大班幼兒處于合作游戲的發展期,遇到問題可以討論分析,通過小組合作敢于實踐探索,在試錯中獲得新經驗。幼兒在小組合作中體驗到了互助的快樂。
設計能力的提升:幼兒學習了簡單的空間(橋梁)設計安排圖,并根據圖紙行動,有了初步預估能力。
工程思維的初建:幼兒通過反復嘗試錯誤和改進操作策略,增強了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收獲了創構工程技術的相關知識,助推了創構核心經驗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朝暉幼兒園)
責任編輯: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