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珂
【摘 要】自信、自主、自立、自強是一個人成才所應必備的基本素質。這四種品質的缺失不僅危害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阻礙社會人才的培養。“自信”是四種心理品質的基礎,是建立其他三種心理品質的關鍵。本文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從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和實施展開,著眼于在活動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四自”品質,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
【關鍵詞】自信個性 自主人格 自立品質 自強精神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1. 課題研究的背景
“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的靈魂,也是學校育人工作的生命線。現代德育模式堅持“無灌輸的德育”,尊重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思想品德發展過程中的自主構建。學校營造教育的環境,喚醒學生自己對道德的認識,使他們自發地構建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品質,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基于此,課題組成員不斷深入調研,最終確立把每一名學生培養成“誠實守信、志向高遠、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德育目標,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出“培養具有自信個性、自主人格、自立品質、自強精神的‘四自’特性的中學生”的校本教育模式,并分年級、分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智慧潛能得以發揮,自主能力得到發展,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
2.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圍繞“學生自主發展的‘四自’教育”進行實踐與探索。學生只有自信才會相信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潛能;只有自主才會自覺主動地發展個性;只有自立才會具有獨立性,做自己的主人;只有自強,才會做最好的自己,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
二、課題實施的準備
1. 成立課題組,明確責任分工
課題組以政教主任為組長,由各班班主任組成。學校通過分析、研討,制定詳細的人員分工。組員各司其職,共同推動課題的開展。
2. 確立實驗班,明確德育目標
本課題從全校24個班級中抽取基數不等的班級進行研究,在七、八、九年級不同的班級開展不同的活動,確保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有參加活動的機會,全方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每月開一次班主任研討會,分別為各年級制訂明確的主題,使學校的德育工作提到每天的日程上來。
3. 分解德育目標,確立實施教育主題
根據本課題探究的“四自”教育,利用節假日、主題班會以及各種實踐活動開展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活動。
課題組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在七年級突出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奠定學生自信之基,培養學生自信心,相信自己,發揮潛能;在八年級突出自主教育,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發展能力,奠定學生自主之根,使學生自覺主動,發展個性;在九年級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勇于追求夢想的堅韌品質,奠定學生自立、自強之本,使學生做自己的主人,做最好的自己,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
三、課題的實施過程
自信是自主、自立、自強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學生連最起碼的自信心都不具備,那又何談其他呢?課題組從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著手,開展有關樹立和增強“四自”品質的活動如下。
1. 社會實踐活動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班主任與教官相互溝通,共同開展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七年級學生有翻越圍墻、團隊比賽、生活課堂、陶藝、沙藝、科技、生物、投影、生活課堂、生命安全、放飛夢想等內容。教官帶隊,班主任在旁觀看、指導,并給予鼓勵。活動是生動的、有趣的,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并且相對于學習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而獲得成功的體驗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以外的自信,在學習方面常受打擊的學生,在課外的社會實踐中卻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體驗成功。
2. 母親節
母親節是一年中感恩母親的節日。母親給了我們生命并將我們撫養成人,舉辦母親節的相關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感恩,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四自”品質。
“母親節”活動流程大致如下。
(1)學生收集關于母親節主題班會的材料。
(2)出黑板報(把收集到的信息全面、有效地展示出來,并設計出新意,統一進行評比)。
(3)開展主題班會,講一講“我”會怎么做,并在主題班會后把自己說的(做家務、努力學習和堅持鍛煉等)付諸實踐。
(4)總結—在母親節中,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學會感恩,讓母親感受到我們的愛。
活動可以讓學生自己主持,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主精神。
3. 主題班會
以不同主題、不同特色的班會作為校本課程,每個班級的班會都必須主題鮮明,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本班的特色。下面列舉兩個班級的班會課例。
課例1:“自信心”同課異構主題班會
七年級3班和7班兩位班主任用同樣的主題開展了兩節不同結構的班會課。這次同課異構展示出了學生對于班會課的理解,在班會課上學生體驗到積極認真回答問題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自信。每一個想法在課堂上都能展示出來,這使學生的表現欲獲得滿足,感到自身受到認可。有位教育學專家曾說過,人的存在貴在被認可。在自己尊敬、喜愛的人面前獲得認同感,才是真正意義上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自我滿足。
課例2:心理輔導,疏解學生心理負擔,提升自信心
心理輔導為學生疏解了一些心理壓力,讓學生對心理老師產生了信任感。心理老師還從大方向出發,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領悟“態度決定一切”的內涵,形成健康的心態,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心理輔導,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學生高興的神態、自信的目光。
4. “今日我當值”活動
在八年級各班中開展“今日我當值”活動,每一名學生都平等地享有在班級中擔任班干部的機會。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從并不真實了解自己的管理潛能和組織能力,到發現原來這些事情自己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平時沒有施展的機會。這樣,自信心無疑又被激發了出來。
此外,學生還可以從班級的實際管理中了解到班干部的工作其實也是有苦有樂的。管理同學的時候,怎樣能夠在不起沖突、不影響同學之間的感情的前提下真正地解決問題,是一件需要班干部耗費精力去思考的事情。這樣的輪值做班干部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替對方考慮,想一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原因是什么、自己有什么不對、以后應該怎么做等,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還對以后的班級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四、課題的研究成果
通過開展不同的活動,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自主人格、自立品質、自強精神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分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 自信個性
自信個性,顧名思義,自己相信自己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
經過開展有關自信心的活動,學生的特質展現了出來。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不管是在活動中還是在課上,自信心都有所提高,回答問題也有條不紊了。
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在七、八年級開展的相關活動中,70%的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完成這項活動的任務,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有明顯提高,整體素質也得到加強。
2. 自主人格
在勞動節、青年節、朗誦比賽、歌手大賽等活動中,學生的外在表現體現出了一名中學生的自主能力。雖然八年級學生比較叛逆,但是通過活動的正能量的引導,都接受了應具備自主的人格,才能有所作為的觀念。
3. 自立品質
社會實踐、主題班會是最能體現學生自立品質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參加活動,用自己的想法開展屬于學生自己的主題班會,不斷發散思維,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識,維護自我的權利,真正做到了自立。
4. 自強精神
“今日我當值”活動是最能體現學生自強精神的。每一名參加活動的學生都在接受任務,也都在有意識地完成任務。
“四自”品質的建立在初中階段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通過多種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探索提升學生的自主人格、自立品質、自強精神,真正做到了實現美好教育、加強立德樹人。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第六十中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