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語文是讓我們學好母語、用好母語的主要渠道,社會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規范使用語言文字,達到更加準確、有效的交流互動。而初中作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語言文字教學應發揮的教育作用,對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展開深度的思考與探索。基于此,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規范化訓練策略展開研究,分別從口頭語言表達和書面語言表達兩個角度進行闡述,以期能夠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言文字;規范化訓練
語言文字作為歷史發展的主要記錄形式,承載了數不盡的文明精髓,傳承了燦爛的精神成果,不管是將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語言,我們都應注重漢語的學習。但是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關于語言文字規范使用的問題層出不窮,有人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較弱,說個話漏洞百出;有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大秀方言,導致孩子掌握的普通話也是塑料級別;還有的人認為現在電腦打字方便快捷,漢字書寫已經過時了;等等。對此,初中語文教學應針對語言文字的規范化訓練展開積極科學的策略探究,為學生的健康社會生活提供保障。
一、規范學生的口頭表達
(一)加強聲情并茂的范讀
范讀作為一種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式,它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漢字發音,還能使學生領會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對教師的愛屋及烏中更加熱愛語文學習。因此,教師應加強聲情并茂的范讀。
以朱自清先生的《春》為例,在范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以恬淡、柔情的《四月之春》為背景音樂,把學生帶入朱自清先生《春》的世界,教師帶著感情的示范朗讀,可以帶領學生從感官上去感受春的蓬勃生機和無限希望,從而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欣喜和贊美之情。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可以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巧妙之處。
(二)加強情感充沛的誦讀
部編版初中語文課文中編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名家大作,這些課文都是訓練學生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有效素材,對學生而言,讀好課文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自己的語感更加豐富、敏捷。因此,教師也要注重學生的誦讀環節,引導學生進行情感充沛的誦讀。
以《植樹的牧羊人》為例,這篇課文行文樸實平靜,但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感人至深的力量。那么在具體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找出“我”與老人三次見面時最能體現環境的句子,然后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調、語速誦讀出環境的變化,之后再讓學生整體誦讀課文,使學生深入感受到老人所創造的奇跡。在誦讀過程中,學生可以盡情的讀出自己的感悟與體驗,有利于抒發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理解,升華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加強標準規范的仿寫
仔細分析,每一篇引人傳誦的名篇都是由難以忘懷的好詞美句組成的,為了提高誦讀的有效性,使學生可以將作者的寫作技巧、手法達到遷移內化,教師還應加強標準規范的仿說仿寫。
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課文中的景物描寫相當經典,作者清晰的寫作思路、精妙的語言運用、形象的物體刻畫,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其中,“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句式,不僅明晰了整個寫作順序,還讓景物之間相得益彰,對語言文字的處理相當老練,那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依照這個句式進行仿寫仿說,通過模仿為之后的創造奠定基礎。
二、規范學生的書面表達
(一)注重課文的標注
學生能夠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一大前提就是積累,而課文就是學生積累儲備的最重要來源。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所學課文中精選優美、精當的詞句進行積累,并達到自主化的感悟,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詞句儲備量。按照“授人以漁”的教學理念,教師應先利用一些代表性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在學生內化方法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標注勾畫。
仍以《植樹的牧羊人》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默讀“我”與牧羊人三次見面的部分,按照自己的思路進行標注,然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總結出可以標注的幾個角度,比如行文思路、老人特點、議論抒情等等。實踐證明,標注勾畫的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完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主旨。
(二)注重課外的摘抄
開展語言文字規范化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也可以規范的使用文字,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適當將目光遷移到課外,在課外閱讀中感受更加絢爛多彩的語言文字。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初中三個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語言儲備推薦適宜的書目,確保學生可以看得懂、吃得透,并鼓勵學生選擇其中有特色的詞句進行摘抄和誦讀。由于每個學生摘抄和誦讀的側重點不同,其閱讀活動也是各具特色,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感也會得到強化,能夠加深學生與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生規范使用語言文字的意識。
(三)注重作文的遣詞造句
寫作是可以幫助學生規范使用運用文字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因此,在作文訓練教師也要注重語言文字的規范化訓練,有針對性的處理學生作文練習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常見的問題有書寫不夠美觀工整、句子不夠通順流利、標點符號不夠標準規范等,關于這些最基本的行文要求,教師應嚴格規范,并在學生每次創作結束后都要求學生進行大聲朗讀,達到自省自查。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甚至親子之間進行朗讀,讓他人指正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從而不斷完善學生的用語準確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應深刻認識到訓練學生語言文字規范化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并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從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個方向進行策略的探究,使學生不僅說的規范、寫的規范,更要說的好聽、寫的美觀。同時,教師作為學生模仿學習的主要客體,應自覺做好引導者的工作, 引導學生在廣闊的語言文字中遨游、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36):154-156.
[2]李娜.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的訓練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10):5.
[3]張虹.初中語文教學中規范語言文字有效策略的研究[J].祖國,2018(9):146.
(作者單位:華容縣僑聯環城學校,湖南 ?華容 ?4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