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珊珊
摘要:當前信息化技術發展相對迅猛,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為混合式教學奠定了重要基礎,本文主要闡述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電氣自動化專業中的應用措施,進一步為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提供參考借鑒,希望能夠促進我國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更上一個階梯。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電氣自動化;專業教學
此次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初始知識水平,根據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進一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層、提高層和擴展層。混合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包含了分層的概念。傳統的混合式教學教育方式是在移動教育平臺上傳播教育資源,解決學生的各類學習問題,并在相對應的課堂上進行引導。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面對所有學生開展相同教學,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導致學生能力高想繼續提高的無法有效提高,成績較差的越來越差。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排名,然后針對學生區域劃分進行針對性教學,在相對應的移動教育平臺上設置不同級別教育資源。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完成了與他們的能力相匹配的學習后,他們就可以選擇更高水平的學習,并進一步逐級提高他們的能力。電氣自動化專業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掌握電氣自動化控制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具備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維護、安裝和開發以及控制系統的設計等專業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具備相對應的團隊協作、創新實踐等基本專業技能,能夠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從事電氣自動化控制的運維、安裝開發、設計等工作,進一步培養電氣自動化高素質技術人員。
1 教學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研究更多地主要體現在相關課前、課堂和課后教學模式當中,以及側重于某一方面學習的教學模式中。該模式主要是以信息網絡平臺教學方法作為基礎,主要包括相對應的網絡平臺選擇及教育資源的建立,通過進一步輔以傳統的課堂和課后在線教學的方法,并結合相對應教學評價和發展中的教學評價作為考試評價和檔案記錄的一部分,實現了從淺入深逐步學習。電氣自動化專業培養要求學生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但是在實踐過程當中上述學習做法相對并不理想,有些學員在參加完課程后,沒有處理自動化生產線實際問題的靈活性,傳統教學沒有基于學生之間所具備的差異來進行針對性教學。目前,高等教育機構為網絡提供了實施新形式混合教育所必需的物質條件,但大多數教師還沒有從傳統方式轉變過來,他們的理念和教學方法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跟隨時代發展,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需要進一步深化。對于電氣自動化課程來說,研究和實踐新的混合式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云時代背景下學生個人意識強,喜歡獨立學習;但是大部分存在基礎不牢靠,對理論缺乏興趣,喜歡實際操作的現象;數據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長使得學生更難集中精力獲取知識和技能。很明顯,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讓所有學生都進一步有效地學習,因此在實踐過程當中采取相關新技術、新方法是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途徑。
2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電氣自動化專業中的應用
2.1 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設計
電氣自動化課程主要采取的是混合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并為課程模式設定了相對應的框架。在線課程主要包括在線資源、在線測試、虛擬培訓、在線互動、評估和答疑問題等模塊。線下課堂包括教師講授、班級定向與互動、專業培訓、課堂測試、班級考核等等。在課前準備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連接教學平臺觀看教學視頻、復習教程、準備課程內容、課前測試、模擬練習、交流等。教學過程當中的課中組織取決于每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例如,作為理論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可以使用網絡平臺進行信息搜索、討論、測試等;實用內容方面則可以組織成焦點小組、協作動手實操。課后,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做作業,老師可以在后臺查看成績,與老師和企業師傅進行互動,在老師和師傅的建議下自主拓展和提高。
2.2 教學平臺開發
在教學平臺的開發上主要是根據課程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作用,確定相對應的電氣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從而進一步形成模塊的結構化、系統化的內容體系,進一步打造電氣自動化在線課程教學平臺。該平臺的內容主要包括相對應的課程演示、學習指南、課程資源、在線問答、案例研究等等部分。學習導向模塊則主要使用思維導圖等等向學生解釋學習情境,并對每個層級的學生任務列表進行排序;教學資源模塊包括教程、微課、微視頻、微動畫、微練習等等,教學資源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有效組織;在線問答則主要包括專題討論、工作筆記和績效評估等;在教學案例上則主要選擇真實的電氣自動化設計或實操案例,從而進一步有效拓展和提高學生的知識體系。
2.3 教學效果評價
電氣自動化課程既包括理論訓練,也包括實踐訓練,進行課程教學過后也需要進行相對應的課后教學效果評價工作。通過課后評價學習效果分析表明,自混合式教學課程改革以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時間顯著增加。他們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踐工作培訓;學生可以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有效地進行學習,尤其是在編程方面。在混合式教學改革前,學生沒有學習動力,不喜歡獨立分析課程。課程改革帶來的教育形式變化要求學生自主分析和實踐操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因此,新的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學習、獲得知識和提高技能;對于教師來說,新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幫助學生實現他們的教育目標,從而有效組織學生學習工作,電氣自動化混合式教學還能夠為其他專業課程提供相對應的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孟祥. 混合式教學在英語技能與高職院校電氣類專業教育融合中的應用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8(36):2.
[2]張金花, 劉祎.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中的應用[J]. 南方農機, 2020, 51(17):3.
[3]史文, 陸朱衛, 楊正理,等. 混合教學改革在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中的實踐分析[J]. 教育現代化, 2020, v.7(03):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