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陳
摘要:在高中歷史學科教學之中,教師應依靠史料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通過閱讀史料來實現史料的運用,并鞏固課堂中所學習到的基礎知識,大幅度提升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切實發揮出歷史課程所具備的育人價值。本文分析研究,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史料解讀的方式引導學生正視歷史,并且能夠在學習相關歷史知識過程中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真正起到發揮歷史課程育人價值和德育功能的基本目標。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課堂教學
在現階段教育體系和教育方法之中,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較為完善和系統的思維能力,以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的趨勢.所以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實現史料解讀的方式,可以在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基礎之上,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科學化發展,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基本目標.通過史料解讀的方式,既豐富了高中歷史教學形式,又優化了學生具體的學習效果,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科學性和創新性。
一、應用優勢
第一,史料解讀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開展歷史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在高中歷史教學之中,大部分內容比較客觀,需要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自主分析的方式,來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和歷史意義。而史料解讀的引入,可以將直觀性、生動性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通過直觀思維的方式切實感受到歷史教材中內容所呈現的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以增強每一個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熱情;
第二,史料解讀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發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之中,史料解讀可以將教材內容變得更具有感染力,不單單使得學生加深了對歷史文化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還使得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感染力,讓學生能夠強化對史料的運用和解讀,以此重視歷史場景的構建,以實現學生素質能力與素養思維的雙重發展;
第三,史料解讀能夠培養學生歷史思維的升華。高中歷史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和運用能力,忽視了對于學生思維培養的價值和功能。所以通過史料解讀的引入,可以將思維培養重新納入到高中歷史教學體系之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平衡學生的學習結構,讓學生能夠站在客觀的角度正確看待每一個歷史知識,從而增強學生歷史思維。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解讀
1合理設計問題,發揮史料作用
為了符合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合理化運用史料解讀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通過設計多元化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在問題的探究和思考之中逐漸強化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并使得學生歷史素養得到全面性發展。本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差異性,對于同一使用內容的解讀,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形式。為了讓學生真正能夠理解歷史知識所包含的主要內容,教師應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全面的運用,以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發展。當然問題設計應僅僅依靠教學目標和教學主題內容,在具有應用性和創新性的發展下,最終保證了高中歷史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升。
比如,高中學生在學習《現代中國對外關系》時,進行這一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將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尼克松訪華”作為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探究外交對國家發展的影響。在史料展示的過程中,可以將照片、與影視資料及當時的新聞報道全部展示出來,引導學生思考當時新中國外交的意義,并分析對外關系和諧發展在國際關系產生中的影響 [3]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結合當下外交情況,說出自己的看法。史料的應用,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利用史料搭建舞臺,引導學生表達觀點
高中歷史教師在開展史料解讀的相關探索之中,應充分引導學生對于歷史內容形成各自的觀點,在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性基礎之上,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在具體引入史料過程中,將史料與教學主題內容相互連接,讓學生根據所學習到的基本之時,開展對于史料內容的探究和探索。當然在史料內容與教學主題內容相結合之中,應該思考每一個學生具體的思維狀態,從而讓學生在不同的舞臺中闡述不同的觀點,進而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個性化理解。
比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這一內容時,清代張延玉《明史》卷七十二《職官志一》中的“先是,太 祖 承 前 制, 設 中 書 省, 置 左、 右 丞 相, 正 一品。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參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遂罷中書省。 其官屬盡革,惟存中書舍人。”這段史料的解讀對于學生而言理解難度偏大,可先簡要給學生解讀史料講述的基本內容,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在閱讀史料的同時自主分析明初設中書省,立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中書省被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 只有真正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允許學生就同一歷史事件提出合理的個人看法,才能有助于學生個性思維發展。
總之,對于現代化高中歷史學科教學而言,應主動擺脫以往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懂得重新開發高中歷史學科內在的育人價值和德育功能。進而增強學生對于歷史課程學習的興趣。在重新點燃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熱情之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有效引入史料解讀的方式,這樣在幫助學生運用時要加強歷史知識理解和認知過程中,也使得學生真正走進了歷史,從而站在客觀角度去看待每一個歷史事件,形成良好的歷史文化,提升學生對于歷史課程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嚴維娜 . 數據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以“新式教育的發端”為例 [J].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 ,2019(10):33-36.
[2]趙正國 . 淺談如何運用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J]. 才智 ,2019(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