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姣
摘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如何抓好高質量的班級文化建設,是每一位班主任及科任教師都要認真思考、創新實踐的重要教育環節。基于內心出發點的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分別依托學生、教師、家長等三方內心出發點,激發學生自我加壓、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升華教師以心換心、以情育人的職業素養,調動家長關心教育、家校共育的熱情,既是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的有益嘗試,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制定班規;寄語激勵;家校共育
在新時代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強化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要認真思考并努力踐行的教育環節。高質量的班級文化,不僅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還能凝聚人心,形成人人奮發向上的良好學習氛圍,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提供強大的思想、精神、行動支撐。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嘗試基于內心出發點的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激發學生自我加壓、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升華教師以心換心、以情育人的職業素養,調動家長關心教育、家校共育的熱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從學生內心出發,制定班規班訓
班規班訓是更加細化的學生行為規范與行動指南,是學生守則及學校規章的有益補充,是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及班級的價值觀集中體現。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深受全班同學認同的班規班訓,不僅能助力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而且能成為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一種強大班級向心力、凝聚力。
在堅持正確導向與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從學生內心出發制定班規班訓,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班規班訓的起草與制定,讓每一條班規班訓都能體現學生自己的觀念與愿望,這樣的班規班訓更受學生認同與擁護,也更能在實踐中起到引導思想、規范言行、激勵行動的作用,化被動遵守為主動(自覺)遵守,收到更好的教育、管理效果。
在制定班規班訓的過程中,我首先發動全班學生開動腦筋,結合班級特色,每個人都為班規班訓出謀獻策。第二步,我將全班同學撰寫的班規班訓進行精心挑選并分門別類,將內容相似的建議集中起來,并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和建議張貼出來供全班同學討論。第三步就是安排各小組長進一步收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對班規班訓的各條款進行進一步的補充、修改、完善。
針對個別有爭議的話題與條款,我們還專門安排時間組織班級討論,充分聽取不同的意見,在討論中形成共識。比如,關于遲到與遲到后如何懲罰的話題,同學們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部分同學堅持認為上學不能遲到,哪怕偶爾遲到一次也要在全班作出說明甚至自我批評;部分同學則認為盡管誰都不愿意遲到,但誰都有可能因各種特殊原因而偶爾遲到,所以,作為班規就可以作出專門針對本班學生的規定,每學期或每學年遲到1—2次,應該予以原諒。在班級討論中,兩種不同的觀點針鋒相對,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討論,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和友誼,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與表達能力,同時,在討論中,大家進一步增強了“盡量不遲到”的意識和紀律性。
經過充分討論,全班同學就遲到這一話題達成了共識:在班級制度制定上不能“網開一面”,必須嚴格規定;在實際獎懲上,應該針對學生不同的遲到原因,結合遲到頻次進行一定的班級“懲戒”。“懲戒”以書面說明為主,嚴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嚴禁以單一的遲到事件影響到對學生的整體評價。
二、從老師內心出發,撰寫激勵寄語
教育是一種以心換心、以情育人的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班會宣講、個別談心、重點家訪、班主任寄語等都是以心換心、以情育人好方法。其中,班主任寄語對學生的人格養成極富激勵性,也極富影響力。高質量的班主任寄語有利于塑造和養成學生良好人格品質,能在無聲中塑造學生健康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如何撰寫高質量的班主任寄語,也需要班主任從內心出發,將老師對每一位學生真摯的關愛、深切的希望融匯在寄語之中。
從內心出發撰寫高質量班主任寄語,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業成績,甚至家庭背景等。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可能有針對性地撰寫出符合學生心理需求,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寄語。班主任寄語切忌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泛泛而談,要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班主任老師在撰寫寄語時是多么用心用情,讓學生體會到班主任老師的良苦用心,班主任寄語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內心出發撰寫高質量班主任寄語,要選擇恰當的時機與恰當的載體。班主任寄語以贊揚、激勵為主,但并非所有贊美、激勵的語言在任何時機都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時機的選擇也要恰如其分。譬如,當同學助人為樂、拾金不昧之后,學業進步較快、踴躍參與班級活動之時,可以通過批閱學生作文、日記等時機給予肯定和激勵;當學生遇到挫折、同學間產生了誤會與矛盾時,就需要在個別談心與家訪了解詳情之后,再利用寄語的方式交心談心,有針對性地給予進一步的鼓勵。同時,寄語如果涉及具體的事件,就要考慮撰寫寄語的載體,不要涉及學生的隱私,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
從內心出發撰寫高質量班主任寄語,在表達上要有一定的文采,體現出老師良好的文字水平,讓學生從文字的魅力中獲得美的享受,并在感佩老師的美文中接受教育的同時,提升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比如,對于之前學習不夠用心,后來轉變較為明顯的學生,我的寄語:你已經懂得了學習的重要,轉變明顯,進步較快,老師為你點贊。在成長的過程中,遇挫不可怕,怕的是失去信心。
對于各方面表現一直比較優秀的學生,在期末寄語中我寫到:謹記“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希望你不要驕傲,不要自滿,再接再厲,你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對于學習成績有所欠缺,信心不足的學生,我在他的日記本中留言:今天種下的種子,只要經過精心的培育,到時候一定會開花、結果,讓你得到回報。只要有了信心、決心、恒心,并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奮斗,你心中的理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針對作業書寫不認真,字寫得很差的學生,我所寫的寄語是:人們常說,字如其人。你人長得這么帥(針對男生)或你人長得這么美(針對女生),何時將字也寫得帥氣一點或漂亮一點,好嗎?
這些來自于班主任內心的寄語,潤物無聲地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進步,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美好的記憶,也形成了班級文化重要的特色。
三、從家長內心出發,攜手學校育人
實現家校共育是全方位陪伴、哺育青少年成長的有效路徑之一。 因此,建設高質量的班級文化,離不開家長這支生力軍。家長從內心出發與學校攜手育人所達到的教育效果是顯著的,對學生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如何做到家校共育,從班主任角度來看,就是要從家長的內心出發,搭建起家校共育的彩虹橋,讓家長真心真情關心學校教育,攜手學校共同育人。
從家長的內心出發,就要了解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關心的是什么,最希望的是什么。有些教師在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總是一味地講述學生的在校表現,總是強調學校在學生管理與學業評價上的制度與方法,很少顧及家長的內心感受。這樣一來,也就難以激發家長主動關心、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了。因此,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在和家長的交流中,要做好傾聽者的校色,多聽家長的心愿,多了解家長對孩子教育的方法與希望。只有這樣,才能在家校互動中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比如通過和家長的交心談心,了解到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校參與各種集體活動,并在活動中得到展示與鍛煉。于是,我就一方面有意思地多設計一些適宜青少年學生展示自我的班級活動,一方面邀請部分家長到學校來觀看甚至參與班級活動。如學校開展的24節氣活動就得到了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活動中來,一起合唱抒發情感,一起跳繩鍛煉身體,一起做美食體驗生活……活動中學生在家長的示范中逐漸學會了生活的技能的同時體驗到了親子互動的快樂。
從家長的內心出發,就要全面激發家長關心、參與學校教育的熱情與信心。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既然把孩子交到了學校,那孩子在校期間的教育就都是學校、是老師的責任;有一部分家長覺得,自己沒有什么特長,無論是在學業上還是在各種興趣活動上,都難以擔任輔導者的角色,也就缺乏參與學校教育的信心。為此,我們就要找準切入點,激發家長參與家校共育的信念與信心。比如在疫情上網課期間,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家中度過,就是邀請家長關注孩子心理健康、關心孩子學業狀況的好時機。疫情網課筆者贏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教師線上教學,線下家長配合,共同管好孩子的當日學習,過關孩子的每一個知識點。學生在家長的耐心引導陪伴下學習更有動力,進步明顯。班級小組群里家長們過微信上傳當日孩子體育運動情況,打卡自己與家長一起親子時光,一個個跳繩、養花、做家務的小視頻都彰顯出了樂觀積極熱愛生活的美好畫面,在家長們的陪伴下孩子的業余生活豐富多彩。
與此同時,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因為我們能出家長的內心出發,也就贏得了家長的真心回報。比如,有的家長經常到學校和老師溝通,為班級建設獻計獻策,為孩子們提供服務、改善班級建設;有的利用周末來給班上的貼窗戶膜,為孩子們添置書柜,捐獻課外書籍供全班孩子們閱讀……
總之,基于內心出發點的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分別依托學生、教師、家長等三方內心出發點,激發學生自我加壓、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升華教師以心換心、以情育人的職業素養,調動家長關心教育、家校共育的熱情,既是高質量班級文化建設的有益嘗試,也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