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發勝
摘要: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整體素質離不開心理教育的支撐,所以在學生的成長中健全健康的心理素質與人格是非常重要的。學校為學生實施素質教育,其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尤為關鍵。由此,本文提出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心理健康;措施
初中生正處于構建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的重要階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出現,極容易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因此,學校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責無旁貸。語文學科作為我國的母語并且它是教學過程中文化傳播的載體,所以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上除了傳授相關知識的同時也要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知識與健康成長共同發展。
一、 在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語文教育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其中情感態度與心理健康教育兩者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教師在備課中,不僅要設置出教學目標,也要從本次課堂上滲透出心理健康的關聯內容。由于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關注較少,由此教師做出改變,通過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創設出利于初中生身心發展的三維教學目標,將知識、技能以及情感價值體驗等多方面融入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之中,經過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使語文教學未來的發展越來越成熟。通過這種正確的教學方式,不僅充分體現了教師教書和育人的神圣職責,也提高了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的完美結合[1]。
例如:教師在講授《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教師在上課之前就要明確教學目標,通過心理健康與教育原則相結合,除了讓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同時,也要根據教材內容進一步延伸出學生要了解我國國情,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建設美好祖國的責任感,把學生的成長和祖國未來的繁榮富強結合起來。
二、在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許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都是通過語文教學中體現的,所以語文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與心理健康相融合,由此切入教材,從中挖掘相關資源并從中滲透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部分,大多數是寫自然景物、人格魅力、藝術熏陶等相關文章,當學生閱讀課文時,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體驗課文的所傳達的精神。在一些優秀課文的熏陶下,所蘊含的情感價值和道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的行為規范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這一文章時,除了讓學生理解文章大意,知道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之外,也要引導學生文章除了寫出父愛的偉大,也延伸出了一個家庭以及孩子要構建一個健康和成熟的心理素質來進行不斷的發展。比如:在學習《羚羊木雕》這一文章時,除了講到作者把羚羊當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之外,也延伸出了,在現實生活中,同學之間的友誼需要真誠去播種關切去灌溉,這才是同學們在交朋友中應該學習的地方。
三、在教學方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也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益結合。學生是課堂的主題,學生的學習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進行傳達,可以看出,教師對于學生建立怎樣的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能夠為學生創建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首先,教師作為主講人,在講課過程中要發揮主導作用,上課過程中,在必要的時間要管理好課堂紀律,通過安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安靜和舒適的感覺,這種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習知識;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材中的隱性因素滲透出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從中指導,使學生找到正確的方法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
例如:在學習《挑山工》這一文章時,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講學生分為小組進行學習,在小組協作中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對于新知識的適應能力等等,這些多方面的因素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將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升華。
四、在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評價上也有適當的滲透作用。學生的學習成果和態度,對于語文課評價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相對于傳統的教學評價中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師的評價手段較為單一,通常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好壞的標準,這種錯誤的教學方法,極容易使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所以,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這方面,把學生學習的過程作為關注的重點,而不是過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足夠的肯定。通過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更容易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3]。
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評價方式,比如在上課提問時,教師多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自評或者互評的方式,激勵學生并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同時讓學生認真對待評價結果,使評價發揮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個手段,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有意識的引導并啟發學生各個方面的心理教育。教師在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驗,通過正確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充分發揮自己無限的潛能,促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娟.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15(1):74-76.
[2]顧耀科.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3(7):22-24.
[3]陳謀東.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7):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