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大力開展教育改革,人們也越來越明確教育的意義,素質教育的教育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目前,教育是社會,乃至國家的頭等大事。如果沒有教育為我們培養優秀人才,也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美好未來。因此,作為國家主要人才儲備的大學生,正面臨著社會和國家日漸提高的要求,不僅在于專業能力和素養,也十分關注其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所以,如何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前提下,高效率、高質量地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已經成為教育熱點、難點問題。
關鍵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意義;措施
前言
教育改革的推進和深入,給教育工作者和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根據新時代教育的相關要求,我們必須進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培養,才能適應社會發展,讓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結合存在問題和不足,不斷探索創新,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關注當代大學生所思所想所愛,從學生角度看待問題,注重學生間的個體化差異,開展因材施教的思想政治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育中得到發展和進步。本文將簡要闡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的特點,進而分析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措施。
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意義
大學生是國之棟梁,是國家的希望,不僅專業能力要過硬,還應該具備正確的政治觀念和較高的思想覺悟。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就在于培養思想積極向上的大學生,也是它區別于其他學科教育的關鍵。
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是大勢所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文化和政治交流也日益密切,而且國際政治形勢動蕩多變,對學生正確政治觀和價值觀的形成造成影響。同時,我國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中,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生活節奏也在加快,人們競爭意識也日益提高,許多人變得急功近利、唯利是圖,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形成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具有一定影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優秀思想品質的效果。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個性化培養模式,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從而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另外,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具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在教育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這些差異體現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方方面面,如處事風格、氣質類型。所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結合學生的差異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點,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的措施
(一)改進教學模式,進行針對性教育
在日常教學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摒棄過去的教育觀念,學習素質教育的教育觀。素質教育要求教育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關注學生的愛好、特點,實現個性化發展。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人生態度以及處事風格,也要堅持學習國內外先進教學經驗,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引導學生走積極向上的思想路線。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不僅要依靠教師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學校與教師的配合。學生進校之初,建立每位學生的個性化數據庫,包括個人興趣愛好、性格、未來目標等,利用相關測試豐富數據儲備,運用大數據分析對學生思想動態進行初步摸底。如對心理健康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提示教學和學生工作人員進行差別化教學和管理、服務。
(二)創設條件充足的教育環境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教學條件也越來越好,但這僅限于對主要考試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卻不受人們的重視。因此,要想在大學課堂上更好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設施完備、適合學習的教學環境。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引進先進教學設備,提高教學的專業性,為教學開展打下基礎。同時,在實行個性化模式時,我們要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更精準、更精細的態度進行培養。同時,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生喜愛的活動,對學生個體運用不同軟件進行針對化、個性化教學指導,把思政有針對性地融入到學生線上教學活動中。
(三)搭建互動平臺
大學校園是一個微型社會,身處其中的大學生免不了要進行社交活動,而且大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的年紀,與同學的交流和互動十分關注。因此,學校應當為學生搭建校園互動平臺,實現校園內部的文化和信息交流,學生可以進行互動,密切與同齡人的交往,開展社交活動,如聯誼、競賽等。另外,思想政治教育應不限于空間和時間,學校要充分利用企業、社區、校外其他機構,讓學生感受社會的進步和美好,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培養其愛國、愛黨的思想作風。通過參加氛圍和諧、樂觀向上的社交活動,大學生可以形成健康的心態,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同時,學校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開展適合學生的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形成正確價值觀,還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優化教學效果。大學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學習和創新,跟進時事,結合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另外,我們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條件充足的教育環境,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科學技術,確保教學的順利開展。最后,我們要從學生的喜好興趣出發,開展一系列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的個性。
參考文獻:
[1]范志芬.新常態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10).
[2]李婧巍.江世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模式探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所),2013(09).
[3]蔡暄.蔡桂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培養探析----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背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2).
作者簡介:沈叢微,(1986.06-),女,漢族,籍貫:四川成都,學歷: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