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紫恩 楊桂香
摘要:從古至今,愛情一直被世人所稱贊。在柳永眼中,愛情則是相依相守,而在羅伯特·彭斯眼中,愛情是玫瑰、是樂章,不怕海枯石爛,更不懼天涯海角。在鄧恩眼中,愛情如一只圓規,只要定角不動,另外一只終將返回到起點。本文從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的角度,淺析柳永的《雨霖鈴》和羅伯特·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的愛情觀的差異從而進一步分析自我實現者的愛情觀。
關鍵詞:《雨霖鈴》;《一朵紅紅的玫瑰》;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
1創作背景
柳永的《雨霖鈴》和羅伯特·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都是在面臨與愛人分別時所創作。二者創作背景相似,但是感情基調卻截然不同。在《雨霖鈴》中,悲傷貫穿著整體。在這首詞中,詞人抒發了自己在與戀人分離之際的依依不舍、惆悵與無奈。在此同時,柳永借無法與愛人相守來抒發自己對仕途坎坷的不滿。在《一朵紅紅的玫瑰》中,彭斯面對與愛人分離時,并沒有同柳永一般,難舍難分。相反他的文字中充斥著對愛情的承諾。彭斯在面對分離時充滿了期望,在他眼中沒有什么能夠分開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柳永和彭斯二人在面對與愛人的分離時,表現了截然不同的心情。一個是難以割舍,一個是毫不畏懼,愛情面前,兩個人選擇了不同的期盼,柳永希望白首偕老,彭斯則是不懼分離。
2柳永的“相守”
柳永在追求仕途的道路上屢屢碰壁,在這種情況下,他不得不將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從入仕轉向愛情,在《雨霖鈴》中柳永抒發了自己的牢騷,功名和與愛人的相守。這正符合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共有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1]柳永正滿足了其中的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指每個人都需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他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寄托在作品之中。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他付出了許多努力,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從而躋身于官場。在愛情方面,他想要與愛人長相廝守。
除此之外,在這首詞中,柳永創造了一個富有情感的精神世界,對仕途的追求和與愛人的相守即使他的“牢騷”,也是他的追求。這充分表達了他對二者的期盼,渴望和追求??勺罱K他不得不放棄對仕途的追求。從滿腔抱負到沉浸在“以紅偎翠”之中。太多的人在這十里長亭揮淚送別。而這涼意徹骨的大雨又怎能不添一份悲傷?江面的“煙波”好似詞人內心的憂愁,怎么都無法拂散?!皸盍币擦舨蛔〔蝗屉x別的戀人?!皶燥L”為冷秋多加了一分寒,“殘月”也終究不肯重圓。借酒澆愁,究竟是將愁緒散盡還是助長愁緒?[2]
同樣自我實現的這一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通過一些事或物來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接納自身的每一處,無論是好是壞。柳永在《雨霖鈴》中,抱怨也無法相守。這正如馬斯洛自我實現理論下的“牢騷”。牢騷,即一個人的需要、渴望和希望,也暗含了他生活的動機層次。[5] 馬斯洛認為,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傾向。柳永的自我實現就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能夠和愛人相依相守。他寫下的投獻詞不僅僅是為了想要躋身于官場,同時也是他想要實現自我價值所做出的“管理”。
3彭斯的“承諾”
在《一朵紅紅的玫瑰》他直抒胸臆,在第一個詩節,他寫下了“O, my luve’s like a red, red rose.” 在彭斯眼中,六月含苞待放的“玫瑰”代表著愛情的勃勃生機。彭斯把愛情比作嬌艷的玫瑰,悅耳的旋律。在他眼中,愛情是多么地美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
在第二、三個詩節中強烈的情感油然而生,無垠的大海,堅硬的磐石還有那炙熱的驕陽,其感情更加濃郁。玫瑰可能會枯萎,樂章也會有結尾,可海不會枯涸,驕陽也無法摧毀磐石,詩人與愛人之間的愛情更不會因為暫時的分別而有影響。馬斯洛認為,處于健康的愛情關系的兩個人,彼此之間是沒有防衛心理。兩人都會坦誠相待,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沒有盲目的猜測、也不會有隨意宣泄的情緒。而是會通過一些細微小事來觀察彼此的狀態,正所謂“一個眼神足矣”。健康的愛情關系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心理負擔,相反彼此都是放松的港灣。不用擔驚受怕,不用小心翼翼。相反,兩人可以肆意袒露心聲。
在第四個詩節中,他許下了承諾。“And I will come again, my luve. Though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 他也感慨,愛情這一路會很艱難,可縱使四??萁?,即便驕陽將巖石熔裂,哪怕相隔千里萬里,也沒什么能把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分開。這與羅伯特·斯騰伯格于1986年提出愛情的三元理論中的承諾不謀而合。愛的要素分別是:激情、親密和承諾。[3]因為羅伯特·彭斯的非正統宗教觀念,他和吉恩·阿默爾的愛情受到吉恩的父親的阻止,兩個人不得不分離。在《一朵紅紅的玫瑰》中,直到海水枯涸,磐石被驕陽融化兩人也不愿分離,這正是一種承諾也是他對愛情的信任。承諾作為愛情的最高層次。不是激情,不是親密,而是天涯海角也會銘記兩人之間的愛戀。
4小結
有人羨慕柳永的相依相守,有人期待鄧恩的愛情如圓規,也有人艷羨彭斯如六月含苞如玫瑰的愛情?,F實生活中這種愛情又有多少?如今的車開始了疾馳,馬也不再用于交通工具,短信代替了郵件,一切都快了起來?!耙簧皇酪浑p人”依舊是每個人所盼。在面對愛情時,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有的人會借文字寄托難舍之情,有的人干脆一醉方休;有的人選擇嚎啕大哭,也有人會默默離開。但是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是一種選擇。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在不停的選擇中不斷前行。即便愛情好像龍卷風,但每個人總會遇到。努力變成最優秀的自己,期待著在某天、某時、某地的邂逅。不要糾結于無法改變已成定局的事情,多看看自己手中緊握的、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籌碼。一步一步來,必定能找到最棒的自己。
參考文獻:
[1]陳冰. 對馬斯洛愛情觀的思考[J].青春歲月, 2012(02):237-238.
[2]賀文娟.《雨霖鈴》的情感世界賞析[J].青年文學家, 2020(27):67-68.
[3]沙倫.布雷姆等著.郭輝, 肖斌譯.親密關系[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
[4]余永鋒.巧撥愛的琴弦——解讀彭斯的愛情詩《一朵紅紅的玫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2):107-109.
[5]張敦麗. 馬斯洛自我實現概述[J].品味經典, 2021(0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