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德智體美勞是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標,其中勞動教育是綜合育人環節重要部分。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在加強勞動教育入校園實踐中,探索“519”勞動育人模式,形成弘揚勞動精神,做最美文旅人勞動教育體系即:課程勞育、專業勞育、勞育文化、勞育實踐、勞育研究。這些體系環環相扣,從而豐富了校園勞動教育載體,切實推進大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新時代;勞動教育;大學生
就目前在校大學生教育而言,勞動教育推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政策方針。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場所,更應緊扣新時代教育目標。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勞動教育就被納入學校培養體系之中是時代所需,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時代大學生可通過各類勞動教育、勞動實踐、勞動體會,培養自身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從而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一、整體規劃,構建課程勞育體系
勞動教育并不是空口而談,勞動教育想要達到最佳預期效果,各高校就必須構建相關教育體系,做好學校內勞動教育課程規劃及安排,保證課程及安排能夠按時、按量、保質并符合校內專業特色進行。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一、建立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包含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心理、勞動安全、社會實踐等部分,所有在校學生均要進行課程學習,達到指定課時量且專項課程環環相扣,逐步推進;二、學校開辟實踐基地,為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有力保障。學校與錢江農場合作,每學期帶領學生進行校外勞作(拔草、摘毛豆、培育植物)等;三、校內各學院每學期建立一個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各分院內部統一組織,帶領同學進行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環保活動、慰問活動)。四、開展“美麗校園”活動,不斷豐富勞動育人活動載體,實現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勞動精神,樹立良好的勞動觀、價值觀等。通過以上舉措,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勞動教育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領導帶頭、落實專業勞育安排
近年來,勞動教育在校園教育建設中存在被弱化現象,原因多數在于學校更重視課程建設及提升學校知名度,像勞動教育這類“邊緣學科”很大程度也因為考試的“指揮棒”被日常教學學科所邊緣化。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率先開創領導負責體制,層層分工、統籌管理,保障勞動教育課程規劃、安排、師資、經費、場所、時間等。除此之外,浙江旅游職業學院蕭山校區(4A級景區)、千島湖校區(5A級景區)以校園建設為基點,結合本校及學生專業實際情況,開展勞動教育及實踐活動,并開創勞動教育考核制度,為校內勞動教育發展提供不斷激勵保障。除此之外,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對各年級開展不同主題勞動教育課程,大一學年以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主題,大二學年以勞動安全、勞動法規為主題,大三學年以勞動實踐、勞動實訓為主題,并要求同學撰寫勞動心得、保存過程性照片、勞動成果展示,全方位考核并獎勵學生勞動成果,保證勞動教育在校園內蓬勃發展。
三、校內宣傳,營造勞育文化氛圍
由于各類高線辦學性質不同、要求不同、專業不同,整體上來說各類高校對勞動教育重視程度及認識存在偏差,勞動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被弱化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勞動教育想要達到一定突破,校園宣傳則為重中之重,通過校園良好勞動氛圍帶動校園勞動教育環境。校園文化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是別的教育所無法替代的。因此,高校不僅要在課程設置上融入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還要在校園文化中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大學生的勞動教育。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通過校園勞動宣傳長廊、校園勞動專題廣播,通過耳濡目染的日常宣貫,明確勞動教育是學校日常教育教學重要部分,深入貫徹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勞動學習提高學生吃苦耐勞、創新創業、責任使命精神。利用新媒體技術平臺例如:網頁、抖音等宣傳優秀畢業學生、校內校外勞動模范事跡,或舉辦各類新媒體類型比賽例如:攝影、視頻等,從大學生視角看待勞動精神,烘托勞動文化。成立勞動教育教研室,從任課老師入手,老師在日常勞動教育課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勞動教育現實意義,明確勞動對人生價值的含義,通過勞動、實踐等方式磨礪意志力,激發創造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全家校聯系制度,通過向家長訴說國家對勞動教育重視及當前學校對勞動教育具體措施,使家長明確家庭教育與學校勞動教育追求的目標一致性。
四、搭建平臺,推進勞育實踐教育
國家當前推進勞動教育進程,符合當前社會發展主旋律,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就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中衍生出學生最真實學習狀態。并從生活中發現問題,讓學生參與、分析、探究、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勞動平臺搭建不能僅依托于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更要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保證勞動教育過程的“原生態”,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勞動的含義不僅僅是手頭上進行打掃衛生,更多的是調動學生繼續性,學會積累中獲得成果。
就目前勞動教育環境而言主要勞育實踐平臺有:1、引導為主,調動學生積極性。學校規劃或租借一片實踐基地,并通過校園文化長廊(結合專業特色)、校園廣播宣傳勞動教育的用處。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目前已與錢江農場達成合作,督促學生完成勞動實踐。2、思想引領,讓學生學會理解分析。在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合理規劃布局勞動方式、協作方式,經過合理分析及規劃讓學生群體明白勞動教育的綜合性、探究性、實踐性、探究性特點,讓學生能夠從自我、自發、自創的角度出發合理看待勞動。3、教育同時,保障學生參與度。日常校園勞動教育及活動中,普遍存在學生懈怠、松散等情況,此等情況出現均證明當前勞動教育所錯在不足。保障參與度與,就是要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進勞動過程中來,所以就要求各學校合理制定符合學生強度的勞動實踐內容,例如:通過收納廢舊物品,提倡學生環保意識(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案例)、開墾未開墾用地,增強學生探索意識等。4、有機融合,科學實踐與勞動結合。就目前高校勞動教育現狀來看,勞動教育課程統一指導用書基本沒有,各高校均按校內情況或學校特色開展。在勞動過程中,通過科學指導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分類、整理,運用自己所思所學尋找答案。除此之外,學校、老師需對學生在日常勞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整合,采用科學方法進行講解。
五、拓展延伸,發展勞育研究內涵
各高校是教育的保障,勞動教育也是日常教學中重要環節。德智體美勞作為新時代教育新要求,勞動教育定是教育轉變的一大突破口,勞動教育不僅僅只是付出體力勞動,更應該延伸轉化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增強勞動使命感、社會責任感,讓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善于發現自身優勢,感受勞動教育給自身帶來的好處。長此以往,普遍成績為上的教育理念,極大程度削弱勞動教育地位,學生、家長忽視勞動教育重要性,存在扭曲勞動教育觀現象。
當前的攻堅任務,就是不能夠讓勞動教育課程成為“作秀課”僅為了學校特色而成為一種勞動課程。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率先成立勞動教育教研室,各老師間負責相應勞動模塊,站在學生綜合培養目的的主渠道上,更加統一、完整、明確制定學生綜合培養目標,提高學生創新素養,鼓勵學生自覺勞動,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僅如此,還提高師資隊伍、加強經費投入、匹配時間場所,從長遠角度出發進行勞動課程建設,發揚勞動教育內涵,深化勞育研究方式。
六、結語
伴隨時代變遷,學校勞動教育的進程已經邁出一大步,各類高校對勞動教育的搭建已初具規模,但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要有清醒的認知,不能僅將勞動等同于打掃,勞動教育必須轉型升級,適應時代,與時俱進。浙江旅游職業學院“519”勞動育人模式有助于特色型高效系統構建勞動育人體系,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仍需關注例如:師資、課程、社會等問題。相信新時代青年人要始終秉持教誨,為勞動托起中國夢的目標不懈奉獻!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e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2020-03-26
[2] 齊永佳.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策略[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21(12):81-84.
[3] 韓銘 楊志明.高度重視勞動教育切實提升綜合素養——靈武市第五中學勞動教育策略探索[J].寧夏教育,2019(06):6-9.
作者簡介:謝建頤(1992-),女,漢族,安徽合肥人,碩士學歷,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大學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