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作為美術學科,除了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豪感和對美的感受”。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更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出來。要在現代教學中有所突破,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法的更新是“外功”,是電腦中的“硬件”;自我知識的豐富、更新,“情感意識”的修養是“內功”,是電腦中的“軟件”。只有兩者和諧統一,缺一不可,才會“打印”出美妙的詩篇來。
關鍵詞:情感意識;美術學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方面之一,他伴隨著認識過程而產生,是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高級的情感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要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尊感,集體主義情感和責任感。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新異感,以及符合客觀事物審美標準的感受。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學生在情感方面的規律,讓他們在認識過程中或喜、或悲、或贊賞、或欽佩,既有完成任務的喜悅,又有遇到困難的疑惑;既有對美的欣賞,又有對丑的蔑視,那么他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創作熱情,從而使學生身心都能健康地發展。
因此,“情感意識”的增 強,對美術教學的發展,對兒童身心的健康發展,以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那么,在美術教學中如何運用“情感”因素,如何強化“情感意識”呢?
一、真誠地理解,平等地對待
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在應試教育時期被簡單地看成是“授”與“受”的關系,不知折斷了多少想象的翅膀。而現代教學則擺正了師生的關系——首先是朋友關系,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然后才喜歡你的畫,從而模仿你,崇拜你;其次是師生關系,學生把你塑立成心中的“偶像”,一個追求的目標,作為老師,應該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公正的待遇”會讓他們一生留下創傷。因此,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時,既要把這種真誠的,理解的,平等人際關系的情感當做教學的手段,更要當做教學的目的。這樣的教學,才是靈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是豐富的而不是單一的;這樣的學生,才是適應現代社會潮流發展的二十一時紀人才。
二、身體力行,鑄造心靈
當你一走進課堂,幾十雙苛求的眼光望著你的時候,如果你僅僅依靠“豐富”的繪畫技巧和滔滔不絕的“講演”去打動、征服學生。沒有真誠的對話,沒有情感的交流,沒有付諸行動的言語,沒有關心和諒解,有的只是機械的抄襲,訓斥和沉重的課業負擔,那你讓學生繪畫的意義何在,學生的“美的感受”何在呢?因此,成功的美術教學應該像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教師親自拿起畫筆,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情感意識”的五彩顏料,去描繪這奇特的風景畫。雖然各人的技巧不同,畫法各異,但是只要用心表現,沒有學生傷痕的眼淚,有的只是天真的燦爛笑臉,那我們仍然覺得是一幅好的風景畫。
我在教學美術教材第三冊《吃蟲草》一課時,兩個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學姿態和教學手段,從而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一班教學,由于思想上重視不夠,只知道知識的傳授,忽略了情感的滲透,在課堂上只是泛泛而談,結果可想而知——學生只把書本上的圖片“搬到”作業本上,有的干脆“打白條”。這說明學生已經把作業當成應付老師的負擔,失去了繪畫的動力和興趣。二班教學,我分析了一班的情況后,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課堂上用心與學生情感交流,采用多種方法啟發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作欲望,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真相表現,作業“五花八門”,充滿了童真童趣。這說明學生已經把作業當成自我表現的舞臺,把課堂當成傾訴情感的港灣。
三、豐富的表情動作,情感化的語言
小學階段,學生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教師直觀的演示,情感化的語言會讓學生樂于接受。“老師喜歡你這樣”,“你能行”,“再試一試”,“你真是個天才的畫家”等,學生覺得親切、溫馨,知道老師在關心自己。從而由喜歡老師轉向喜歡你的課堂,這是任何說教和斥責無法達到的效果。
我在教學第九冊《黑體美術字》時,考慮到學生目的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同時為第二課時做準備。我特意制作了 版面設計,只有文字,沒有刊頭和美術字,讓學生補充完整。學生情緒一下就上來了,個個躍躍欲試。教師用一個眼神,一個微笑,調動了課堂的情感氛圍。整個課堂教學避免了呆板的說教和枯燥的講解,美術字的用途和種類自然引申出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掌握了本課的知識內容。此時教師又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書寫黑體美術字,學生有的思索,有的躍躍欲試。我就趁此與學生共同討論,使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下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不正是老師課堂上所要尋找的情感體驗目標嗎?
四、多媒體教學的運用,架起情感語言的橋梁
現代教學手段的不斷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更能直觀地參與教學活動,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與學生情感交流的空間和時間。在教學第四冊《去太空旅行》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形象了解太空的景象,我利用CAI輔助教學,制作了一動態幻燈片。運用電腦模擬太空場景,一太空人緩慢地行走,上下左右翻筋斗等,同時學生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心馳神往。教師此時與學生達成了情感的默契,教學效果一目了然。
“情感意識”在美術教學中只是“軟件”中的一個方面,我想借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的美術工作者來開發這個“軟件”,為現代教育教學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麗娟. 談美術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應用[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 2011(10):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