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凱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七年級所學科目增添了一門叫做勞動技術課,而這門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這也就意味著,學生能夠從這個學科當中學到很多應用型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解決自己面臨的一些困難,幫助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以,作為七年級的勞技老師,就要以創新性、有趣味性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迅速帶到本節課的學習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吸收了理論知識,同時也能夠學會有效應用,從而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勞動與技術;七年級教學;后勤管理
所謂后勤管理,就是在某種組織活動背后的相關工作,以服務性工作為主,而后勤管理雖然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作,但要求的專業性并不低,所以想要做好后勤管理,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七年級開展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去提高學生的某種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篇文章就是針對在七年級的教學過程當中,如何構建高效的勞動與技術課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具體如下:
一、以參與后勤管理為載體,加強勞技課程實踐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其學習能力、學習情況以及人格養成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但有些學生在勞動技術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惰性,認為社會上的某些邊工作并不需要自己親自參與,所以,作為初中的勞技老師,首先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勞動,積極參與勞動的意識。在初中開設這門課程,一方面是要從某種程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另一方面,能夠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其次,在老師講解完了相關理論概念之后,就可以以學生參加后勤管理為載體,讓學生積極參與后勤管理,從而鞏固學生在課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最后,通過學生參與后勤管理,幫助后勤老師解決一些困難,從而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某種能力,幫助自己更好的搭建走上社會的橋梁。
二、創新研究教學方法,豐富勞技課程體系
在傳統的課堂上大多是老師單純的講解知識,學生被動的接受這樣的教學模式,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作為初中的勞技老師,就要創新研究自己的教學方法,豐富自己的課堂體系。
首先,老師要深入的了解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出教學計劃。其次,在自己講解了某部分理論知識之后,可以讓學生全面了解后勤管理這個工作當中的方方面面。然后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到后勤管理的某些工作,進而有針對性地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最后,老師與學生再回到課堂上,由老師來總結評價學生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各種表現,對表現好的同學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對表現不好的同學給予相應的糾正和意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進步。
三、豐富勞動課內容,加強理論聯系實踐
經由大量的數據表明,單一的教學內容,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而且也不能夠滿足學生的某種學習需要,所以,作為初中的勞技老師,如果一味地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那么,就會讓學生在開始接觸這門課程的時候,就對這門課程產生厭煩感,那么針對這個現狀,老師就應該豐富自己的課堂內容,以趣味性的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以實踐性的活動課堂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
首先,勞動與技術課可以打破集體上課的這種形式,可以把學生放置在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情境中,學生放置在整個教學活動以及實際操作的中心地位,以學生實踐操作為具體內容展開教學活動,并針對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遇到的各種困難給予針對性的解答。其次,勞動課是一門緊密聯系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的課程,老師并不能夠單純的站在講臺上講解知識,而要與學生一起具體工作,比如參與后勤管理工作,在師生共同工作的過程當中以自身的勞動活動作為榜樣,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積極的參與后勤管理工作。最后,在學生實際參與到后勤管理的工作當中,明白后勤管理這個部門對于整個活動的組織的關鍵作用,從而感受到后勤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都能夠以認真、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勞動與技術課上的知識內容,在提高自己的服務意識的基礎上,加強自己的服務能力,鞏固自己的相關方面的能力,進而進一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不再成為傳統教學下的“書呆子”,而是能夠適應社會的全面發展型人才,去更好的服務社會。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勞動技術課在初中這個階段開展是十分必要的,他不僅可以讓學生在從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也能夠引導學生去發現社會上的各種工作背后的艱辛以及獨特的魅力,因此,作為初中的勞技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廣泛的理論知識,為學生的實踐活動打下扎實的基礎,還要引導學生去具體參與到某項工作當中,去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加以改正和修改,最終到完善并自我提高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廖澤第.鄧小平的宏觀教育思想[J].廣西教育,1997.
[2]劉賽.改革開放以來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階段及發展趨勢[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4.
[3]陳世潤.王婷.習近平勞動思想探析[J].學習論壇,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