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萍
在人的交往過程中,人們(特別是低年齡的孩子)往往是通過情緒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喜怒哀樂是伴隨人的一生的不同情感體驗,幼兒成長過程中,由像一張白紙時的懵懂無知,逐步發展到擁有豐富的情感,產生了情緒。
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矛盾沖突是難免的。但俗話說的好,問題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解決,而解決交往中問題的能力叫做社會能力。想想你最近與你的配偶、同事、朋友、孩子之間出現問題時,在解決他之前是有什么感覺?焦慮、生氣、憤怒、擔心、失望、沮喪嗎?再回想一下解決它之后的感覺,是放松、開心、驕傲嗎?還有,如果接二連三的問題沒法得到解決時且一直處于這樣的狀態,你的心情會是怎么樣呢?你可能會做些什么?或許你會無助感倍增,甚至開始做出一些令人無法接受的舉動。
有人會認為,問題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嚴重。來看看一個前不久發生在北京的真實案例。有一個大概初二的小男孩,平常學習成績特別好,很少出錯。但有一次跟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一塊兒干了一點調皮搗蛋的事,后來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去談話。被批評后,老師還要求他們寫檢查,罰他們站了一節課,那個調皮搗蛋的家伙覺得無所謂,后面就沒事了。但是,這個成績一直特別好的小男孩受不了了,因為他一直是別人心目中的好孩子,結果竟跳樓自殺了。專家們一致認為,這孩子是典型的只關注了學習能力但缺乏社會能力的孩子。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這次我對幼兒家長進行了一次幼兒的同伴交往中沖突行為的觀察調查,調查中,有這么一個簡單的場景,比如你的孩子搶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別的小朋友和家長當然會生氣了。這時候你會怎么辦?有的家長會說,“這是孩子自己的事,不用管他。”特別是在自己的孩子沾光的時候,覺得沒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這種做法是不管它;第二種,對孩子說,“你還給人家,我數三下,一、二、三,”這是控制型的家長;第三種方法,“別搶了,別搶了,走,媽媽給你買一個,”這是賄賂型的做法。這三種方法其實都不對,那么有沒有好的辦法呢?那就是我們之前說的,你要培養他學會去認識自己和別人的感受,解決這些社會問題的能力。
據說一些日本的心理學家,拿一些圖,圖上畫了很多小孩的表情。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憤怒,等等。他們把這些表情圖拿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辨別這些人的表情,結果發現:那些經常欺負人的小霸王,大部分都分辨不清楚這些圖上畫的表情,他們會說一個看起來很生氣的人很正常,“他挺好的呀。”或者說:“他很高興?!彼麄兎植磺暹@個人的表情是什么。因為這些孩子從小就經常被人忽略感受,一個小時候經常被別人忽略感受的人,長大后也常常會忽略別人的感受。就像我們很多家長,甚至老師。在教小孩的時候,小孩子摔倒了,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要哭,起來,要勇敢?!碧貏e是在男孩子難過哭得特別厲害的時候,父母總會說“哭有什么用?”不讓孩子哭,所以孩子越哭,父母就越生氣。這樣往往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他學會了忽略別人的感受。所以,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他玩看圖游戲。比如看到圖上的人問他是什么表情,現在他的心情怎么樣?比如,剛好看到光頭強跟熊大熊二打架,打架后,作為大人們,作為教育者,可以問小孩:“現在光頭強是怎么想的,他是什么感受?”這時候我們要教會他們幾種基本情緒用什么詞語表達?如開心、傷心、生氣、憤怒、驕傲、沮喪,甚至寂寞、空虛這些詞,幫助孩子慢慢理解這些詞??磮D游戲是一種方法。通過看圖看動畫片,時刻問他。甚至可以擴展到生活中的觀察,借此幫助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還有一個方法是討論感受。就是跟孩子討論他的感受。就拿上面跟大家講到的搶玩具的場景。我們回憶一下,比如,你想要明明把玩具跟紅紅分享。他說,“我不,這是我的玩具。我不愿意跟他分享?!比缓竽愀髅髡f,“要不你就別要了,這個給你?!蹦氵f了另外一個玩具給紅紅,紅紅還是說“不行,我就要?!眱蓚€幼兒都不愿意。“你們要學會分享,知道嗎?給紅紅玩。你們倆分享玩具才會好玩,不分享怎么會好玩呢?快分享!”“就不!”“你這孩子怎么不聽話,真是的,分享,我數三下,一二三。你給我分享!”好了,你從他手里拽了過來,給了紅紅。明明哇的哭了。這樣你讓孩子學會了什么叫分享了嗎?學會了。他說,“我知道,分享就是把我的東西搶給別人,我討厭分享。”這樣只是大人粗暴的替孩子解決問題,不是孩子自己解決。結果還是什么都沒有學會,只留下了不愉快的分享體驗。
那么怎么培養孩子解決沖突的能力呢?當孩子出了問題,應該真正讓他們學會怎么解決問題。經過試驗,有一種方法和步驟,我屢試不爽。
第一步,首先問大家發生什么事了?明明說,“我不想他要我的玩具。我不給他,這是我的?!奔t紅說,“我想要他的玩具,特別想玩?!钡诙?,要問對方的感受如何?“那你們倆現在有什么感受?”他可能就會說,“我不高興,”“那你呢?”“我也不高興,”兩個人都不開心。第三步。咱們今天再去玩是為了高興還是不高興呢,咱們要開開心心的一起玩,誰能開動腦筋想一想怎樣才能讓大家都開心呢?這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就很可能被調動起來。因為孩子最喜歡游戲了。如果雙方提出了辦法,我們最好認真地拿筆和紙把他們的辦法寫下來。“如果這個辦法不行,還是不高興,還有別的辦法嗎?咱們再試?!钡鹊矫髅髡f了,“那我這個可以給他玩,但他要還我?!比缓蠹t紅說,“我玩,我再還給你,我還可以把我的小玩具給你玩?!薄昂芎?,來,我們試試看?!边@時候問“現在你們兩個人的感受怎么樣,開心了嗎?”“我挺開心的,”“你呢?”“我也挺開心的?!弊詈笠徊?,也關鍵。記得問孩子們,“你們知道剛剛你們的行為叫什么嗎?你們剛剛的這個行為就叫做分享?!蹦銜l現孩子們此時才算真正的學會了什么叫分享。因為這是他們做到的,同時他們感受到了分享帶來的快樂。
幼兒交往中的沖突問題有很多,在幼兒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教會幼兒認識各種情緒,理解他人的感受,想辦法解決自己同伴交往中的沖突問題。要教育好幼兒,離不開對幼兒自我情緒的認知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幼兒學會了如何解決沖突問題,管理自我情緒,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會是幼兒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帶著這筆寶貴的財富,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