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婷 王茂樺 伏皓生 馬恩毅 吳阿支 連虎虎
摘要:文章以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溫江、都江堰三校區的在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四川農業大學校區間學生體育消費情況進行對比研究。掌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特征信息,為其他高校提供借鑒。使學校建立良好的校園體育環境,正確引導學生形成有益于體育及身體素質培養的體育消費傾向。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消費;對比研究
1前言:
《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強化體育產業要素保障,激發市場活力和消費熱情。而大學生體育消費是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農業大學有三個校區,通過對比研究三校區間學生的體育消費的情況和特點,分析出存在問題并提出改進方案。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四川農業大學三校區學生體育消費動機
表1所示,雅安校區學生的消費動機都集中在直接參與體育活動中,證明雅安校區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更多;而溫江的體育消費動機涉及更廣,說明溫江校區所在地經濟水平高地理環境優越,影響著大家的體育消費觀念和消費動機。都江堰校區的學生體現在“學習或健身需求”上,說明該校區的學生體育消費被動。
2.2四川農業大學三校區學生體育消費類型
2.2.1體育實物型消費
體育實物型消費包括“購買體育明星周邊”、“購買體育裝備(含衣服)”。根據表2顯示,三校區共有89個樣本在體育消費方面的支出都是實物型消費。
2.2.2體育參與型消費
體育參與型消費主要有體育收費場所門票、購買體育彩票。雅安在收費體育運動場地的消費明顯多于溫江和都江堰。選擇參與型消費的樣本更多的集中在雅安校區。
2.2.3體育觀賞型消費
體育觀賞型消費主要有“購買體育雜志、報紙類”、“觀看運動隊(員)比賽”。數據說明雅安的體育氛圍較其他兩校區濃厚,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高。
2.3四川農業大學三校區學生體育消費金額
數據顯示三校區學生的月均生活費在1000元到1500元之間的占樣本總數的65%。樣本中雅安月平均生活費位于1000元到1500元這一范圍內的占樣本總數68.1%;溫江占63.6%;都江堰占33.3%。都江堰校區在1500元及以上的占66.6%。這說明我校大多數學生的生活水平都在中高等水平。表4結果顯示除雅安校區中有37.4%的樣本月均體育消費金額大于100元,溫江校區和都江堰校區的多數人都處于100元以下。反映了我校整體體育觀念發展不深入。
2.4四川農業大學三校區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因素
2.4.1產品本身
結果顯示,三個校區中影響學生體育消費較大的兩個因素是高性價比和實用性,在實際消費中不易產生偏激的消費行為。雅安的學生在“性價比”、“舒適度”、“實用性”的選擇人數都較多,這與雅安校區體育活動較多有關系,同學們更加注重體育產品的實用性來滿足自身參與體育運動的體驗感。反觀“價格”,溫江和都江堰的樣本選擇數為0,這與前文中這兩校區生活水平較高有一定關系。
2.4.2觀念對體育消費的影響
大學生體育消費也受到其運動習慣和家庭朋友的影響。體育心理學提到影響人們堅持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社會環境因素。研究發現多多數人不喜歡單獨鍛煉。有配偶或有家庭支持的成年人比沒有家人支持的個體更能堅持活動。另外成都地區經濟發達人們的消費觀念較開放,愿意在體育消費上有更多支出。
2.4.3地理位置對體育消費的影響
成都以17716.7億元的經濟總量位居特大城市第一位。而雅安2020年生產總值為754.59億元,遠遠落后于成都。溫江和都江堰雖同屬成都,但溫江在成都四環與五環之間,都江堰卻位于六環,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經濟發展速度溫江都高于都江堰,因此都江堰的體育消費水平也受到制約。
2.4.4體育氛圍與設施對體育消費的影響
雅安校區學生認為體育消費場所是充足的,校內的體育氛圍也足夠。溫江和都江堰經濟發展水平高,前衛的觀念促進了體育消費。雅安校區中有體育學院所以場地設施全面,能滿足體育運動需要,校內體育氛圍也更濃厚;但多雨的天氣和室內體育場地欠缺存在消極影響。溫江校區由于經濟水平的影響,其場地建設條件更好。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雅安校區中影響學生體育消費的是產品本身,地理位置與經濟水平制約了消費水平,但其場地設施完備、氛圍濃厚。溫江和都江堰校區所在地經濟水平對體育氛圍有積極作用,促進體育消費。
3.2建議
3.2.1深入培養體育觀念與體育消費意識
利用校內外新媒體宣傳體育文化;增加校內體育活動;開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教學以學生培養體育興趣為主,潛移默化中使體育消費觀念深入人心。
3.2.2完善硬件設施,激發參與積極性
加強體育設施建設,破除天氣對學生鍛煉的消極影響,以良好的鍛煉環境吸引更多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降低場館收費,科學管理,引領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
3.3.3加強引導,鼓勵體育消費
開設講座引導正確的體育消費心理,開展相關的有獎競答,鼓勵學生進行合理的體育消費,防止盲目從眾攀比的消費心理。
3.4.4加強校區間的交流
加強校區間體育文化交流。開展運動聯賽。增加體院學生到另兩校區交流的機會。讓體育類學生為三校區內其他專業學生設計體育鍛煉方案。提高非體育類專業學生的體育參與度和認可度,增加體育消費。
參考文獻:
[1]肖旭.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及影響因素——以銅仁學院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0(12):238-239.
[2]熊明霞,李賓,盧小倩.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分析及建議——基于湖南科技大學的調查[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9):40-41+195.
[3]王佳慧,席岳琳,席賓,韓仰熙.京冀大學生體育消費對比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9(06):102-103.
[4]張世敏,徐淑霞,馬文瑛,高玉千.當代農業院校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及消費引導[J].大學教育,2013(15):88-89.
[5]路朋. 佳木斯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1.
[6]曾敏,彭博.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調查與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3(01):84+86.
[7]王曉紅,魏永,馬彪,龐博,徐平.基于四川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分析探索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5):3-5.
課題來源:四川農業大學學生科研興趣計劃(項目編號:2021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