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薇
摘要:在實施高中班級德育管理活動的時候,班主任要重視環境的作用,應用多樣策略構建物質環境、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使學生受到環境的積極影響,形成良好認知,踐行良好行為,強化自身發展效果,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任務落地生根,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班級環境構建;實現環境育人;德育管理策略
一、建設班級制度環境
古語有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完善合理的管理制度,是班級管理不可或缺的前提保障。然而,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很多學生對于班級的管理制度卻缺少認同的態度和遵守的自覺。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這種制度只是班主任管理學生的工具,沒有凝聚學生的意愿和心聲。為了轉變這種局面,班主任應該秉持民主管理的原則,讓學生共同參與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與維護,使民主自治成為一種班級文化,從而強化班級管理。
例如,新生入學的時候,班主任就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針對學習、紀律、衛生、禮儀等班級管理細則征求學生的意見。首先,問卷調研。班主任可以向學生下發調研問卷,針對班級管理的制度及方法詢問學生的意見。其次,個別談話。對于一些在班級管理中有經驗或有想法的學生,班主任可以與他們展開個別談話,傾聽他們的心聲。最后,集體研討。結合問卷調研和個別談話的成果,班主任可以跟學生展開集體研討活動,并共同制定班級管理試行方案,要求學生按照方案規范自己的言行。在此基礎上,班主任可以通過委派制、競選制、推舉制、輪崗制相結合的形式,讓全體同學都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責任感與自覺性。到了學期中期,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試行的班級管理條例及方法進行討論,保留好的部分,剔除不好的部分,補充缺失的部分,形成較全面而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案。在整個過程中,班主任充分尊重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地位,不僅營造了民主自由的班級文化,更通過這種文化,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
二、完善班級物質環境
物質環境是班級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直接進行互動的育人資源,還是班主任首要構建的環境。在進行高中班級德育管理的時候,筆者從如下幾個方面做起,構建育人性的物質環境。
(一)裝扮墻壁
墻壁是教室物質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日常進行互動的對象。在參與班級活動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會有意或無意地與墻壁進行互動。心理學研究表明,當教室中的墻壁上空無一物的時候,整個教室氛圍是沉悶、壓抑的。學生在體驗班級活動的過程中,會因此產生不良心理問題,甚至會逃避班級活動,影響自身發展。改造、裝扮教室墻壁,使教室墻壁具有特色,改進了空白墻壁的不足,是有效構建物質環境的主要途徑。所以,在組織高中班級德育管理活動的時候,筆者和學生對教室墻壁進行了裝扮。
例如,筆者帶領學生將教室中沒有窗戶的那面墻壁裝扮成了“每月之星”的展示區。在該區域,筆者和學生一起將一月內學習進步、行為良好的學生的照片以及其良好的表現出來,自然而然地呈現出學習榜樣,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氛圍。學生在日常觀看展示區中的內容的時候,內心深處會受到觸動,自主地將有進步的學生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主動地向榜樣學習,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提升自身的發展水平。再如,筆者會在高三班級的空白墻壁上張貼“勵志標語”和“高考倒計時”提醒牌,這樣可以對學生起到激勵和警醒的作用。
(二)改造角落
角角落落,同樣是教室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在實施班級德育管理的過程中進行改造的場所。以教室后側角落為例,大部分班級將其作為清掃工具收納區,指導學生將所有的清掃工具擺放到那里。盡管班主任提出了整齊擺放的要求,但事實上,清掃工具沒能得到整齊地擺放,導致角落混亂。同時,學生也會向角落里丟放垃圾。在日常參與班級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這樣的角落環境互動,自然而然地會受到消極影響。對此,在構建物質環境的時候,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改造角落。
例如,筆者在德育管理實踐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在教室里后側的角落里擺放一個櫥柜,要求學生將清掃工具擺放到櫥柜中,如此保證了角落干凈。櫥柜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筆者還和學生一起改造櫥柜。如在櫥柜上作畫,寫詩,使得櫥柜具有文藝性。在櫥柜的作用下,整個教室里也充滿著文藝氣息。學生在體驗班級活動的過程中,自然會受到如此良好環境的影響,推動自身的有效發展。
再如,筆者會在教室的前側擺上盆栽或插上鮮花,希望學生能夠像這綠植一樣煥發出勃勃生機。在凈化空氣的同時,更希望學生能夠熱愛生活,看到這點綠意盎然能夠頓覺得在高三有點苦的學習生活中也可以很甜。筆者一直堅信只有美的環境才能培養出美的人。
三、構建班級文化環境
蘇霍姆林斯基曾用“最終連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強調環境對于學生教育的重要性。誠然,真、善、美的環境不僅能夠帶給學生精神享受,還能夠給予學生思想熏陶,是優化班級文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強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因此,筆者建議高中班主任抓住以下幾個重要環節,美化班級環境,優化班級文化。
例如,班主任可以每學期給學生設定一個黑板報的主題,并要求學生每周設計新的板報內容,裝飾班級環境。比如,高中某一個學期的板報主題為“法治社會建設”。圍繞這個主題,學生設計了“法律知識普及”“做遵紀守法公民”“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等板報內容。通過創作和閱讀這些板報,學生能夠在不知不覺之間養成自覺自律的習慣,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提高自身在班級活動中的自律性,從而大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再比如,班主任鼓勵學生共同設計班徽,并將班徽制作出來懸掛到講臺兩側。某班級人數為42人,班級為一班,于是,同學們集思廣益,對于4、2、1三個數字進行巧妙設計,跟班花圖案——梅花結合到一起,組成了本班的班徽。每當這個凝聚著全班智慧和全員情感的班徽出現在學生眼前的時候,都能夠提醒他們,我們班42名同學是一個團結的整體,他們像梅花一樣傲雪而立,堅強不屈。可見,此時的班徽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裝飾物,而是激勵學生團結與奮進的“催化劑”。這兩個案例表明,班主任可以通過美化班級環境來優化班級文化,強化班級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應積極探索優化班級文化的途徑,并以此為切入點,尋求加強班級管理的方法。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幫助廣大班主任從優化班級文化的視角,拓寬工作眼界、創新工作方法、強化班級管理。
參考文獻:
[1] 管玉紅. 高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J]. 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2019(8):0066.
[2] 羅文斌. 試論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的滲透策略[J]. 明日,2019(40):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