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在即,“家校社”共育成為焦點。2021年12月28日晚,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姚訓琪作客網絡直播間,和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一起暢談素質教育、家庭教育、高質量親子陪伴等當下教育熱點話題,為家長們支招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長。
這次直播,也拉開了“家校社共育公益直播系列活動”的序幕。活動由廣東省婦女聯合會主辦,廣東省青少年網絡協會、廣東省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廣東省家庭教育研究會聯合承辦。
何為“教育的本質”?幫助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姚訓琪將華附比喻為一個“大森林”,孩子們在“大森林”里探索不同的路徑邁向出口,“有人是走的、有人是跑的、有人是飛的”,華附希望給每個學生成長提供更多的機會。姚訓琪說,華附除了強調學習外,也很愿意讓孩子花時間去錘煉意志品質,去發展體育、藝術及其他愛好特長,本學期已開了超過180門選修課。
杜蘭認為,只有具備較好的非智力因素,孩子的智力因素才能得到相得益彰的推進。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姚訓琪認為,是要幫助孩子發現并成為最好的自己。
杜蘭認為,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非常重要,教育最重要的是去喚醒和加強年輕人的精神力量,從而激發他們潛在的創造性心理力量。
如何開展“家庭教育”?要“秀恩愛”更要“做榜樣”
姚訓琪認為,家庭教育的重點是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要注意兩個關鍵點,一是家庭和睦和諧,父母之間關系要融洽,甚至可以在孩子面前“秀恩愛”。二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父母要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姚訓琪提到,所有家長都關注的“手機管理”問題中家長以身作則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家長一定要管好自己使用手機,你千萬不要說讓孩子不玩手機,你自己在那玩手機,(如果這樣)你所有的道理、要求在孩子心目中那是不可接受的”。
以身作則什么時候是最好的時機?姚訓琪說,兒童成長不同階段都有“重要的他人”,最開始是父母、小學階段是老師、后來是同伴,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的他人”角色中,排序不斷下降,榜樣的力量當然是越早樹立越好。
杜蘭提到了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那句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她認為,應該從家庭本身開始營造非常好的氛圍。杜蘭舉例說,身邊有很多朋友,把客廳電視拆了,改成書架,家里隨處都能閱讀,在父母的榜樣引領下,孩子自然慢慢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如何高質量陪伴?“黃金時間”凝固美好記憶
姚訓琪認為,家庭教育中,“高質量陪伴”不只是體現在陪孩子做作業,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在人格、身心健康方面的發展。他提了三個建議:第一,能夠回家的時候,別磨蹭。第二,珍惜和孩子的晚餐時間,晚餐后留出固定時間聊最近進展。第三,在孩子生日等重要人生時刻,要準備小禮物為他帶來驚喜。
杜蘭認為,我們要創造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黃金時間”,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做她喜歡的事情,通過這樣的“黃金時間”營造出一種畫面感,這種畫面感能夠讓孩子記一輩子。她談到對女兒的教育理念,在“戰術上”不可能陪伴上每一節課;但在“戰略上”,會和女兒約定要看什么書、交什么朋友、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達到什么標準,“我希望能給她打開更多的窗,讓她在童年的時候見識更多,未來有更多的選擇”。
如何應對“叛逆期”?青春期家長做好四件事
青春期的孩子最難管,姚訓琪認為家長要做好四件事:
第一,睜開眼,多看看孩子的優點,并且夸出來,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來自外界的肯定和表揚。
第二,打開耳,學會傾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成年人來看待,孩子可以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
第三,管住嘴,如果10分鐘時間,媽媽說的話占了60%,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超過90%,可能家長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了。
第四,邁開腿,當孩子面臨的困惑得不到幫助時,孩子征求家長意見,家長要提供“腳手架”幫助他。
對“腳手架原則”,杜蘭深有同感,她說,給孩子的任務難度是在孩子可以夠得著的范圍內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能力、有進步的動力,通過“腳手架原則”不斷從正向激勵中獲得這種感受。
如何緩解教育焦慮?“把兒子當女婿培養”
“許多家長會有焦慮感,從根源上來說,是他們沒有弄清楚自己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
姚訓琪提出了換位思考來緩解焦慮,“我經常跟家長講,把兒子當成女婿來培養,把女兒當成兒媳來培養。不要老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所以焦慮的家長要多關心一下自己,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去豐富自己的‘世界’,當你自己有了朋友,有了其他關注點,孩子也會輕松一些”,杜蘭認為,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一輩子,“你不需要成為我,也不需要接近我,你按你的方式和世界取得自洽”。
如何“家校社”共育?厘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邊界
“不學習母慈子孝,一學習雞飛狗跳。”面對讓大多數家長都頭疼的難題,姚訓琪支招家長,首先要厘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邊界。
姚訓琪認為,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應該是學校來承擔主要責任,家庭發揮配合輔助的作用。“知識學習、技能提高要交給學校來做;家庭氛圍的營造、學習習慣的養成要交給家長來。只有分清楚,才能減少對孩子的壓力。”與此同時,姚訓琪認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目標一致,要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對學習保持興趣,能夠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
杜蘭表示,她深切感受到“得家庭者得教育,家長是資源、是盟軍”,學校家庭社會各方應當共同努力,調動起一切積極力量,促進孩子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