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敏華
【摘要】本文結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通過六個“要”提出了提升班主任管理的方法及策略。只有不斷實踐,不斷優化方式方法,才能提升班主任日常工作管理水平。
【關鍵詞】管理;策略;方法
班主任既然負責教學,也要處理日常的事務,事情多而繁雜。在班級工作中,班主任若能巧妙運用一些策略方法,處理好個人、家庭、工作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的現象出現。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可利用“六要”法來提高班主任工作管理水平。
一、管理要先嚴后松
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擔任班主任工作時,多數班主任開始覺得學生挺聽話,不搞事,自認為班里的情況良好。這也是事實,因為學生對新班主任不熟悉,也處于觀察階段。因此,班主任很容易放松要求,這會使得班主任陷入管理的誤區。事實上,上任伊始,班主任就一定要嚴抓,寧愿開始辛苦一個月,后面輕松幾個月。否則,會也出現輕松一個月,后面辛苦幾個月,也沒有把事情做好的情況。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自己先做到。布置的工作要有檢查,有獎有罰。
二、心態要保持良好
有的班主任見到難管的學生,心里很緊張,辦法也不多,總會在不經意間埋三怨四。其實,與其這樣,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比如,自己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調皮的學生信服自己,要讓學生做到,自己就一定要去了解學生、要去想辦法、要去請教他人等等,而這些過程,正好是一個班主任成長的過程,若轉化成功,一定會有成功的喜悅。既管好了學生,又給自己帶來了快樂,這難道不是“雙贏”嗎?可見,心態很多重要,任何時候都要學會自我調節。
三、習慣要從小抓起
學生的行為規范,要從“小事”抓起。特別是對于小學生,隨地亂扔東西、吃零食、課桌面物品的擺放、書包整理等。抓好兩讀:要求學生提前3分鐘到教室,不在走廊亂跑;不在課室吵鬧、喧嘩、走動。
作為班主任,對于違紀學生,及時處理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并有深刻認識:做錯了事,就該負責。當然,也不是說學生一做錯事就一定有處罰,輕微的可以口頭教育,給他改過的機會,班主任要把握好時機,用好獎罰制度。
四、活動要積極參與
班主任工作,大部分都得親力親為:有些是非得自己親自出馬的,有些是學校規定要做的,比如一日看兩操。有的老師把看兩操當成班主任的一種額外負擔。首先,這是觀念上的一種錯誤,學生需要活動放松身體,教師必須要看管。這時候,班主任不妨與學生一起參與運動。這樣,即看管了學生,也鍛煉了自己,真可謂一舉兩得。
五、制度要推陳出新
記得有一年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在實施學生的操行量化管理時,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也許是學生慢慢長大了,又或是畢業班的學生思維成熟了點,能主動參與做好事的學生不多,無論怎么去鼓勵,只有那么幾個同學在堅持。后來,我通過學生調查了解到,造成這種現象原因在于量化管理制度。因為我將學生的基礎分定為80分,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獎罰,即做好事加分,違紀減分,學生大都自覺遵守班規校紀,因此最后的操行分基本都會在80分以上,學生不需要通過主動做好事也能獲得加分。針對這種情況,我對操行量化的規則進行了調整:將每個同學的基礎分定為0分,而作業、衛生、出操等等項目均以加分的形式進行,這樣一來,學生只有通過做好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才能獲得加分,否則,自己的分數會原地不動,而別人在不斷地加分,到時落后的就是自己。通過實施新規則以后,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所以,當班主任方法要多種多樣,而且要善變。
六、時間要合理安排
有一些班主任總有這樣一個習慣:寫學生評語喜歡在期末最后一個星期動筆,平時絕不動手。如果這樣,那肯定很忙,因為期末本身事情就多。而這些工作,盡量提早一兩個月去做,每天只需寫幾本,任務少,動腦少,寫起來輕松。把班級事務分“輕重緩急”來處理,不能凡事都當“急事”對待,應該“急中有緩”“緩中有急”。
班級的管理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特別在疫情期間,一些工作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班主任也經歷了這種嚴峻的考驗。上面列舉了一些管理班級的一些經驗看法,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班主任不斷去嘗試、改革、創新,需要對外部環境作出調適。如果總是沿用老一套經驗,那就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只有各方面的工作做到統一協調,管理起來才會感到輕松,班級才會和諧充滿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