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華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小學音樂課堂班級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然后分析了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合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一種強調群體合作的歌唱藝術形式,要求學生在合唱中做到音量和諧搭配、音色平穩有力。最終讓我們教師可以采用班級合唱教學的這種教學方式。因此,本文將針對小學音樂班級合唱的教學方法的措施進行簡單的論述。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班級合唱教學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教育不僅要注重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更強調學生綜合素質和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音樂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其教學改革逐漸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素養方面的培養,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說,是不能夠忽略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為了能夠將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的發揮出來,就應當將教學方式進行改變,目前比較受推崇的就是班級合唱教學法。
一、合唱教學方法的意義
1、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導致在音樂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在唱,學生在欣賞,長期發展下去,學生會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目前,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音樂教育采用了合唱教學法,豐富了音樂教師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是將音樂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完美體現,這樣一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了有效地提高,還對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音樂素養主要包括和聲、節奏、聽音、讀譜、音樂史及音樂欣賞等方面,合唱教學涵蓋了所有方面,學生通過合唱教學可以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歷史,并且掌握和聲、節奏把控、聽音及讀譜等能力。利用“獨唱”、“輪唱”、“小組唱”、“班級合唱”、“合唱小社團”等開展各項活動,這樣以個人、小組、集體的形式開展歌唱比賽,使得全校師生得到重視,用歌唱來發揮個人與集體的力量。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將教師的教學形式進行了改變和豐富,然后就是幫助教師有效地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同時對音樂教材中的內容也是一種豐富,讓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幫助學生充分感受到教材中的音樂所表達出來的情感。
3、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小學音樂的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運用合唱教學的方法是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主要體現在,小學生在參與合唱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還有可能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對音樂的喜愛,還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音樂潛能。另外,教師積極帶領學生投入合唱,可以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增加集體意識,還能將音樂中的情感放大,比如說,花城版六年級下冊的音樂課本中有一首歌曲是表達愛國之情的音樂,歌名叫《長城謠》。該歌曲創作于抗日時期,學生在合唱這首歌曲的時候,只要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將歌曲中的氣勢歌唱出來,就會激發學生的濃厚的愛國之情。
4、擴寬學生想象空間
合唱藝術需要表演者融入個人情感,將作品內涵準確的展示給聽眾,在小學合唱教學中,很多作品都充滿了豐富的情感內涵,通過合唱教學可以擴寬學生的想象空間,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合唱《送別》這首作品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閉上眼睛傾聽,用心靈感受歌詞創設的意境,“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并且鼓勵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構建相應的畫面,進而在表演中更好的表達歌曲內涵。
二、合唱教學的有效法
1、實踐中不斷創新合唱教學
在開展班級合唱訓練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加強音準練習,在掌握歌曲作品規律性的同時,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并且準確運用形態、力度及聲色表達歌曲內涵。受小學生的年齡的影響,大多數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不高,但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會掌握一定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演唱的方法。
2、培養教師的合唱指揮能力
眾所周知,合唱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齊唱一首歌就可以的,還需要音樂教師進行指揮,以及幫助學生將歌曲中的情感準確把握。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的合唱指揮能力往往是存在缺陷的。所以說,學校方面應當對音樂教師的合唱指揮能力進行培養,讓教師能夠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合唱教學,正確指導學生,讓每一節音樂課的合唱效果都達到最佳,另外,教師具有合唱指揮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音樂素養。
3、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
教師在開展課堂班級合唱教學,需要立足于學生需求,認識到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其作為創新的立足點和出發點,幫助學生樹立音樂學習自信心,在突出其主體地位的同時,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當與學生之間展開多種多樣的互動,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不單單局限于師生之間的配合,還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積極鼓舞學生敢于歌唱。
在班級合唱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輕聲發音抒發對作品的理解,在演唱中做到音色透明、聲音通常,提升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并且養成腔、字、聲、氣的正確運用方法,通過和諧的音色展示作品的情感和情緒;其次,教師應引導學生加深對自身角色和地位的理解,在合唱中做到協調統一,與同伴加強合唱配合;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把握作品的音色、節奏及旋律,教師需要注重為學生講解作品的風格、結構、題材及創作背景,幫助學生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并且采用相應的表情、力度和速度進行歌曲演繹。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入音樂教學的環境,還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集體氛圍感,讓學生在體驗過合唱之后,就會受到音樂魅力的震撼,就會讓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上升到另一個層面,從而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的發展和提高。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小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22):123-124.
[2]韋娜.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展開模式[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