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利
有人說,學生的眼睛,清澈、干凈,能予人慰藉。每當我經歷了一天的繁重的工作之后,只要看到學生們那一雙雙善良、充滿朝氣的眼睛,渾身的疲倦便一掃而空,心情也自覺地放松起來。我想,這便是我喜歡教師這份工作的原因吧。
在眾多學生之中,我格外喜歡一名少女的眼睛。她叫小陶,是我帶的四年級班上的孩子,長相可愛,明媚的眼睛里盛滿了童真,看著她的眼睛,就好像看著這個世間最美麗的寶石,純粹、無雜質、熠熠生輝。小陶的家庭有些特殊,父母離異,一直以來都與奶奶生活在一起。她的性格內斂、不愛說話卻十分乖巧、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打掃衛生也很仔細,做事從不馬虎,是一個不讓人操心的孩子。
在進行網絡授課期間,我發現小陶經常不交語文作業,起初我以為是她不擅長手機操作,沒人指導她怎么使用手機寫作業。于是私下里通過視頻教她操作。可是隔天,她依然沒有完成。我有些憤怒,可一想到她的家庭,又不覺心軟起來,這是一個苦命的孩子,我不忍心過多苛責于她。于是溫柔、耐心的詢問她是什么原因。“小陶,為什么今天又沒有交作業呢?是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你沒有聽懂,還是作業難度太大呢?沒關系,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老師和你一起解決困難好嗎?”可是屏幕對面的小陶,只是黯然低著頭,不說話,像一座沉默的雕塑。無論我怎么溝通,她都不愿意敞開心扉,與我交流。這讓我舉足無措。離異家庭長大孩子,大多數比較敏感、脆弱,我害怕自己的言行會傷害到她,從而令她對學習更加產生恐懼心理。我只能對她說“小陶,不管作業質量怎么樣,咱們先完成好嗎?先完成,再完美。有問題,老師課后一一教你,咱們一起加油!好嗎?”可是小陶依然不說話,眼神暗淡無光。第二天,小陶一如既往的沒有上交語文作業……我說不出來是什么感受,有憤怒也有無奈,更多的是一種力不知道往哪里使的無力感。她將自己封閉了起來,我無法知曉她的想法,更無法幫助她……直到那一天。
那天早上晨讀時間,我隨機點了小陶名字,讓她當眾詩歌朗誦。沒想到她突然低下了頭,我以為她不愿意,準備開口。突然傳出來一陣激昂、振奮的音樂,原來是小陶播放的,她剛才低下頭是在手機上尋找音樂,隨后小陶開始了詩歌朗誦:“一雙矯健的翅膀,像鳥兒一樣,那時,可以展翅高飛,飛向大陸,任意翱翔......”
她的聲音清亮,如同黃鸝的脆鳴;她的節奏昂揚;如同嘹亮的號角;她的表情堅定,如同英勇的戰士!她把詩歌的情感完全融入到朗誦之中,讓人仿佛置身如詩歌的情境之中,渾身熱血激昂!她朗誦得太好,太出乎我的意料了!
這不像我認識的小陶,平常的她害羞、內斂,像一只縮在角落的小貓。現在的她,像一只自信、美麗、煽動翅膀的天鵝。那一刻我承認,自己被震撼到了。震撼之余,又有些開心,我開心的是見證了她最閃耀的時刻,她臉上的自信令我動容。待她朗誦結束之后,我熱情的鼓掌,發出最真誠的贊美:“小陶,你真棒,這是我聽到過最好的朗誦。”同學們也從震撼中清醒過來,跟隨我一起鼓掌,向小陶致以最熱烈的贊揚。小陶在掌聲中不好意思的低下頭,雙頰通紅,我能瞧見她的眼眶有些微濕。“這是一個很少受到贊揚的孩子”我內心想,一瞬間,我仿佛找到了游入她心扉的入口。于是,我對她說“小陶,你能答應老師,明天繼續當眾朗誦嗎?”小陶害羞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小陶身著古裝,華麗得出現在了視頻里,并給大家朗誦了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小陶充滿感情的朗誦完這首詩,眾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陷入她所創造的氛圍中,讓我與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作者蘇軾從苦悶、悲觀的到豁達、樂觀的情緒歷程,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最后感悟到人生。
最后,我向同學們提問“覺得小陶朗誦得好的同學,請舉手”一雙雙手在屏幕里紛紛舉起,我看著小陶笑著的眼睛,又重現了光彩,那么的明亮、純粹,熠熠生輝……
課后,我與小陶單獨開了視頻對話,贊揚她“小陶你今天真是給了老師天大的驚喜,你太棒了,老師為你自豪。”小陶害羞的回答“謝謝老師的夸獎,最近一直沒交作業,很對不起您,可是我不敢寫,很怕寫……”然后小陶慢慢向我講述了她的故事。
原來,她不寫作業,是嫌棄字不好看,怕被同學嘲笑;原來,她因為字不好看,過去常常被同學嘲笑、打擊;原來,她的內心里深藏了這么多委屈……我有些難過,同時又有些自責。難過是因為她的遭遇,自責是因為身為她的班主任,卻沒有及時發現這些狀況,讓她一人承擔了那么多……
為了幫助小陶迅速克服心理陰影,走出自卑。我讓她領讀當小老師,每天晨讀時間帶領同學們一起朗誦課文與詩歌,幫助她樹立自信。漸漸的,她越來越敢于展現自己,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多了起來。為了消除她對于寫字的抵觸,我經常贊揚她的作文,鼓勵她多寫作文。其實小陶喜歡看書,特別喜歡看名著與散文,豐富的閱讀量,使得她比其他同學擁有更深厚的文字功底。因此,借助寫作的方式,可以有效減輕她對于寫字的恐懼,并教導她正確的字體寫作手法,讓她在寫作的同時,逐漸改善字體,最后幫助她進行作文的修改與優化,并將成稿發送在群里,供同學們觀看與學習,同學們觀看之后,紛紛在群里點贊。就這樣,小陶越來越喜歡寫作,也越來越愿意向同學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時,字體也變得越來越好看,與同學們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融洽,現在很多同學都喜歡和小陶交流寫作經驗,和她一起學習、進步。
學校恢復開學后,我和學生們終于又回到了久違的課堂之上。開學的第一天,我準備了一些禮品,獎勵網課期間表現優異的同學,而小陶獲取了最大份的禮品。我贈與她“朗誦之星”與“寫作之星”的徽章,看著她善良的雙眸,以及純真的眼神,看著她越來越自信的笑容。那一刻我明白為人師者的喜悅,源自于哪里。
案例啟示:對于學生而言,老師的贊揚與鼓勵,就是滋養他們的陽光與雨露,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通過真誠的溝通,走入他們的心扉,用關愛與鼓勵,給予他們成長的動力。讓學生內心深處的花朵,向陽生長。而我愿意用一生的時間,去守護教師的信仰,去幫助學生們成長,讓他們年輕的身軀不再彷徨,讓他們在知識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