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和 齊小龍 雷爽 袁春雨
摘要: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心智成長,在系列主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觀察反思,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人際溝通技能,建立友善安全人際關系,教育學生樹立自信,挖掘潛能,形成正確自我認知,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產生,家校團體輔導,有助于家校形城教育合力。
關鍵詞:班級團體輔導;體驗感悟;家校共育
團體心理輔導以其活潑、有趣、積極的活動方式、富于變換的組織形式,受到師生歡迎。活動中的親身體驗、活動中互動觀察、活動分享感悟,讓學生在觀察和反思中察覺自己的不良認知和行為,活動互動中互相模仿嘗試與創造,掌握人際溝通技能、確立自信、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防止學生情緒激化和偏激行為的產生,從而起到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一、掌握溝通技能,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眾所周知,心理問題的產生絕大部分原因都是人際關系緊張造成的,因此,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首先要學生掌握人際溝通技能,進行有效溝通,建立和諧友善的團隊關系,相互信任感覺到班級團隊安全。為此,我們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獲取第一首信息,找到存在的問題,組織針對性人際溝通主題團體輔導活動,如:班級團體游戲體驗與學校的體育課融合,在體育課活動課上,心理健康團體心理輔導老師、體育教師和班主任老師共同組織以溝通為主題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分享環節中,學生積極舉手發言,小手舉的高高的,甚至有的同學踮起腳尖,通過提高身高的方式引起老師的注意,老師我在傳球的時候,我學會了用抬高管道兩端的高度來控制球的快慢;老師,我和小組的同學說了,大家不要緊張,要穩、相互之間要協作、不要互相埋怨……等等。學生的分享感悟提升學生的認識,引發學生內心的反思,進行有效溝通,消除隔閡和誤解,建立友善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增多、家庭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傷痛,隔代人撫養溺愛等原因,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明顯增多,為此開展信心為主題的系列團體輔導活動,達到樹立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組織建立信心和潛能開發的室外拓展活動,嘗試體驗樹立自信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并引導把這個認知和技能遷移到現實學習生活中,如“優點大轟炸”。初次進行自信心訓練,“優點轟炸”是特別好用的一種辦法。嚴謹的活動規則要求學生必須誠實,尋找到的有點必須有事實依據,而不是毫無根據的夸獎,教育引導學生要實事求是的客觀去尋找對方的有點。尋找自身的優點環節有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尋找他人的優點環節,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接納別人,要善于發現別人優勢和特長,分享感悟環節,同學們發現自己沒有察覺到的優點,竟然被其他同學發現,而且表述的有根有據的時候,臉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這些平日聽慣批評的學生,他們在這類活動中收益最大,聽到別人說出自己的優點,怎能不歡欣雀躍呢?
三、班級團體輔導游戲活動,增加班級凝聚力
游戲本身對孩子就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就活動的主題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有針對性巧妙的玄機,挑戰學生的智慧、耐心、細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內在反思,分享中討論中,藏著令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突發奇想的契機。如潛能開發的團體游戲——傳球游戲中,讓學生在面對傳球失敗的,既接受到失敗的事實,受到抗挫教育,又要面對失敗還有“在試一次”的不服輸的態度;在傳球游戲小組討論中,增強學生之間的探究、合作協作嘗試能力,小組競賽增加團隊進取和凝聚力,在討論環節中,每個小組都不斷的提出辦法進行嘗試驗證,失敗、討論、驗證辦法效果。同時,在游戲互動中,察覺發現自己的不良認知和偏差行為,在分享反思過程中,嘗試正確的方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任務細無聲作用,促進心智的健康成長,進一步強化團隊凝聚力。
四、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每個班級總有那么幾個學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有的太內向,有的過于自私、任性、偏激情緒化……如某學生,獨生子在家父母溺愛嚴重,受不了任何委屈且不負責任,總為自己找出理由接口,不受大家歡迎,還經常亂發脾氣。在此次活動感悟非常深刻,認為自己以前從來不主動承擔責任,經常為找理由和借口,結果弄得同學們對我有意見,說我不負責任、自私說話不算數,通過此次活動,體會到承擔責任和承認錯誤并不是那么難,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更努力的去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承擔責任。可見,通過系列團體輔導活動,使得這些有行為偏差學生,在團體活動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和教育,可以幫助這些學生實現快速轉化。
五、班級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家校合作
孩子的問題都是源于家庭,顯現在學校,要想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做好學生家長教育培訓,家長和學校形成教育合力,這一點,毋庸置疑。開展家校共育,從“心”做起主題班級團體心理輔導教育活動。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做——游戲體驗活動,活動中對家長進行培訓和心理輔導,引發家長自我反思。通過繪畫活動“畫畫我心中的家”增進親子之間的了解。一個單親媽媽看著女兒的畫哭了。她一直以為自己把女兒照顧得很好,卻不知道孩子心里對父愛的渴求。繪畫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心中隱藏的情感表露出來,家長也可以靜下心來審視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這項活動可以讓家長體會到,很多事情孩子可以做得很好,一味地包辦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不信任,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而對孩子而言,也可以在這項活動中體會到很強的成就感。
由此可以看到,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團隊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他是一項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內心,更加關注人本需求的活動,他成為一種促進師生內在成長,感悟人生幸福的最好載體,只要我們多思考、多實踐,一定可以上出一堂又一堂精彩生動的班級團體心理輔導課,幫助更多的孩子獲得更多更有意義的心理體驗。
參考文獻:
[1]田國秀. 團體心理游戲實用解析[M]. 學苑出版社, 2010.
[2]申喆, 周策. 團體心理輔導對初中生羞怯與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基于積極心理學的理論[J].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4(0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