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娟
新材料作文一般是提供文本材料和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去行文。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的同時,也對學生的審題立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在作文審題立意方面或多或少會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么曲解文本材料,忽視所給文本材料的整體性,不能全面精細研讀;要么對于材料的解讀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層去展看邏輯論證;要么沒能抓住寫作任務,偏離命題者的任務指向,導致沒能完成指定的寫作任務。
下面,結合具體的作文教學,筆者就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談談相關教學策略。
一、關注文本材料整體性,全面解讀并得出核心義(詞)
對于新材料作文的審題來說,學生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全局意識,在閱讀材料過程中善于關注材料的整體。從材料的整體角度分析內(nèi)容,才能避免糾結于局部的細節(jié),從文本材料的整體內(nèi)容去挖掘材料核心立意,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現(xiàn)偏題、跑題現(xiàn)象。對材料的準確梳理和綜合分析,是學生審題立意的前提。
1. 關鍵詞分析法
新材料作文往往在所給的文本材料中可找尋相關關鍵詞,從而來確定作文的審題立意方向。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并深入分析關鍵詞,可以有效克服偏題問題。
例如:文本材料:黃大發(fā),一位普通的老人,一雙手,三十六年,帶領鄉(xiāng)親們用鐵錘鐵釬在絕壁鑿出9400米“生命之渠”,結束了草王壩缺水的歷史。林俊德,五十年隱姓埋名,與黃沙為伴,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最后一次地下核試驗,他參與了新中國全部45次核試驗,為祖國的核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大道至簡,大行至樸,為國為民之魂永流傳。任務要求:讀了上面兩則材料,你有什么樣的感想?作為即將高中畢業(yè)的新時代青年,你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請以“我的人生之路”為副標題寫一篇文章。
從文本材料黃大發(fā)和林俊德中,引導學生將出現(xiàn)的文本材料綜合起來進行歸納提煉,可以得出關鍵句,“大道至簡,大行至樸,為國為民之魂永流傳詞”,繼而扣關鍵詞“簡樸”來展開立意。在此基礎上得出核心立意:闡述當代青年人應該如何將自己的人生之路(是以“簡樸”為核心要義)與國家的前途發(fā)展和人民的福祉需求(為國為民)緊密聯(lián)系。
部分學生很難找尋或提取關鍵詞,在解讀黃大發(fā)和林俊德的文本素材時較難得出共同的核心點,從而導致片面解讀文本材料,使得寫作思路偏離了命題者所給的立意范圍,這樣會影響文章的整體質量。
2. 探索材料關系,找準共同指向
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本材料總體出發(fā)探索,推敲文本材料之間的共同關系。材料是解讀作文主題的重要點,只有緊緊圍繞主題展開,對文本材料進行綜合分析,找準共同方向,才能更準確地抓住核心立意。從材料的各種關系中,如對立關系、同類關系、互補關系等,準確地找出命題關鍵要素,在多個材料中探索他們之間存在的關系來審題立意。
如:文本材料: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醢彩?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翱思?。任務要求:2021年,農(nóng)歷牛年,又欣逢建黨百年華誕。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結合個人與國家,談談你的感悟與思考。
探索合并王安石和臧克家的兩則文本材料,從而找準共同方向:“黃?!本瘛蝿谌卧梗恢\私利的奉獻精神,不辭辛苦、老當益壯的自強精神、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勤勞精神。
另外,學生對于材料的理解能力是不均等的,因此要結合實際教學對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分析多則材料之間的關系,找準立意方向,以解決學生審題過程中遇到的典型問題。
3. 探討不同角度,加強審題立意
由于思維力的區(qū)別,學生對于材料的思維模式參差不完善。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透徹理解材料的深層含義,以不同的角度來構思作文。在指導學生審題立意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與生活,與時下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找出材料中的人物、事件、沖突等,確定審題的角度,讓立意更加契合立體。
例如:安徽望江一女孩投河自盡,由于事發(fā)突然,率先到達現(xiàn)場的一位民警和四位輔警不會游泳且并無隨身攜帶救援裝備,民警與輔警手拉手下水救援未果。之后涉事民警被停職調(diào)查,網(wǎng)民對現(xiàn)場民警的處置爭論不斷。
就此事件,可以引導學生從幾個角度去探討。第一,挽救一個生命,不應該以犧牲另一個生命為前提。年輕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但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樣寶貴。第二,與其無端指責,不妨先等一等最終調(diào)查結果。事件正在全面調(diào)查當中,網(wǎng)絡上流傳的視頻,不能代表全貌。圍觀者下結論總比當事人做決斷輕松許多。第三,調(diào)查結果不是終點,更希望由此作出改變。基層一線民警面對的警情千變?nèi)f化,背后更應該有一個強大的支撐系統(tǒng)。教師在指導學生審題的過程中需要聯(lián)合多個角度來分析,由此,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力,更有利于學生建立更完善的思維機制,避免人云亦云,形成自己的理智的是非價值判斷力。
二、落實作文任務,明確任務要求及方向
新高考的作文,在任務要求及方向上,尤其要重視,這是出題者的直接命題指向。在具體寫作中,引導學生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體現(xiàn)鮮明的情境意識和對象意識。同時,作文任務必須要契合文本材料的核心,兩者必須有機結合方顯完備。
例如:八省聯(lián)考作文“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瓊ゴ蟮目姑涝褚恢奔钪袊嗣?。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
作文任務是:緊扣“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寫自己對“抗美援朝”這一宏偉歷史事件的感受和思考,激勵當代青年、當代國人銘記其中偉大之處,汲取精神力量,堅定我們戰(zhàn)勝挑戰(zhàn)爭取勝利的決心,從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宏偉目標。
“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是作文核心,“銘記歷史”需要緊扣文本材料中的“抗美援朝精神”,需要銘記的是抗美援朝的這段歷史,并且從中汲取抗美援朝的精神,繼而去迎接時下挑戰(zhàn)。核心立意可以確定為:緊扣“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這一任務寫作,闡發(fā)自己對“抗美援朝”這一宏偉歷史事件的感受和思考,激勵當代青年、當代國人銘記其中偉大之處,汲取抗美援朝的精神力量,堅定我們戰(zhàn)勝挑戰(zhàn)爭取勝利的決心,從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宏偉目標。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精心選點,以小見大,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避免流于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