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韓熙載夜宴圖》畫面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在美術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后世繪畫的影響也極為深遠。本文通過結合繪畫的創作背景,從四個角度對《韓熙載夜宴圖》構圖中的美學特點進行分析。
一、《韓熙載夜宴圖》繪畫的背景
《韓熙載夜宴圖》的繪制背景相傳有兩個版本,其一為官員韓熙載出自豪門,才能超群,為南唐后官中書侍郎,因南唐國力及政治逐漸衰退,而自己卻力不從心羞愧難當,于是便用日日笙歌樂舞沉迷酒飲這種方式來掩蓋。南唐后主李煜自是很想重用韓熙載,但又聞熙載“放意杯酒間,竭七才,至娛樂殆百數以自污”。于是皇帝李煜變設一法,命畫家顧閎中夜間潛至韓熙載府邸,偷看韓熙載酣歌醉舞的場面,借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勸導韓熙載大臣停止夜夜笙歌推杯換盞的行為。此論據為《宣和畫譜》記載。又有五史補論:韓熙載晚年生活荒縱,“偽主知之,雖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過,因命待詔畫為圖以賜之,使其自愧,而熙載自知安然?!?其二版本相傳韓熙載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官員。出身北方名門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其父因事被株,韓熙載逃至江南,投順南唐,深受南唐后主李煜喜愛與寵信,李煜繼位后,因北方勢力威脅南唐安危,李煜一方面求和屈尊,一方面又對北方投順的官員加以猜疑、陷害,整個統治內部斗爭激烈,朝不保夕。
二、《韓熙載夜宴圖》中構圖的空間美學特點
1、借助屏風劃分畫面構圖
《韓熙載夜宴圖》作為橫向手卷卷軸畫,從右向左共安排了五段情節起伏的畫面,而在五段畫面中,每段畫面相鄰之間都有一個共同的畫面景物——屏風。屏風的出現,其一是作為畫面中的一個繪畫元素,它是古代家居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陳設物件,起著美觀與保護隱私的雙重作用。其二是作為畫面的一種敘事手法,一扇屏風的出現,標志著上一個故事的結束與下一個故事的開啟。夜宴圖中屏風一共出現了三次,每次的擺放位置與角度也不盡相同,屏風的造型與圖案繪制也是經過縝密的思考,第一處屏風連接的是“韓熙載和賓客們的宴飲”畫面與“王屋山六幺舞”畫面,此處屏風角度朝向第一畫面,筆者認為這樣的角度使得第一畫面得空間關系更加緊湊,畫面故事情也襯托的更加飽滿,使得“聽聞琵琶曲”這項笙歌樂舞的畫面顯得更加私密。在第三四段畫面之間的屏風,更像是從一個引入式的角度帶觀者瀏覽新的故事情節。最后一處屏風是在畫面四五段之間,此時的宴會在管樂合奏中已經步入了尾聲,伴隨著樂曲的逐漸消散,賓客與佳人或三五成群的依偎著,說著甜蜜話語。 此時的屏風半遮半掩著畫面中的人物,為這曖昧之色增添了一份情調,也將人們的思緒與視線拉回現實。
2、通過畫面色彩的搭配安排構圖
《韓熙載夜宴圖》的畫卷總長度為335.5厘米,而高只有28.7厘米。在這樣一幅長卷當中,普通的設色方式容易顯得單調,缺乏節奏。而韓熙載夜宴圖則不然,畫面的色彩從右到左,筆者總結了這樣一句話:第一段強,第二段弱,第三段次強,第四五段漸弱收場。整幅畫卷猶如一段美妙的旋律,開始時直抵人心,后漸入佳境,再后又上一個小高潮,最后意猶未盡的緩慢收場。這些畫面感受與畫面中用色的冷暖、明暗、強弱密不可分。統攬整個畫卷,可以看到朱色、墨色與赭石色在畫面中連續不斷的以或大或小的面積出現,在這三個主要色調當中,又點綴了明度較高的石綠、石青、以及桃粉色這樣鮮艷明快的顏色作為搭配,使得整個畫卷的顏色生動活潑,也與畫面所描述的笙歌樂舞的內容相搭配。官員賓客身上較為莊重的暗色調與樂女舞女們身上的活潑的高明度色調形成了對比,一暗一亮,拉伸了畫面的空間關系。畫卷從右到左色彩由強漸弱的關系,也正呼應了夜宴從開始的推杯換盞歡歌樂舞的熱鬧喧嘩到賓客樂女舞姬接二連三散去的清冷寂寥。
3、根據人物位置以及疏密關系安排構圖
第一段畫面韓熙載側臥于床榻中心,賓客環繞在韓熙載的周圍,視線落于畫面向左的延展處,聚焦于正在表演的樂女身上。其中畫面中擺放美酒佳肴的兩條長方形方桌縱深于畫面之間, 整段畫面人物布局眾多,但因人物視線的聚焦點各有安排,且與空間中的器物疏密錯落有致,使得整個畫面并不顯得擁擠。二三段的擊鼓助舞與宴間小憩一氣呵成,人物間排列兩頭聚集中間疏散,讓畫面的情節更加松弛有度。第三部分的人物各成一畫又一氣呵成,第四部分管樂合奏中的五位樂女坐成一排,這樣的組合方式不僅沒有破壞畫面的美感,反而在松動的人物組合關系中找到一份秩序美。并且五位樂女的表情、姿態也各不相同,使畫面的觀賞性更高。最后一段的曲終人散,是整幅畫卷的結尾。韓熙載單獨一人站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向來賓們揮手示意,而他的兩側,來賓與樂舞或三兩成群的圍繞著,這樣的構圖用意,筆者認為是畫家訴說的另一種方式,或是曲中人散,歡愉嫌短,也或是對南唐江山,韓熙載本人作為的一種悲哀之感。
4、通過故事情節安排構圖
畫面以手卷的形式安排,展開之后畫面便映入眼簾,空間從此延展出來,隨著手卷的逐漸展開,畫面的空間更是越來越明朗,通過不斷的展開,延續,仿佛流動的畫面,也體現著中國的傳統觀念“無限時空,循環往復”這種特殊的時空觀念,賦予了畫卷故事情節的無限遐想,畫卷展開,觀者被畫卷內的故事情節,生動的畫面吸引,跟隨畫家一同進入韓熙載大臣的奢靡晚宴時光,觀舞聽曲,擊鼓,宴中休憩,管樂合奏,到最后的曲終人散,一氣呵成。當觀者流連忘返于畫面情節當中,畫面中的故事早已結束。手卷閉合時,并不能將觀者馬上抽離出來,人們還在無盡的遐想,宴會結束后賓客散至,此時的韓熙載大臣的內心寫照是如何?這幅畫卷呈與圣上之后的結果是如何?南唐的江山是否就像這夜宴一樣,終究曲終人散?畫面中未能呈現的這些,也是故事情節在手卷這個無限時空當中的延續。這正是手卷中的無限時空與手卷形式的獨到魅力。
結語
《韓熙載夜宴圖》依托手卷的繪畫形式,借用連環畫式的表現方式將南唐大臣韓熙載宅邸笙歌樂舞的五個場面淋漓盡致的展現在觀者面前。此畫卷的構圖定是經過反復推敲,才能創造出這樣極致的構圖思路。作家對畫作內容的絕對把握以及獨到的敘述方式和表現手法,以及精益求精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位藝術創作者去學習。
作者簡介:杜小彤,1995.6.12,女,漢,陜西咸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重彩人物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