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經典作品作為黨史學習的重要載體,描繪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光榮的百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向美術作品中注入情感,將百年黨史以美的形式表達,通過具有史詩品格、震撼心靈的美術作品,塑造人物、表現歷史、描繪現實,成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生動注腳。美術經典作品中有黨史,有精神,更有情懷。
關鍵詞:紅色藝術;美術經典作品;黨史學習
經典美術作品是一部用線條與色彩生動地講述建黨百年的故事的好教材,它不僅提升了觀者的審美水平、充實了觀者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的了解,更多的是對以偉大的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傳承。
一、愛國之心
經典美術作品涵養著中國人民的愛國之心。《五四運動》中展現的五四精神則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五四運動》畫面中縱使北洋政府警察手持槍械,學生代表仍手揮傳單高喊“國土不可斷送、人民不可低頭”的口號!青年人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不可戰勝的強大動力。回望中國近代史,青年團體始終是追求民族獨立、服務民族復興偉大事業的中堅力量。百年前,五四運動的革命先輩以愛國為砥礪,以救亡為己任,扛起了民族解放的大旗,擔起了屬于自己時代的使命。五四精神始于過往,利在當下,如今五四精神成為了一種青年人不懈奮斗、勇往直前的符號。歷史不斷推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五四精神”,在新時代五四精神是青年人打破陳規的創新精神,積極進取不怕吃苦的奮斗精神,更是心懷家國信仰堅定的愛國精神!
二、強國之志
愛國主義既是一種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執著行動。只有把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行動,“擔負時代使命”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出版的連環畫《“鐵人”王進喜》表現著一位為了祖國的振興、為民族爭光的頂天立地的中國工人英雄,那就是躍入油田高呼“寧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為了拿下共和國第一口油田,王進喜與工友們在鉆井平臺上連續工作五天五夜;為了解決第二口油田井噴問題王進喜甘作“人體攪拌機”不顧一切跳進水泥與石油混合的泥漿中,用身體壓制住了井噴。而王進喜一代新中國的建設者留給我們的“鐵人精神”也成為了我們民族的寶貴財富——強國之志。圖畫中承載的不僅僅是某一代人的強國之志,更是我們每一代人的強國之志。1980年8月26日,我國正式設立經濟特區,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決定,批準國務院提出的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廈門建立經濟特區。改革的春風吹拂著中華大地,中國在四十余年間成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偉大的十四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奮進的結果。102年前一群熱血青年高舉“科學民主”的偉大旗幟,為中國的救國之路殺出一條血路來;建黨黨百年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緊貼著祖國的心房,立下“強國有我”的誓言。如果說,畫冊里的強國之志是“鐵人”為保油田躍入泥漿的果敢,那么如今的強國之志則是新一代青年人在新時代奮進時腳步的鏗鏘。“強國有我”在畫中,也在行上。
三、報國之情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中國從不缺“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之勇士。報國是國畫《八女投江》中巾幗英雄在礁石波濤間英勇抗日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悲壯;是傅抱石所作國畫《強渡大渡河》中“抱石皴”的點染間,紅軍在洶涌的波濤中逐波踏浪的一往無前。“安順長邊孤舟勇,踩波踏浪殲敵兵”,這拳拳之心是寄托在畫中那波濤般的報國情懷,是怪石峭壁間一葉小舟中整齊船槳的勇敢向前。而在新時代報國之心仍未磨滅。中印邊境陳紅軍英勇作戰、誓死捍衛祖國領土主權;抗議戰線鐘南山院士深入一線為中國人民保平安;麗江華坪縣張桂梅用纏滿膠布的雙手托起一千八百名女孩走向未來。新時代一個又一個先進模范傳承著報國之情,報國之情在畫中,更在每一位中國人心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史增信就要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從經典美術作品中學習黨的歷史,不僅能夠在生動地畫面中深入了解黨的歷史,更能夠在光影、筆觸和藝術家與當時學家對創作背景的講述中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每一幅美術經典作品都有靈,是畫家筆下皴擦點染間的美學之靈,是每一個歷史故事的時空之靈,是美育與德育碰撞間的相生之靈。每一幅經典美術作品都有魂,是輕狂歲月間為民奮斗的豪邁之魂,是列強凌辱百廢待興中毅然崛起的民族之魂,是翻身解放不懈奮斗中改革創新的時代之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別山精神、抗戰精神、呂梁精神、老區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融進這一幅幅動人心魄的畫卷之中。
參考文獻:
[1]王楚.傳統藝術與傳媒藝術的跨界合作與融合傳播——以百集電視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為例[J].傳媒觀察,2021(05)
[2]周冠宇,張亞東,閆爽.《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節目以精巧創新和精神內核獲全國政協委員點贊[J].中國廣播,2021(04)
[3][德]西皮爾·克萊默爾.傳媒、計算機、實在性——真實性表象和新傳媒[M].孫和平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五四運動 喚醒民眾[J].河南電力,2021(05)
[6]聶智.激發青年愛國情強國志 把人民共和國鞏固發展好[N].湖南日報,2019(06).
[7]廖九陽.徐里:從美術經典中汲取磅礴的精神力量[J].中國政協.2021(11)
[8]吳為山.在美術經典作品中探尋初心使命[J].中國紀檢監察.2021(11)
[9]孫燕明,王美仝.藝術作品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J].江西教育.2021(01)
作者簡介:夏宇,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