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鐘梅
摘要: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概括性。對幼兒進行不恰當的數學教學,會導致課程教學枯燥,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幼兒對小學數學的興趣。幼兒比較單純好奇,學數學會覺得新鮮。此時,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注重數學基礎的學習,在教學活動中,以趣味活動開展,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切實提高數學教育質量。
關鍵詞:幼兒;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兒童數學教育是通過直觀的課本和游戲材料激發兒童抽象思維,讓他們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從而培養兒童學習數學興趣的教育活動。在幼兒時期,數學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數學教學的科學開展,可以幫助幼兒從小培養邏輯意識,并為之后小學數學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而如何保質保量完成課程內容,加強兒童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為中心,為幼兒的數學創造高效開放的課堂環境,引導其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本文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分析了幼兒數學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一些改進方法。
一、借助多媒體教學,調動幼兒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相對復雜。要改變幼兒數學學習頭疼的狀況,教師必須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為了采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必須徹底了解數學教學知識和內容,并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目前,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通過講故事、講例題,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這些方法雖然有效,但長期使用會導致幼兒逐漸厭煩。為了保持幼兒長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教育,增加教學直觀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保證幼兒可以在舒適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例如,在學習“認識多邊形”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上課前,教師要準包含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諸多因素的課件,同時確保所有的圖片都有吸引人的色彩。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播放課件的同時,引導幼兒理解不同圖形的特點,記住不同圖形的形狀。通過圖片和課件相結合,讓幼兒通過圖片觀看感受和理解圖形之間的差異。另外,教師要總結每一個圖形的特點,引導幼兒進行記憶,幫助幼兒可以在舒適快樂的課堂環境中學習數學。通過信息技術運用,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促進數學課堂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利用游戲教學,營造趣味學習氛圍
對于幼兒的學習發展來說,游戲活動的組織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喜歡游戲,也喜歡玩。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融合游戲活動,并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不僅可以增加幼兒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幼兒學習活動參與度,同時還能對發展幼兒的抽象思維起到積極作用。在活動中,幼兒可以在玩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加深對知識內容的認識與理解。
例如,球形玩具有不同的類型、顏色和尺寸。在教幼兒如何識別和分類球時,可以用魔法游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活動前準備一個魔法包,將不同紋理,大小和顏色的球放置其中。在活動中,讓幼兒伸進口袋,觸摸不同質地的球。當幼兒從魔法包里拿出一個球后,引導其觀察檢查球的顏色,和朋友比較球的大小。知道是哪種球后,可以對球進行分類。然后將球放進去,再進行抽取,檢查自己的知識掌握。通過將游戲融入到教育活動中,讓幼兒自己體驗和學習,知道這些球體的數量、大小和類型,可以更恰當地知道球體的分類。
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幼兒應用意識
創造以生活為中心的課堂環境,是生活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以熟悉而充滿活力的生活環境創設,可以讓幼兒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感受到熟悉,并積極探索知識。因此,幼兒園教師應從具體的教育內容入手,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在課堂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其對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理解,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幼兒對于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10的組成與分解”時,教師可以用一些常見的日常用品,來在教室中布置購物情境。如一些毛巾、紙杯、水杯等,作為賣品,用價格標簽標注這些物品,注意數字應在10以內進行選擇。之后,把這些“賣品”放在講臺上作為臨時貨架。最后,給幼兒發一定數量的錢幣,讓幼兒體驗客戶、銷售員等各種角色,進行交易活動。通過活動參與,讓幼兒可以將體驗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通過這種以生活為中心的課堂設置,為幼兒提供一個實踐平臺,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數學學習,以確保數學教育順利有序地進行。
總而言之,每個教育階段都有自己特殊的挑戰。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注重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愛好,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好數學,打好基礎。在未來的教育中,幼兒數學教師要根據教育內容和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開展幼兒需要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有效地成長,并為未來的長期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稍麗麗.論幼兒園游戲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20):8-9.
[2]馬曉燕.論如何銜接幼兒數學與小學數學教育[J].才智,2020(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