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松臻
摘要:現代教育背景下,家園共育需要進一步發揮協同教育優勢,通過不斷的教育方法創新,提升學前教育的質量,為幼兒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家園共育在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充分引入手機APP作為教學手段,利用諸如貝聊、掌通家園等優秀的家園共育實時交互軟件,來進行共育模式創新。其中實時溝通、在線指導等方式,都可以應用到家庭教育當中,幫助幼兒家庭教育提升水準。同時軟件可以對幼兒園生活情況進行記錄,為幼兒家長提供幼兒的生活信息,幫助幼兒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兒狀況。
關鍵詞:現代教育背景;幼兒教育;家園共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教學手段發生了重要變革,學前教育當中所推出的家園共育教學機制,所面對的信息壁壘問題,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 作用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甚至是VR眼睛等設備進行教學指導,幫助幼兒增強游戲學習體驗。而在家園共育中,新型的手機APP為幼兒園與幼兒家長提供了實時溝通的場景環境,使得家園共育有了新的創新可能。幼兒園在家園共育機制當中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不斷創新,提高家園共育對于幼兒成長的重要教育作用。
一、現代教育背景下家園共育教學模式
家庭與學校是人成長過程中主要接觸的兩個教學場景,但是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家庭教育中主導者家長本身缺少專業的教育能力,導致家庭教育長期被忽視。現代教育背景中,教育專家開始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其中幼兒教育中,家庭需要同步發揮教育作用,承擔起教育責任。因此以平臺化溝通協作為主要機制的家園共育模式應運而生。不過根據執行策略不同,家園共育在幼兒學前教育方面的表現模式也有所差異。
(一)以園為主模式
該模式在學前教育中,主要以幼兒園活動項目為核心,進行家園共育教學建設,幼兒園為家長提供相關教育活動的指導,幫助家庭教育提供內外因評估,指導相關的操作內容。同時以園區活動為關鍵,引導號召家長參與其中。
(二)以家為主模式
與以園為主相對應,該模式將家庭教育為核心,強調依托家庭教育為核心,通過不同范式組織開展共育教育。其中家庭關系和外部環境是幼兒教育的主要資源,在家園共育中,家庭意見是籌劃與項目組織的關鍵。不過主題教育活動仍然由幼兒園牽頭,相關負責人會家長群體進行溝通和培訓,為價值提供相應的內容教育內容指導。
(三)兩種模式分析
從兩種模式的實際運行來看,幼兒家園共育不論何種側重,其中都涉及到兩側教育的偏差,會導致其中一方的教育作用無法得到應有的發揮。隨著信息化教育模式的開展,傳統家園共育模式迎來了新的曙光和契機,基于信息平臺來實現的雙向溝通,打破了家園之間的信息壁壘,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的可能。
二、移動互聯網的家園共育新格局
(一)基于手機端的線上教學
移動互聯網發展至今也已超過五年,其中智能手機作為信息終端,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手機設備除了能夠進行信息傳遞之外,還能夠作為溝通交流平臺,推進教育升級。學前教育中的家園共育模式可以利用手機設備進行線上的教學溝通,與其他教學階段相比,幼兒園學前教育并沒有知識教學壓力,因此線上教學在娛樂性和趣味性方面應用優勢更為明顯。幼兒教師與家長憑借手機平臺進行相互配合,實現居家開展教學創新,有助于家長跟隨幼兒教師教學節奏,進行家庭取材,提高教學效果。
(二)基于手機端的家園實時溝通
傳統親子活動方式在家園溝通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家長與幼兒園之間進行信息溝通有了更多的途徑,其中以手機平臺為代表的網絡媒體,為家園共育提供了協作溝通的場景。美國學前教育方面曾推出過知名的“橋梁項目”,該項目主要通過聲音信息系統實現家園交流,但是受限于內容信息影響,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溝通并不靈活,能夠傳輸的信息相對較少,整體的交流層次較低。而在5G等通信技術的應用背景下,利用網絡平臺優勢所開展的家園實時溝通,能夠極大地增進雙方平衡下的教育質量,使家園共育模式的優勢進一步被激發出來。
三、現代教育背景下利用手機APP實現家園共育的主要策略
手機APP在人們生活中應用普遍,但是在幼兒教育方面,可供選擇的手機軟件相對較少,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溝通,仍在采用微信、QQ等傳統社交軟件。隨著發展,以貝聊、掌通家園為代表的新形式家園共育軟件出現,為幼兒教育提供了新的場景。家園共育可以利用這些優秀軟件開展高質量的幼兒共育教學工作。
(一)利用線上平臺實現實時溝通
以貝聊軟件為例,在線上功能方面,貝聊軟件功能一份豐富,幾乎涵蓋了家園共育所涉及到內容的方方面面。其中包含日常通知、活動通知等基本的通知項目,由幼兒教師向家長發送親子作業、開學、家長會、運動會等相關的信息內容,還有一些諸如健康管理、居家生活等交流溝通機制。通過軟件,家長和教師能夠就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進行觀察交流,并針對性制定相應的教學手段、教學策略。例如健康管理中,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發布如傳染病通知、防暑小貼士等內容,供家長進行選擇閱覽,提高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質量。
(二)開展線上的保教活動
相比于專業度更強的幼兒教師,家長群體通常缺乏保教方面的專業知識,在面對幼兒時常常表現出手忙腳亂。家園共育中,利用在線信息平臺,可以實現精準有效的家長教師溝通。家長可以通過拍攝視頻的方式,對幼兒的生活情況進行記錄,在通過APP進行線上資源的共享,由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的家庭生活情況,為家長提供線上指導,共同開展保教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從更為專業的角度,搜集提煉一些優質的幼兒教育資源,分享給家長,幫助家長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兒教育理念,形成幼兒保教能力,開展更為優質的家庭教育。
參考文獻
[1]朱婭婷.親子共育小組的建構與實踐研究——兼論家園社區共育第三空間的創建[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1,40(11):85-87.
[2]王正偉.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7):53-54.
[3]逯行,李芒,喻凡,李營.教育游戲家園共育模式下幼兒能力培養實驗研究——以“幼小銜接”階段幼兒加減運算能力培養為例[J].數字教育,2016,2(04):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