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選莉
摘要:近年來,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園本課程的開發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鄉鎮幼兒園地處農村,在構建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應該重視鄉土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文章對有效利用鄉土特色課程資源構建和開發園本課程,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操作策略,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鄉土特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幼兒園開發園本課程,應該挖掘鄉土資源,形成主題活動課程,凸顯幼兒園課程的特色。在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應該堅持生活化的原則,運用“整合”的思維,在一日活動中融入鄉土課程資源,增強一日活動的趣味性,提高活動的質量。鄉鎮幼兒園在實施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和投放非常容易收集的自然性材料,豐富課程材料的來源。對此,文章將針對幼兒園如何開發和利用富有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展開分析和探討,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照。
一、挖掘鄉土資源,多樣形式實施主題課程
《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周圍的教育資源,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地組織教育活動。”在《規程》的指引下,幼兒園利用鄉土資源開發幼兒園園本課程,要特別重視地域內特色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并構建主題活動課程,豐富課程的內容,凸顯幼兒園園本課程的特色。
例如,有的鄉鎮山水資源比較豐富,有的幼兒園農業資源富有特色,那么,在構建園本課程的過程中,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特色資源。在山水資源比較豐富的鄉鎮,幼兒園教師就可以抓住地域內的特色自然資源,構建“家鄉山水風景”主題活動課程。由于使用的課程資源是地域內的自然資源,那么幼兒園除了在園內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外,還可以帶領幼兒真正的走進家鄉的山山水水。如在園內,幼兒園可以借助“藝術節”或慶祝“六一”的契機,讓幼兒在唱、演、說中表達對家鄉山水的喜愛之情。同時幼兒園還可以組織春游和秋游以及親子活動等,以豐富園本課程實施的形式。在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巧妙地開發和運用鄉土特色課程資源,既可以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家鄉,又能拓寬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體驗,進而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
二、運用“整合”思維,在一日活動中滲透
幼兒園一日活動特別豐富多彩,如果幼兒園能夠把鄉土特色課程資源融入到一日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那么就可以對幼兒進行隨機式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了解自己的家鄉。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采取滲透的方式運用鄉土課程資源,可以實現一日活動實施的生活化,增強一日活動的趣味性。
例如,在晨間入園活動中,幼兒園可以播放具有家鄉特色的童謠,這樣,幼兒就可以沐浴著清晨的陽光,踏著節奏,念著朗朗上口的童謠步入教室,這對于增強晨間活動的趣味性,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又如,在就餐環節,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提供各種家鄉的特色美食,通過不同的搭配形式出現在餐桌上。在上午和下午的吃點心環節,幼兒園也可以為幼兒適時地搭配一些具有家鄉特色的水果。在午睡活動中,幼兒園可以把與家鄉有關的各種趣味小故事講給幼兒聽。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適時地運用具有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可以使課程資源的運用體現生活化的原則。具有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有利于幼兒在動手操作和直接感知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體系。
三、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課程材料來源
鄉鎮幼兒園地處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園本課程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應該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此外,農村的自然資源容易獲得,而且價格低廉,是幼兒園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選擇和投放材料方面的最佳選擇。
例如,有的鄉鎮種植著大量的玉米和小麥等農產品,到了收獲的季節,幼兒園就可以收集一些玉米和小麥的秸稈,當然玉米的葉子、玉米棒子等也都是重要的鄉土資源,而且都容易獲得。在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如在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玉米葉子開展編織活動,引導幼兒使用玉米須來裝飾自己的美術作品等。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使用玉米秸稈來搭建小屋,用玉米秸稈制作稻草人、機器人等,在“一物多玩”中提高幼兒的創造力。農村自然資源具有易得性、價值低廉等特點,因此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廣泛利用這些具有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同時這些自然資源的運用也使得園本課程更易于開展。
總之,鄉鎮幼兒園與城市幼兒園相比,具有獨特的鄉土特色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具有鄉土特色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掘其教育價值。鄉土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增強了園本課程的趣味性,使課程的實施更具有生活化的特點,所以鄉鎮幼兒園一定要重視鄉土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1]蔡晨怡.彰顯文化特色 優化園本生活課程——關于幼兒園種植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策略研究[J].科幻畫報,2019(11);214.
[2]付洪嶺.幼兒園鄉土特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0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