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榮娟
摘要:剪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園挖掘本土資源,構建剪紙園本課程,取得了有益的經驗。文章從利用本土資源創設剪紙環境,挖掘家庭教育資源和社區資源,激發幼兒剪紙興趣,拓展剪紙課程實施的途徑等方面展開分析和探討,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與教育實踐提供參照。
關鍵詞:幼兒園;剪紙;園本課程;本土資源;策略
剪紙藝術是古老的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其是指用剪刀或刻刀把紙剪成或者是刻成各種各樣的圖案,比如窗花、墻花、燈花,等等。剪紙課程是我園的特色課程,在構建和實施剪紙特色課程的過程中,為了使課程內容和活動方式,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我們充分挖掘本土資源,激發了幼兒參與剪紙活動的熱情,提高了剪紙課程的質量,促進了本地剪紙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一、挖掘本土資源,創設剪紙環境
剪紙是我園的特色課程,在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結合本地區內的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創造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剪紙活動環境,營造了濃厚的剪紙活動氛圍。
例如,我們在主題墻上展示本區域內民間剪紙藝人的剪紙作品,這些作品的內容非常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容易激發幼兒參與剪紙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在引導幼兒欣賞民間剪紙藝術作品的同時,我們也會把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創作的剪紙作品展示給幼兒欣賞。在創設環境時,我們也積極使用幼兒自己創作的剪紙作品來裝飾環境。豐富多彩的剪紙作品,給孩子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同時也使他們在欣賞剪紙作品的過程中,感知剪紙的造型和形式,發現剪紙的魅力。此外,我們還特別重視幼兒園周邊自然環境資源的挖掘和利用,引導幼兒與環境進行對話,激發他們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用手中的紙和剪刀創作一幅幅美麗的剪紙作品,大膽地表現和表達自己對家鄉本土文化的喜愛之情。
二、利用家庭資源,激發剪紙興趣
在幼兒園剪紙課程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家庭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家園共育的形式,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成長,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剪紙興趣。
例如,在組織和開展婦女節節慶活動時,我們設計了《媽媽的臉》《媽媽的頭發》《媽媽的裙子》等剪紙活動,并邀請幼兒家長和孩子們一起完成剪紙作品。在組織和開展這類親子活動時,幼兒家長積極參與,他們給孩子們當模特和小助手,和孩子們一起設計造型夸張的臉、發型和裙子。家長們的參與,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們剪紙的熱情。這樣的活動形式也融洽了親子之間的關系,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在剪紙課程家庭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為了提高家長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提高家長的參與熱情,我們一定要事先利用家長微信群等不同渠道宣傳剪紙活動的價值和意義,指導家長如何參與親子剪紙活動,并把活動實施的計劃以及家長應該做的工作都詳細地進行說明。當然,幼兒家長中也不乏剪紙高人,我們也可以邀請他們來園為孩子們進行剪紙指導。如果我們能夠根據剪紙課程的實施情況,邀請家長參與助教活動,一定能夠有效提高剪紙活動的效果,并促進區域內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揚。
三、借助社區資源,開展剪紙實踐
在幼兒園剪紙課程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因為社區是幼兒生活的地方,這里的資源他們比較熟悉,能夠激發他們參與課程實施的熱情,也有利于他們通過直接感知的方式,習得知識,豐富個體經驗。同時社區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有利于拓展園本課程實施的途徑,豐富園本課程的內容。所以在剪紙園本課程構建和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充分開發和利用了社區資源。
例如,在重陽節《尊老 愛老》節慶活動組織和開展的過程中,我們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系,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舞蹈作品《剪紙娃娃》走進社會,為社區的老年人送上一份節日的祝福。孩子們還要把自己親手剪的“娃娃”剪紙作品送給自己喜歡的爺爺奶奶。春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我們還會組織《剪窗花》的活動,并帶領孩子們到社區內挨家挨戶派送剪紙作品。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走出了教室,而且在參與社區內剪紙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促進了他們社會性的發展。此外,社區內有很多就當地特色的建筑和景色,我們也可以鼓勵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認真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建筑和景色的特點,然后再結合剪紙課程構建相應的主題活動,讓他們用剪紙作品來表現家鄉的建筑,表現家鄉美麗的景色,使剪紙作品散發著濃濃的本土文化氣息。
總之,剪紙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的活動中,我們積極構建了富有園本特色的剪紙課程。為了使剪紙園本課程的實施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為此我們對于如何有效開發和利用本土資源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探索。本文是對近年來幼兒園構建和實施剪紙園本課程的實踐經驗總結,為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與教育實踐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谷陟云,彭俊雪,韋國棟.幼兒園剪紙園本課程探究[J].貴州教育,2019(05):21-24.
[2]范志芳.挖掘本土教育資源 構建特色園本課程[J].甘肅教育,2016(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