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坤
摘要:在初中的教學體系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也應當適當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途徑,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都不可忽視。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具體方法
數學是一門理論性和邏輯性都比較強的學科,與此同時,也是一門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初中數學中有很多內容在生活中都有所體現。初中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而言,隨著年級的升高,難度也隨之加大,學生往往不能更好的面對這些變化,因此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才能應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為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的發展理念下,為了能促進學生有良好的發展,就需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分析能力
隨著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教學,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為了使學生有更好的發展,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因為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較強,所以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展開數學教學,這樣才可以使學生更加投入地進行數學課程的學習。當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主動的參加到數學課堂活動中,這樣學生便可以跟隨教師的步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生活中隱藏著許多數學知識,學生通過細心地觀察則能夠發現這些知識的秘密。借助于生活中的這些數學元素輔助知識講解,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探究能力,使得學生熱愛生活,在生活中探究數學知識。開展生活化的數學課程時,需要將生活中課本中的知識聯系起來,以課本知識為紐帶,以生活元素為切入,在探究生活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吸收。生活化的數學課程有效地為學生提供了理解數學知識的渠道,優化了特定知識的講解方式。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知識時,引入生活元素進行講解可以實現對一元一次方程知識講解優化的目的。比如一張桌子由桌面和四條腳組成,1立方米的木材可制成桌面50張或制作桌腳300條,現有5立方米的木材,問應如何分配木材,可以使桌面和桌腳配套?在面對這類的問題時,就可以運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決,并且生活當中有很多內容都會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引入生活當中的資源,將這些方法應用在一元一次知識講解中,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現實使用意義產生了更多了解,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分析能力,使得學生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案例掌握概率知識,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成長奠定基礎。
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尊重學生主體性,將更多時間交給學生,教師為學生提供方法,主要的知識由學生進行探究,探究的過程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探究的作用。設計自主探究課程的關鍵是為學生提供探究思路,特別是新的知識教學階段,如果學生缺少探究思路,可能使得探究活動無法順利開展,整節課程陷入到靜默的狀態,教學時間被浪費,教師如果能夠合理設計探究方法,學生則能夠順利開展探究。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參加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從而對數學知識進行不斷探究,只有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究,其才可以發現數學世界中更加深層的知識,因此教師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一些有促進作用的問題,使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這樣便可以為數學打下牢固的基礎。比如在學習新的課程時,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通過自學,可以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并且找到其中存在疑惑的點,這樣通過長時間的學習,便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的規律有所感悟,當在后續學習數學的時候,便可以主動的對教學內容深層的內涵進行挖掘,通過探究能力,使自己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有助于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開展實踐課程,提升學生應用能力
實踐課程一直是數學課程的重點,開展實踐課程的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驗證理論知識的機會,在實踐過程中強化學生對相應知識的記憶。實踐課程需要學生動手探究,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問題探究中,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在設計實踐課程時,應該選擇知識內容針對性較強的課程,這些內容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為廣泛,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素材,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將知識的講解任務完成。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對于新的知識,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學生也能得到更為豐富的學習感受,因此,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樹立教學目標,并且作為主要的出發點,為學生組織相關的實踐,并且對學生進行積極鼓勵,讓學生可以從實踐內容、方法以及范圍等多個方面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有助于其在無形中培養出自己的創新意識。例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在小學時期已經學過一部分圖形的知識,對于圖形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因此,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首先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小學時學過的內容,對于不同的平面圖形進行分類,并且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不同的平面圖形,然后再分別分析不同平面圖形的特點,這樣學生對于不同平面圖形的特點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并且在后續應用中也能夠更加靈活,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結束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的培養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方面的講解,為了學生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提高其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教師要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自己的創新能力,感知到更多的數學內涵,同時教師也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出發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其日后的學習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在實現數學課程優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主體性、構建良好教學氛圍和強化實踐教學課程,通過多層次的教學方法提升數學課程質量。
參考文獻:
[1]趙青.教學評一致性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73-74.
[2]戴曉燕.注重策略引領 做好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J].成才之路,2021(32):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