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成龍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廣西北海 536000)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的發布實施,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應適應市場需求,開展雙創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實踐型會計人才。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雙創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了雙創教育與實踐課程融合的可行性,并以VBSE會計實踐課程為例,具體分析實踐課程融入雙創教育的方法。
本文以高職會計實踐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廣西區高職院校會計專任教師對二者融合現狀的評估及看法。通過調查,發現高職會計專業雙創教育課程存在以下問題。
(一)雙創教育重視度有待提高。在教育部門引導下,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已經鋪開,多數會計專業已經開設了相關課程,但部分院校不夠重視、定位不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院校把雙創教育內容放入就業指導課程中,或者放入學校黨團組織的課外活動中,未單獨開課,導致雙創教育的培養效果較差。二是雙創教育課程的專任教師由輔導員擔任,由于其掌握的創新創業的技能不夠系統,講授的內容與創新創業課程目標相差較遠。三是會計專業教師對雙創教育的認識不足。
(二)雙創教育課程與實踐課程融合度欠缺,實踐能力培養不足。調查顯示,部分高職院校根據改革要求單獨開設了雙創領域的課程,由于課程設置尚在嘗試階段,未考慮與專業實踐課程銜接,導致學生的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教育課程的學習仍然停留在兩個不同維度。部分院校的雙創教育課程主要講解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和創新大賽的內容,忽視了創業實戰訓練,學生在課程結束之后普遍反映未掌握實戰方法。有些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側重概念、理論和方法的講解,未與會計實踐相結合,導致學生的創業知識不能有效地運用到將來的會計專業崗位中。
(三)雙創教育實驗室建設滯后。調查發現,部分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實驗室建設滯后,多數是與專業實習基地共同掛牌,且分布在校外,導致校內教學使用困難,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校外實踐基地學習。另外,校內傳統的專業實驗室是按照會計實踐課程的要求建設,未考慮與雙創課程的融合使用,從而導致雙創的實踐教學任務難以高質量地完成,實訓效果較差。在調查中也發現,有些院校利用ERP沙盤教學來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但由于兩門課程規則差異較大,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共同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關注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將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訓工作任務中,為學生以后進入工作崗位鋪平道路,對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創新創業課程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實戰技能,教會學生在商戰中如何識別創業機會、防范創業風險、打造創業團隊、整合創業資源、優化商業模式等,二者融合具有可行性。
(二)與專業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更易成功。市場競爭的核心是技術,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教會學生掌握一門技術,學以致用。目前,會計專業學生在校內接觸商業實戰的機會有限,如果學生能夠利用專業實踐機會,在現有的專業領域內找到創業項目,并將其付諸實戰,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因此,利用專業實踐技能進行創新創業,能夠為學生創業提供最大便利,使創業項目更加合乎商業模式,更具競爭力。
(三)教學考核及組織形式融合的可行性。會計專業實踐課程大部分在校內實驗室開課,教師注重考核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關注過程實現等指標,這與創新創業課程的考核思路相吻合。此外,實踐課程的課堂組織形式比較靈活,與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組織類似,包括分組教學、目標驅動、團隊合作等,因此通過實踐課程和創新創業課程實現教學組織形式融合是可行的。
(四)教學內容融合的可行性。高職會計專業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勝任會計、稅務及財務管理等工作崗位。在創業教育中,識別創業機會、打造創業團隊、優化商業模式、企業稅收籌劃等內容,都可以找到與專業實踐課程的融合機會。例如,識別創業機會可以與財務管理實踐課程中的項目投資評價結合,計算投資項目的技術經濟評價指標,判斷創業項目的可行性;創業團隊的打造可以結合專業實踐課程的分組教學來實現;商業模式的選擇可以結合營銷學或經濟學課程實踐項目來完成;創業企業的稅收籌劃方案可以結合稅法課程來實現。上述內容的融合能讓學生體會到專業技能在創業項目中的價值,從而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會計實踐課程融入雙創教育的路徑有多種,本文以用友新道開發的VBSE財務綜合實驗軟件為例,闡述會計專業實踐課程如何融合創新創業教育。VBSE財務版主要是通過對會計工作的分崗實訓,培養學生的會計崗位工作技能,通過實訓掌握財務單據的傳遞流程、理解會計內部控制方法等。進一步來說,VBSE會計實踐課程采用分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不同的案例企業上崗,進行分崗實訓,學生能夠在虛擬的商業環境中體驗不同會計崗位的實訓工作任務,進行團隊溝通合作能力訓練,增強學生對運營企業的了解,培養學生的商業實戰能力。
(一)VBSE會計實踐課程與創新創業流程及崗位融合。在融入雙創教育的過程中,VBSE會計實踐課教師組織學生完成三個階段的實訓任務,包括團隊成員的選拔組建、會計工作的開展、評價總結等,這些無疑也是創新創業教育關注的領域。第一階段為團隊人員的選拔與組建,在人員選拔過程中考慮團隊成員的個性、專長,通過現場的實習動員以及競聘確定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各崗位擔任角色如表1所示。此外,實訓需要組建外圍機構,包括供應商、客戶以及稅務、銀行等,上述人員也應一并完成競聘。團隊組建完成之后,進行第二階段的財務綜合實訓,由實踐課教師推送實訓任務,讓學生分崗實訓,實訓內容包括期初總賬和明細賬的設置、報表試算平衡、草擬合同、錄入業務數據、核發薪酬、核算成本費用、申報納稅、登記總賬明細賬、編制報表等。考慮到與創新創業課程融合,專業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分配好工作任務,讓學生設計團隊海報,融入團隊合作的商業環境之中。在實訓中,案例企業和外圍服務機構通力合作完成工作任務,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后,教師負責對每個團隊的工作結果進行評價總結,評價標準應從實訓工作崗位任務出發,依據創業要求和會計工作的要點來制定。

表1 各崗位職責一覽表
(二)VBSE會計實踐課程與創業工作任務融合。VBSE財務綜合實驗軟件選擇制造業企業為對象分崗實訓,在軟件上搭建了類似于現實企業的工作任務。在案例企業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每個制造企業推送的工作任務如表2所示。

表2 VBSE財務版的實訓任務表
在VBSE會計實踐課程中,教師采用講授、回顧業務操作流程、討論改進措施等教學方法,軟件中還配有完整的業務流程提示供學生自學,系統中有大量的仿真會計憑證、合同、業務單據以及公章等實訓電子資料供學生直觀認識業務單據。另外,也可將創新創業所需具備的遵紀守法等素養融入到課程中,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學生在實訓平臺操作過程中,從上崗實訓開始到期末結賬為止,必須按照標準工作流程完成任務,從而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執行能力。在實訓中,每個團隊會接收到全部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和企業的業務極其相似,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真實的工作場景,提升學生對創業企業的認識。
(三)VBSE會計實踐課程與團隊合作能力的融合。VBSE財務版把企業搬進了校園,在課程中學生自主組建團隊,以團隊為單位完成實訓任務。這就需要團隊合作共同完成案例企業整體賬務處理,在此過程中成員間的工作任務環環相扣,一個人的進度落后會導致整個實訓任務進展緩慢。當遇到問題時,團隊成員可以相互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在課程的考核評價方法中,團隊任務的整體進度和正確率是衡量學生成績高低的標準。因此,在實踐課程中,學生應加強溝通合作,不斷提高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
除上述融合路徑之外,教師在實踐課程中加入反映會計行業前沿發展的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促進其掌握與專業有關的創新創業前沿知識,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將來創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
(四)雙創教育與專業實踐課程融合的效果研究。筆者根據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要求對VBSE會計實踐課程進行了融合改革,該課程目前已經進行了五輪教學,結果表明,VBSE會計實踐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教學效果相當好。在VBSE會計實踐課程中學生積極進行創業嘗試,從組建創業團隊開始,一個團隊包括7名成員,其工作崗位包括財務經理、總賬報表、出納、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往來會計、費用核算等。目前,優秀的創業團隊可以承接小微企業賬務處理業務,能夠為企業解決經營賬務核算,滿足市場需求,獲得經濟效益。這說明,在實踐課程中融入雙創教育是可行的,效果值得期待。
(一)利用雙創教育縮短學生與企業的距離感。在雙創教育課程中,為了讓學生盡早接觸企業的業務活動,應按照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來進行課程安排。首先,教師應側重培養學生對財務部門業務流程、內部運轉及崗位職責的理解,揭開企業常規財務工作的面紗,克服學生的職業恐懼感。其次,高校應在雙創教育中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讓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培養不怕吃苦的精神,為將來進入企業做好心理準備,提升工作環境適應能力。
(二)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教育較難融合的領域。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專業實踐課程已經充分融合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但是,還存在一些較難融合的領域,教師可將這些內容進行分解,利用創新創業相關的微視頻,布置第二課堂作業,以保證學生掌握完整的創新創業技能。教師也可根據創新創業課程的不同領域,選擇不同的融合方法,考慮將難以融合的內容直接補充到課外實踐活動中去,比如,創業課程中涉及的“創客空間”“創客運動”等概念,可以考慮布置課外學習任務,以自學方式完成。
(三)專業實踐課程與雙創教育的師資融合。雙創課程的教學依賴于教師,每個教師都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如在就業指導實踐課程中,教師可以傳授創業成功案例;專業實踐課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業意識,介紹本專業前沿技術知識、行業新變化及可能出現的商業機會等;思政課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品格和創業意志等。在會計專業培養計劃中,可以體現雙創教育與各門課程的橫向穿插,構成橫向一體化的教育培養體系。
(四)雙創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實踐平臺的融合。會計專業教育的實踐平臺包括校內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等。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基地,讓學生去企業參觀,聘請創業人員分享創業經歷;教師可從已畢業學生成熟的創業項目著手,讓他們分享創業成功的經驗,這些做法都有助于學生快速接觸創業,激發創業熱情。當然,高職院校也可向當地政府申請在校創業項目的優惠政策,鼓勵在校生盡早創業,為創業項目的孵化爭取更為充裕的時間。
高職會計專業的雙創教育應該以專業實踐課程為基礎,教師在課程設計中要尋求專業實踐課程與團隊組建、創業工作任務、會計崗位任務、團隊合作能力等雙創教育內容的融合,利用雙創教育縮短學生與企業的距離感,實現雙創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實踐平臺的融合,重視雙創教育與專業實踐課程師資的融合,制定校內跨部門師資合作培養策略。本文認為雙創教育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創新精神的培養,該階段的教育可由會計專業課程教師擔任;第二階段是專業創新設計、創新項目的指導,這個階段的教育要以會計專業知識作為支撐,由會計專業課程教師負責;第三階段是虛擬創業的指導,實行校企通力合作,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輔導教育。雙創教育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實踐課程教育應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兩種教育共同發揮作用,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符合創業要求的實踐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