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成 章明通訊作者)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江蘇南京 210001)
產婦分娩時伴隨宮縮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宮縮時產生的痛感可加重產婦分娩時的心理精神負擔,尤其是初產婦。初產婦首次分娩過程中因無分娩經驗,在圍產期恐懼、驚慌均可加重機體應激反應,進而加重宮縮時的疼痛感,延長產程,增加剖宮產率。因此,對于初產婦在圍產期開展護理干預可直接影響其分娩結局[1]。近些年,部分醫學研究者提出開展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模式以緩解產婦圍產期應激反應,降低剖宮產率[2]。本次研究為論證該觀點,比較我院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86 例未開展助產士主導疼痛管理模式以及開展助產士主導疼痛管理模式初產婦分娩情況。
實驗組開展助產士主導疼痛管理模式的43 例初產婦年齡為:21 歲~34 歲、平均(30.42±1.52)歲,孕周/平均孕周為:36 周~42 周,(38.62±1.62)年,文化程度:初中2 例、高中10 例、大專13 例、本科及以上18 例。對照組未開展助產士主導疼痛管理模式的43 例初產婦年齡為:24 歲~35 歲、平均(30.41±1.55)歲,孕周/平均孕周為:36 周~42 周,(38.61±1.66)年,文化程度:初中2 例、高中10 例、大專14例、本科及以上17 例。
兩組初產婦平均年齡、平均孕周、文化程度等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對象均為初產婦且孕周在36 周至42 周,單胎、頭位,骨盆各徑線在正常范圍內。(2)本次研究征得初產婦及其家屬同意。
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妊娠期并發癥的初產婦。(2)排除合并言語交流障礙的初產婦。(3)排除既往或現階段有精神疾病的初產婦。
1.3.1 對照組助產士行常規管理,在初產婦入院待產時助產士與其主動溝通,指導初產婦通過調整體位以提升舒適感,并請患者家屬24h 陪護,持續監測初產婦血壓、心率以及胎心音。待初產婦宮口打開超過2cm 時,助產士將初產婦送入產房,助產士為初產婦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結合初產婦自身舒適感調整體位以提升其分娩舒適感。同時結合初產婦產程進展,指導初產婦調整呼吸,配合宮縮將胎兒娩出,對于宮縮乏力、陰道試產失敗的初產婦轉為剖宮產,初產婦產后在產房留觀2h,若無異常則將其送回病房。
1.3.2 實驗組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干預,初產婦入院分娩過程中助產士在落實常規護理干預的同時,在產前對助產士開展分娩疼痛教育,向初產婦及其家屬介紹分娩過程中軀體疼痛產生的機制、分娩過程中如何正確表達疼痛,向初產婦介紹視覺模擬VAS 疼痛評分,該量表評分在0 分至10分,0 分無痛,1 分至3 分為輕度疼痛,4 分至6 分為中度疼痛,7 分至10 分為重度疼痛。一般情況下,初產婦進入產房后每隔2h 完成一次VAS 評分,對于VAS 量表評分在1 分至5 分的初產婦,助產士協助產婦調整體位,初產婦可膝蓋跪地,臀部挺起,趴在床上或兩腳張開,跨坐在床上等自由體位以緩解軀體疼痛。此外,可聯合Lamaza 呼吸,腹部按摩、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以減輕患者軀體疼痛。對于VAS 評分超過6 分的初產婦,護理人員遵照醫囑開展藥物性鎮痛,在開展藥物鎮痛前,助產士應通知初產婦。助產士在完成分娩疼痛教育后為初產婦發放《自然分娩應對手冊》,同時請初產婦與家人共同觀看自然分娩、剖宮產不同分娩方式專家講座視頻資料,以加強初產婦對分娩流程的了解,使初產婦樹立自然分娩健康觀念,配合助產士積極開展陰道分娩,降低剖宮產率。
(1)比較兩組初產婦宮縮時軀體疼痛情況。
(2)比較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以及產程。

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初產婦宮縮時重度疼痛率低于對照組。

表1 兩組初產婦宮縮時軀體疼痛情況[n/%]
具體情況(見表2),實驗組初產婦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

表2 兩組初產婦分娩方式 [n/%]
具體情況(見表3),實驗組第一產程比對照組短,第二產程比對照組短,第三產程比對照組短,總產程耗比對照組短。
表3 兩組初產婦產程[、n]

表3 兩組初產婦產程[、n]
組別n第一產程(min)第二產程(min)第三產程(min)總產程(min)實驗組43240.43±8.6530.33±5.454.32±0.21281.23±14.34對照組43352.34±8.6852.34±5.446.53±0.23403.23±14.33 t 值12.53810.45510.26511.486 P 值<0.05<0.05<0.05<0.05
自然陰道分娩對產婦身體造成的傷害最小,但是產婦分娩過程中機體處于應激狀態下可增加耗氧量,誘發低血氧癥,延長產程,過度消耗體能,促使宮縮乏力的產生,增加剖宮產發生率[3]。初產婦常規護理管理實施過程中為緩解初產婦分娩疼痛,主要采取調整體位、音樂療法,忽視初產婦不同認知水平對護理依從性的影響[4,5]。初產婦分娩過程中助產士疼痛護理管理即助產士在初產婦分娩前開展圍產期疼痛健康教育,使初產婦了解圍產期疼痛產生的機制、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以促使初產婦對分娩疼痛樹立正確認知,并在宮縮疼痛產生前做好心理準備,同時為初產婦提供《自然分娩應對手冊》以及相關分娩視頻資料,以保證初產婦在產程中可有效配合助產士完成VAS 評分,并開展非藥物性鎮痛與藥物鎮痛以緩解軀體疼痛[6]。張倩臨床研究顯示[7-9],對于開展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模式的產婦干預后宮縮時VAS 量表得分顯著降低。本次研究結果與張倩臨床研究結果一致,本次研究顯示[10-12]實驗組產婦宮縮時重度疼痛率比對照組低,剖宮產率低。此外,各產程耗時均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初產婦分娩過程中助產士主導分娩疼痛管理模式有較高的臨床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