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滿琴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福建 廈門 361021)
肺炎在臨床兒科是一種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其發病率較高。一旦病發,肺炎患兒可出現呼吸急促、咳嗽、肺啰音、發熱等癥狀,倘若得不到有效治療,會嚴重影響其肺功能[1]。近些年,由于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空氣污染和環境污染日益加重,導致小兒肺炎發病率明顯呈逐年上升趨勢[2]。因此,對肺炎小兒采用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護理服務水平。為探究層級鏈式護理臨床效果情況,本研究主要對本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92例肺炎患兒臨床資料方案給予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選擇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92例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確診是肺炎患兒,家屬簽署知情相關同意書。排除標準:資料不完整者,其他肺部疾病者,精神心理障礙者。按隨機數表分為兩組。對照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7個月~12歲,平均(7.46±1.18)歲,病程1~4 d,平均(2.13±1.09)d;研究組46例,男23例,女23例,年齡8個月~12歲,平均(7.41±1.25)歲,病程1~4 d,平均(2.05±1.16)d。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給予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健康教育等基礎護理。研究組采用層級鏈式護理,具體措施如下:根據護理人員學歷與經驗劃分成五個等級(N1、N2、N3、N4、N5),若等級愈高,其學歷愈高及經驗越豐富;根據護理人員等級,合理分配工作職責;入院后,安排責管護士進行接待,保證患兒及家屬熟悉醫院各環境,并安撫其情緒;根據級別不同安排不同職責,由責管護士查體于護理患兒,掌握其病史、家庭狀況、生理指標等基礎信息;在護理過程中,主動與其家屬講解肺炎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使其治療依從性提高;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如體溫、心率、呼吸等相關指標,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并給予相應處理;告知家屬及時做好患兒護理整體工作,患兒因表達能力差,家屬需協助護士詢問其癥狀情況,進而提高治療有效性;由于護士職責各不相同,需每日互相溝通,并安排責管護士匯總溝通意見,將其報告于主治醫師。
1.3觀察指標和評定標準:①兩組護理效果比較:痊愈:患兒咳嗽、胸悶等臨床癥狀消失;有效:患兒咳嗽、胸悶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無效:患兒咳嗽、胸悶等癥狀和體征無改變,甚至加重;總有效率=(痊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對兩組發熱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進行比較;③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表(PSQI)評估兩組睡眠質量,分值愈低睡眠質量愈佳[3-4]。

2.1兩組護理效果比較:研究組臨床總有效91.30%,比對照組的76.08%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n=46]
2.2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研究組發熱消失時間(2.74±0.85)d、咳嗽消失時間(4.86±1.16)d、肺啰音消失與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3兩組PSQI評分比較:研究組患兒PSQI評分(6.24±2.06)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PSQI評分比較分,n=46)
小兒肺炎在臨床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其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疾病是以呼吸急促、咳嗽、肺啰音、發熱等作為常見癥狀,一旦病發,如果未及時得到有效救治,會嚴重影響患兒身心健康[5]。近些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我國建筑業和交通業明顯增多,導致空氣污染與環境污染加重,使得肺炎患兒人數不斷增多[6]。目前,對于小兒肺炎臨床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有相關研究指出,治療患兒同時給予其有效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緩解患兒癥狀[7]。為探討層級鏈式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效果及住院時間分析,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92例肺炎患兒臨床資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發熱消失時間(2.74±0.85)d、咳嗽消失時間(4.86±1.16)d、肺啰音消失時間(5.18±1.36)d與住院時間(7.81±1.14)d均比對照組少;研究組患兒PSQI評分(6.24±2.06)分比對照組低;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91.30%,比對照組的76.08%高,該結果與李美芬研究結果[8]相符。表明護理人員將層級鏈式護理應用于肺炎患兒中,不僅能縮短患兒癥狀消失時間,還能有效改善其睡眠質量,應用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如下:護理人員對肺炎患兒實施常規護理,該護理雖有一定護理效果,但由于護理內容單一,且嚴重欠缺規范性和計劃性;同時,部分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工作多為被動及機械性,有著一定盲目性和隨機性,因此,導致護理效果不理想[9-10]。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肺炎患兒進行層級鏈式護理,臨床根據護理人員經驗及學歷,分成五個等級,同時根據不同等級,合理分配工作職責;患兒入院后,由責管護士接待,使患兒及家屬盡早熟悉醫院各環境,消除其陌生感[11-12]。此外,患兒由責管護士進行查體及護理,及時掌握其病史、家庭狀況、生理指標等基本信息;主動向患兒及家屬講解肺炎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從而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對患兒體溫、心率、呼吸等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若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由于患兒其表達能力較差,家屬需協助護士詢問其癥狀具體情況,使治療有效性提高;因護士職責各不相同,每天需互相溝通,安排責管護士匯總溝通意見,將其報告主治醫師[13-15]。護理人員通過以上一系列護理措施,可縮短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改善其睡眠質量,有效提高護理質量。受外部環境與樣本例數等因素制約,關于兩組治療依從性,有待臨床進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補充。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對肺炎患兒實施層級鏈式護理,可縮短患兒癥狀消失時間,能有效改善其睡眠質量,護理效果顯著,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