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燕,陳育慧,羅淵翠,藍春慧,韋敏玲,李 華,江芳芳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廣西 南寧 530021)
手術室是外科患者治療的重要場所,其專科性強、儀器設備多、工作節奏快、工作內容及性質不同于病房,不僅給低年資的護士帶來了困擾,更對手術室培訓及安全管理提出了挑戰[1]。隨著現代醫學技術飛速進步,外科技術逐漸向著專科化、精準化和復雜化方向發展,手術科室亞專科分支不斷細化,手術醫生逐漸專注于某一專門領域的精細手術操作,手術技術顯著提高[2]。手術配合需要更專業,質量安全管理緊密結合亞專科特色,專科教學更符合臨床需要,科研工作更貼近臨床,物資管理更精準地服務于臨床[3]。如何快速掌握神經外科的專業知識和提高專科手術配合質量,低年資護士專科培訓成為關鍵。結合科室條件,我院手術室制訂雙導師聯合“雨課堂”培訓模式,在鞏固基礎護理的同時,突出專科能力培養,提高整體綜合素質,促進低年資護士在神經外科專科的學習主動性,更好地與專科醫生密切合作,確保手術效率及質量。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2020年的低年資護士60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人,女52 人;年齡20~26歲;本科40人,專科20人。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人,兩組護士學歷、年齡、性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30)
1.2培訓方法:對照組采取手術室傳統帶教方法,由高年資護士臺上帶教,講解手術過程及所使用的器械和用途;連續臺上帶教后評估并考核其是否能夠獨立配合手術。帶教老師為神經外科專科護士,具有扎實的專科手術配合能力。觀察組采取以“雨課堂”為理論基礎的雙導師聯合培訓模式。“雨課堂”由學堂在線與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共同推出的智慧教學工具[4]。帶教老師可根據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功能,來設計課堂教學,將“雨課堂”用于“課前-課上-課后”教學[5]。使用“雨課堂”授課時,教師需創建虛擬班級,學生微信掃描二維碼方可進入課堂,形式新穎有趣。教師不定時發布限時隨堂測試,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并促使其專注聽講。“雨課堂”在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等各個環節保證師生有效互動,適應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同[6-7]。與其他網絡教學相比,“雨課堂”優勢在于能夠通過線上進行實時信息推送和師生互動,并可對學生課下學習進行跟蹤。教學設立兩名導師(由神經外科專科組長+一名神經外科組組員組成):①導師創建一個“雨課堂”授課班級,將邀請碼發送給本組每一位低年資護士,保證本組低年資護士加入到“雨課堂”班級;②制作神經外科各手術配合標準視頻及標準課件,包括:神經外科基礎解剖;神外外科各高速開顱動力系統使用的視頻;顯微鏡使用及保養操作視頻;導航系統使用及保養操作視頻;超聲吸引器使用及保養操作視頻;神經外科各類手術的手術指征、手術體位、麻醉方式、手術物品準備、手術配合步驟;③制作神經外科手術配合小冊子,包括各類手術護理配合常規及各主刀醫生的手術習慣,并形成PDF文件,利于手機下載,隨時翻閱;④一位導師利用“雨課堂”結合課件進行講解,講解每類器械用途及手術術中配合注意事項;⑤另一位導師進行臺上帶教,講解手術整個配合過程及所使用的器械和用途;⑥導師利用“雨課堂”每周進行工作總結;⑦專科組長及專科成員對小組成員的手術配合過程進行考核,評估是否能夠獨立配合手術;⑧培訓時間為3個月。理論及操作考核合格者轉入下一個科,不合格者則繼續神經外科組學習。見圖1。

圖1 導師教學過程
1.3觀察指標:兩組成員小組培訓結束后由護士長、教學組長、神經外科專科組長進行實際現場手術配合考核。每組每人分別完成同組手術醫生所實施的1例顱內動脈瘤夾閉術、1例小腦占位切除手術、1例鞍區占位手術、1例脊髓占位手術。分別比較兩組現場考核成績、手術所需儀器、無菌物品準備齊全、器械傳遞失誤次數、手術體位安置手術時間、手術配合滿意度、護士學習滿意度。
1.4評價方法:①以專科手術配合標準評定兩組成員手術配合成績,現場統計器械傳遞失誤次數(首次傳遞錯誤以及經提醒后傳遞次數);②統計手術體位安置手術時間;③統計手術儀器,無菌物品準備齊全率;④調查手術護理配合滿意度;⑤調查護士對課程內容、互動參與及演示,整體評價的學習滿意度(在全部培訓完成后進行測評)。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護士手術物品準備齊全、器械傳遞失誤次數、手術體位安置手術時間、現場考核成績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手術物品準備齊全,器械傳遞失誤次數、手術體位安置手術時間,現場考核成績
2.2兩組護士手術配合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手術配合滿意度比較分,n=30)
2.3兩組護士對培訓方式滿意率情況: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對培訓方式滿意率情況[n(%),n=30]
3.1雙導師聯合“雨課堂”培訓模式在神經外科專科低年資護士中的應用:觀察組在手術現場考核中,手術物品準備齊全率高于對照組,手術器械傳遞失誤次數少于對照組,手術體位安置手術時間少于對照組,現場考核綜合成績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采取以“雨課堂”為理論基礎的雙導師聯合培訓模式,能夠使低年資護士迅速掌握所學理論知識及實際操作能力,提高了培訓效率及效果。對照組采取傳統帶教方法,則完全取決于帶教老師的水平以及組員自身的接受能力,知識面存在缺陷,實際操作及考核成績不理想。
3.2雙導師聯合“雨課堂”混合式培訓模式提高了手術護理配合滿意度及護士學習滿意度:本研究中觀察組護士無論是在學習滿意度還是在手術護理配合滿意度方面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可以利用“雨課堂”隨時復觀看課件,很好地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8]。臺上臺下雙結合混合式教學方式,使護士更好地掌握各種手術步驟及配合要點,碰到緊急意外情況能準確及時處理。
3.3低年資護士綜合素質發生質的飛躍:通過3個月培訓,觀察組護士系統學習及臨床實踐,無論是神經外科的基本解剖、護理理念、手術室專科理論、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還是在神經外科專科手術,急、危、重、大手術配合中,技術操作能力及心理應急能力均有明顯提升,發生了質的飛躍。
3.4增強帶教老師更新知識的緊迫感:通過“雨課堂”的設計,導師的PPT課件制作水平及授課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培訓過程中,導師要起著有效的控制作用,要求導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技能水平,及時溝通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修正,需要業余時間更廣泛閱讀專業書籍,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充分體現出教學相長,促進了護理教學師資隊伍的成長。
利用類似“雨課堂”的網絡教學模式越來越為大家所關注,在護理教育中也逐漸推廣運用。在本研究中以“雨課堂”為基礎,實施雙導師聯合“雨課堂”培訓模式在培訓神經外科專科低年資護士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在鞏固基礎護理的同時,突出專科能力培養,促進綜合素質快速提高,促進低年資護士更好地與專科醫生密切合作,確保手術效率及質量;同時推動帶教老師加強學習,自我提升,為建立教學相長的臨床培訓機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