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薇
“健康快樂節”是筆者所在幼兒園設置的園本節日。每年十二月,我園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使其形成“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的意識。然而,小班幼兒的運動經驗不夠豐富,他們尚不了解“健康快樂節”,于是,筆者引導幼兒生成了主題活動“小小運動會”,在“運”有樂趣的基礎上,引發幼兒更多對“動”的思考,讓小班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學習了更多運動相關的知識,提高了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下面,筆者以主題活動“小小運動會”為例,談談園本節日活動的生成。
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筆者問班級幼兒:“你們知道運動會是什么嗎?”幼兒紛紛討論起來,代代說:“要穿著運動服和運動鞋?!眻A圓說:“要在操場上做運動?!庇變簩\動會的話題很感興趣,于是,筆者帶領幼兒觀看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相關視頻。當看到運動員表演冰上項目時,幼兒都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熙熙說:“我們也在幼兒園里開場冬奧會吧!”于是,筆者組織幼兒圍繞運動會的開展進行了探討,以下是討論過程。
云云:“幼兒園里沒有冰,怎么開冬奧會呢?”
天天:“沒有冰,我們也可以開運動會呀,運動會是不需要冰的。我媽媽是中學老師,她學校開過運動會,我去看過!”
師:“天天的想法真棒,你們知道在十二月,我們幼兒園也有運動節嗎?”
幼:“???我們幼兒園有運動節?”
師:“每年的十二月,我們幼兒園要開展一個園本節日活動,叫作‘健康快樂節’,希望小朋友們都能變得健康、快樂,你們想要怎么開展這個園本節日活動呢?”
幼:“開場運動會吧!”
在幼兒的應和聲中,“小小運動會”的故事開啟了。幼兒先想到了運動器材,有幼兒提出:“運動會有很多運動器材,它們在哪里呢?”筆者帶領幼兒參觀了幼兒園所有場地,讓幼兒了解到幼兒園有多種運動器材,他們可以開展很多不同的運動。在幼兒的探討過程中,筆者發現幼兒對運動項目缺乏了解。于是,筆者組織幼兒開展了一系列調查與討論活動,比如讓幼兒利用調查表了解生活中的運動項目、通過繪畫記錄自己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等。幼兒通過采訪家長,了解到生活中的運動項目包含跑步、打羽毛球、騎自行車、跳繩、打籃球等。同時,幼兒也明白了可以讓身體動起來的活動都可以作為運動項目,以及滑滑梯、皮球、紙球等都可以作為運動材料。在幼兒完成調查表后,筆者向幼兒提出問題:“我們平時去游泳館可以游泳,在體育館有乒乓球桌,可是我們在幼兒園能進行這些運動嗎?”希希說:“不能,而且天氣冷了,在外面游泳會感冒?!笔|蕓說:“我覺得打乒乓球有點難?!彪m然幼兒喜歡的運動項目多種多樣,但適合在幼兒園開展的并不多。因此,教師應借助開放式的問題,組織幼兒探討“什么樣的游戲適合在幼兒園開展”,以了解幼兒的發展需求,引導他們體驗不同種類的運動,使其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幼兒的興趣是運動會開展的基礎,教師應引導幼兒了解運動會的相關知識,比如競技性強、器材多樣、訓練綜合技能的運動項目可以在運動會上開展,一些材料簡單、運動技能單一的游戲可以在晨間活動中開展,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激發幼兒對運動的興趣。
在前期的調查和家長的幫助下,幼兒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如“小老鼠鉆洞”“羽毛球野營”等。筆者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哪些游戲可以在晨間鍛煉和戶外活動中開展”“哪些游戲比較有趣,可以在運動會上開展”。幼兒通過思考、討論,最終確定了“小小運動會”的五個游戲項目,即“螞蟻搬豆”“大車輪滾起來”“袋鼠跳跳跳”“皮球小勇士”“竹梯小玩家”。在確定游戲項目后,幼兒開始思考“什么樣的材料和器械適用于比賽項目”。于是,筆者帶領幼兒走進器械室,讓幼兒尋找有用的器材。幼兒驚喜的聲音此起彼伏,“老師快看,這個可以!”“老師快來,這個可以用來……”“我發現了……”幼兒最終找到合適的運動材料,如足球、羽毛球拍等。
“健康快樂節”話題引發了“小小運動會”的生成,使幼兒明白了運動會的含義,了解到運動會可以開展的運動項目、運動會口號、游戲材料等。雖然小班幼兒年齡小,身心發展水平尚不成熟,但是他們能積極參與討論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在討論活動中,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培養幼兒主動學習、探究問題等的學習品質,并引導幼兒正確地看待輸贏,使其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
有學者說:“兒童既不是等待灌輸的中空的容器,也不是只需滿足生存需要的動植物,兒童期不是需要盡快走完的、為未來做準備的一段‘從不完備到完備’的歷程;而是既有生理需要又有心理需要的、正在生長中的、能動的有機體。”我園堅持以園本節日為背景開展運動活動,然而一些教師會花費大量精力設計新穎的活動形式卻很少思考活動本身的意義,比如“幼兒在活動中發展了哪些能力”“哪些活動存在不足”等。
在以往的運動活動中,教師通常處于主導地位,而幼兒則處于被動狀態。對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幼兒的問題和興趣點,引導幼兒進行探討,以生成有價值的探究問題。例如,在游戲項目“竹梯小玩家”中,幼兒在草坪上自由地練習走竹梯。這時,有幼兒提出:“老師,我害怕,一走竹梯它就會晃動?!惫P者問幼兒:“為什么竹梯會晃呀?”有的幼兒說:“可能我們太重了?!惫P者接著問幼兒:“怎樣走才能不害怕呢?”幼兒提出了各種方法,幫助同伴解決了問題。
另外,教師應發揮自身觀察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幼兒自主設計運動場地、布置運動環境,營造輕松、活躍的運動氛圍,以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例如,在日常活動中,筆者發現幼兒喜歡的運動項目多種多樣,如踩高蹺、丟飛盤、踢毽子、穿越繩索、繩索滑行……考慮到這些運動項目的安全性,筆者鼓勵幼兒進行討論,制定游戲方案。有的幼兒提出,在滑繩索的下面鋪上軟墊子,在繩索站立區設置一名監督員,避免因推擠而發生安全隱患。有的幼兒提出,繩索下面可以穿行,但需要再設立一名巡視員,還需及時清理場地,避免滑索繩區發生安全事故。
我園設置“健康快樂節”旨在促使教師關注幼兒內心深處的需求,把主動權交給幼兒,根據幼兒的交流、反饋,生成各種運動課程。比如,小一班生成了運動課程“我喜歡的運動明星”,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他們認識的運動明星,帶領幼兒了解各種運動項目、比賽規則等;小二班生成了運動課程“我會跳繩了”,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跳繩的作用、跳繩的方法、花式跳繩等;小三班生成了運動課程“我是足球小明星”,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足球運動的起源、足球運動的規則、踢球的方法等。在一次次的討論、交流活動中,教師可以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創設合適的活動,提高幼兒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大一班創設了“我是運動明星小達人”活動,大二班創設了“跳繩明星爭霸賽”“花式跳繩”活動,大三班創設了“足球對對碰”活動,這些活動體現了幼兒的思考,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小小運動會”中,跑道上記錄了幼兒的身影,攀巖墻上印刻著幼兒的手印,平衡木上留下了幼兒的串串腳印,操場上留下了幼兒努力的汗水,……“小小運動會”給幼兒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通過園本節日,幼兒能夠愛上運動,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快樂。
“小小運動會”雖然時間很短,但在籌備、開展、反思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活動源于幼兒,幼兒是積極能動的個體,在平常的運動活動中,教師應以“身體有活力、生活有規律、做事有條理、做人有自信”為目標,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表現出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小小運動會”雖然已經結束,但是教師可以在一日生活中開展創新性的運動活動,以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例如,在鉆爬區,教師可設計“蝸牛搬家”的小游戲,讓幼兒用頭頂球,在墊子上爬行,抱球鉆過山洞,強化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教師還可充分挖掘幼兒園中的資源,利用器材設置“烏龜爬”“跳沙坑”等游戲,創建更多有趣的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熱情。另外,當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應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鼓勵幼兒獨立解決問題。評價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環節,在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對幼兒的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價,引導幼兒展開互評,學習他人身上的優點,改正自身的不足。
材料是幼兒活動中的主要資源。在選擇材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和自然材料,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行創作,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教師要注重游戲材料的層次性和趣味性,根據幼兒的智力發展水平選擇不同的游戲材料,做到一物多玩。例如,在開展“紙箱寶寶”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提供不同大小的紙箱供幼兒自由選擇。幼兒可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合適的器材進行鍛煉,通過由易到難的練習,不斷體會成功的喜悅。
綜上所述,運動會的開展為幼兒教育提供了新契機。教師可以以“小小運動會”為框架,整合更多適合幼兒發展、契合幼兒需求的運動,充分貫徹“健康快樂節”的主旨,為幼兒創造活動空間、搭建活動平臺,讓幼兒在玩耍中學習、在玩耍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