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猶 潁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幼兒園要系統地把握游戲與教學的關系,將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礎。幼兒園中的語言游戲是促進幼兒發展的有效手段。筆者在幼兒園實習期間發現,現階段的幼兒語言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主要采用文獻法、實踐法及觀察法,淺談幼兒語言游戲的現狀和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使語言游戲更貼近幼兒生活,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語言作為人類溝通交流的工具和思維表達的形式,其在個人一生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3~6歲的幼兒正處于語言高速發展的關鍵期,由于生理因素的影響,這個時期的幼兒學習語言的速度最快且效果最好。在這個時間段,通過為幼兒創造和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并對他們進行科學的引導和教育,能使其快速習得語言知識,這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將起到促進作用。
語言游戲最初是指幼兒開始使用語詞的表達方式、語言的原始形式,語言游戲包括幼兒學習母語的各種游戲和原始語言。
語言游戲明確了目標語言的學習及其正確的含義,游戲的內容有一定的規則,能吸引幼兒在活潑快樂的氣氛中完成語言游戲任務,能高效率地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幫助幼兒提升語言溝通的靈活性和主導性,促進幼兒聽力水平的提高。通俗地講,就是人類在不同場景中學會交流溝通,進而理解語言的意義,脫離特定的情境進行理解學習。后來,有學者又提出了幼兒語言游戲的概念,認為語言游戲應是一種由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在聽與說的形式中進行有規則的智慧游戲,教師將語言作為游戲中的材料內容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語言。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幼兒語言游戲可以分為聽和說兩大類型。其中,主要包含語音游戲、詞匯游戲、句子游戲、描述性游戲以及故事表演游戲等。
1.語音游戲。語音游戲是一種能改善幼兒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克服練習困難、糾正易出錯的發音,使其獲得正確發音的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發展幼兒聽覺能力的游戲“聽音說話”相結合,讓幼兒猜測發聲的樂器并讓其使用象聲詞表達聽到的聲音。教師還可以開展能鍛煉幼兒發聲能力的游戲,如“柿子、種子、日子”,引導幼兒正確發音,鼓勵其用不同詞語進行造句。
2.詞匯游戲。詞匯游戲是一種能豐富幼兒詞匯,教育幼兒理解詞語的意思并且恰當運用,從而提高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游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游戲“誰來了”訓練幼兒正確使用“游、跳、爬、跑、飛”等動詞,讓其在游戲中學習常用動詞的用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比比誰的詞語組得多”游戲,通過引導幼兒進行組詞游戲學習不同詞語的實際意義。
3.句子游戲。句子游戲是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語法結構將詞語組成句子,并且根據不同的語境學會使用不同句子類型的游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百寶箱”游戲,拿出百寶箱里不同的物品,引導幼兒說出完整的句子等。
4.描述性游戲。描述性游戲是幼兒以語音、詞匯、句子為基礎,對事物進行生動、完整地描述,包括對對象的描述、對事件的總結、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等。描述性游戲的綜合性較強,難度也相對較高,能更好地鍛煉幼兒的連貫性表達。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去醫院”游戲,讓幼兒通過對病情的描述和治療方法的講解,提高概括能力與表達能力。
5.故事表演游戲。故事表演游戲一般以幼兒繪本、童話故事或影視作品為基礎,教師通過模仿或創造角色語言動作,組織幼兒在一定道具的輔助下表演情景劇。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森林樂園”游戲,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和表情展示不同小動物的特點,學會在游戲中模仿不同小動物的表情及其吃東西的方式。
語言游戲是通過游戲的手段促進幼兒語言和智力的發展,而不是通過系統的計劃訓練來達到一定的目的。幼兒語言游戲旨在通過游戲的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其在各類不同的游戲中獲得積極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包括行為上的自主體驗、在游戲中獲得的愉快感體驗,對事物和方式間的聯系進行體驗。通過主體性體驗,幼兒才能在游戲過程中積極地學習,提高自身的語言與思維能力。
語言游戲是以語言為載體,或以材料為輔助進行的一種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在大腦中形成所要表達的思想,再將其理解的內容轉換成言語形式表達出來。
為了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學前期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但這個年齡段幼兒的詞匯量有限,教師需要在情境中培養其連續性語言的運用能力。此時,幼兒思維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對幼兒的引導有助于其感知和理解語言信息,幫助其正確表達。
有學者認為,語言游戲可以刺激幼兒語言表達欲,增強幼兒與群體之間的交流,豐富幼兒的日常用語和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有學者認為,語言游戲可以讓幼兒更專注于思考,還可以起到培養幼兒探索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的作用;還有學者認為,語言游戲能夠讓幼兒認識社會,培養幼兒初步的社會規則意識;更有學者認為,游戲化教學可以為幼兒語言教育哲學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幼兒創造實踐的機會。
幼兒語言游戲將相對枯燥難懂的知識以游戲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幼兒在愉快的體驗中獲得知識、鍛煉能力。
部分教師在開展語言游戲教學的過程中目標不明確,把游戲當成課堂上的一種放松方式,沒有明確幼兒教育的具體目標,在游戲過后也未對幼兒學習效果進行調查反饋,難以達到語言游戲教學的目的。而且部分教師可能存在方言化現象和一些不良語言習慣,這對幼兒語言游戲的開展和幼兒的學習不利。
幼兒園開展的語言游戲教學形式缺乏創新,依然沿用之前單一的形式,如寫大字、開火車等傳統的語言游戲。這些游戲的操作比較簡單,難以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學習熱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幼兒語言思維的發展。
部分幼兒園在開展故事表演時,由于活動區的材料不足,使幼兒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受到一定限制,也阻礙了其思維的發展。在經過反復游戲后,活動區單一的材料已無法滿足幼兒的表達欲望。對不同層次的幼兒來說,將材料進行分類填充以滿足其需求是非常必要的。
幼兒園教師應摒棄傳統的語言教學觀念,在當前的語言教學中引入新的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在游戲中加入幼兒喜歡觀看的動畫片的內容,這樣可以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站在幼兒的角度考慮問題也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對敢于自我表達的幼兒給予表揚與支持,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可以提前告知幼兒對書本內容進行預習,并在第二天進行表述,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引導其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且積極幫助幼兒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應積極評價幼兒的日常行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信心。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收集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料,利用全新的科技手段,比如虛擬影像,讓幼兒更好地感知這個世界,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幼兒園也可以配備充足的游戲道具,如角色扮演的服裝,鼓勵幼兒通過童話故事表演等形式在豐富的游戲場景中學習語言。
由于幼兒個體的發展程度與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果照搬固定的游戲語言學習內容,將不利于幼兒系統性學習。教師可以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班級內開展不同類型的語言游戲,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表演游戲活動,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對于中班幼兒,可以通過兒歌、童謠等形式,豐富幼兒的語言知識;對于大班幼兒,可通過科學探索類游戲幫助他們理解科學知識。
無論是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還是思想理念上,教師都要特別關注幼兒本身,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積極開展游戲教學,調動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加強與幼兒的互動交流,鼓勵幼兒參與游戲、創新游戲的形式和材料等。
綜上所述,幼兒語言游戲的開展,能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氛圍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其人際交往與社會性發展,有利于幼兒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和思維的創新發展。幼兒語言游戲是幼兒語言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應結合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不照搬教學模式,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