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蔚薇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階段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時期。
小班幼兒會經歷從家庭到幼兒園的過程,會短暫離開父母,學著接受同學和老師。
新的環境很容易讓幼兒心理上感到不適,再加上幼兒年齡尚小,自理能力不足,更容易在生活中或與人相處中遇到問題。
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幼師的輔導,還需要家長的關注與教育。
幼兒園內教師要想教育好孩子,家長的支持與幫助必不可少,家校共育,教師才能順利地開展教學活動,幼兒才能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目前,獨生子女在未成年人中占比較大,獨生子女作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想要什么,家長都會盡全力去幫他們實現,甚至出現溺愛的情況。
溺愛現象在幼兒中更為常見,家長覺得孩子還小,連日常的一些小事,如刷牙、洗臉等都會幫助孩子去完成。
這樣的情況造成這些幼兒自理能力弱,難以掌握簡單的生活技能,性格也會過于自我,只要遇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鬧,長此以往,會對幼兒的自理能力與為人處世造成嚴重影響。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幼師和家長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培養計劃,有計劃、有耐心地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自理能力的鍛煉活動中,比如說幼兒每完成一項自己動手的任務,就給予幼兒一定的表揚,經過長期的培養,幼兒便會逐漸有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
教師也可以以自理小任務的形式請家長引導幼兒完成自理能力培養任務,并以視頻的方式發送到班級微信群內。
幼兒園要與家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通過開展自理能力教育相關的專項活動,引導幼兒在活動中逐漸掌握基礎的自理能力,幼兒在未來遇到什么問題時,可以自己想辦法解決。
例如,開展制作美食活動,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幼兒展示食品的制作步驟,然后由家長帶領幼兒按照步驟制作,整個過程中,幼兒是主要參與者,家長是活動的指導者。
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鍛煉幼兒自主動手的能力,讓孩子愿意動手、善于動手。
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中的應用給教育提供了便捷,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幼師可以將信息技術用在幼兒核心素養教育之中,讓幼兒對自理能力培養相關活動更感興趣,提升活動效率和活動效果。
教師可以巧用家校教育平臺,將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及時反映到平臺上,家長可以通過教育平臺及時了解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同時家長也可將幼兒自理情況分享到平臺中,讓教師也及時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讓家園共育更高效。
綜上所述,自理能力教育是幼兒園小班教學工作中的重點。
幼兒園必須加強與幼兒家庭的聯系,根據每一名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通過幼兒園和幼兒家庭的共同教育,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讓幼兒從小樹立自己動手的思想意識,為后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